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时人嘉其至性,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综核群言,文章诗赋靡不该览,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家富于财,其妻怒曰:“我女年始十四。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宣子曰:“非尔所及也。”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赵王伦篡位,孙秀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既至,谓殷曰:“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殷曰:“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竟以寿终。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颓然:恭顺的样子。  ②王母:曾祖母王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而不介:孤高
B.州从事辟:征召
C.优诏其高志遂:于是
D.明刑善旌:表扬
【小题2】(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刘殷至孝”的一组是(3分)()
A.①服丧三年,未曾见齿②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B.①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②事王母以孝闻
C.①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无容不竭尽臣礼,使不得就养
D.①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②优诏遂其高志,听终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谘祭酒,刘殷应召到任,后又调任新兴太守,政绩突出。
A.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期间悲哀超于常人,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不露齿而笑。为奉养曾祖母王氏,放弃了多次做官的机会,他的孝顺也为当时的人所赞赏。
B.刘殷刚成年,就广泛地学习。阅读文诗赋,精通经史。他性情洒脱,有济世的志向,节俭而不鄙陋,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
C.征南将军羊祜征召刘殷任参军事,他称病推辞。同郡张宣子不赞同他的做法,认为刘殷是庸人的见识,但佩服刘殷的孝心和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
D.适逢乱世,刘殷多次放弃为官的机会,但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刘殷任大司马军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5分)
答:    
(2)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5分)
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20 02:27: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作《达旨》以答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适欲官之,会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①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满溢之位,道家戒。故君子福大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矜矜业业,无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

(节选自《后汉书·崔骃传》)

(注)①窦宪的曾祖父窦融,曾封安丰侯。窦宪和弟弟窦笃曾担任侍中和中郎将。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文 属:连缀,写
B.公何得哉? 薄:接近
C.夫谦德之光,《周易》所 美:赞美
D.矜矜业业,无无荒。  殆:危险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作《达旨》以答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
B.公得薄哉? 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满溢之位,道家戒  某,而母立于兹
D.故君子福大愈惧    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B.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C.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D.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崔骃呈上的《四巡颂》都符合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上文雅喜好文章,自从看了崔骃的《四巡颂》之后,常常感慨赞叹。
B.皇上对窦宪说:“你喜欢班固而忽略了崔骃,这是叶公好龙哩。请让我试着接见他。”
C.皇帝见了崔骃的“颂”之后,对他格外的青睐,予以破格提拔。
D.窦宪任车骑将军后日益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直言劝谏。窦宪不能容忍崔骃的劝谏,逐渐疏远了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
(2)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绘,字敬文。六岁便求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许,遂窃其姊笔牍用之,未逾晦朔,遂通《急就章》,内外以为非常儿。后敕撰五礼,绘与太原王乂同掌军礼。魏静帝于显阳殿讲《孝经》《礼记》,绘与从弟骞、裴伯茂、魏收、卢元明等俱为录议,简举可观。每文武总集,对扬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音词辩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文襄益加敬异。又掌仪注。武定初,兼散骑常侍,为聘梁使主。梁武问高相今在何处?黑獭若为形容?高相作何经略?绘敷对明辩,梁武称佳。与梁人泛言氏族,袁狎曰:“未若我本出自黄帝,姓在十四之限。”绘曰:“兄所出虽远,当共车千秋(注)分一字耳!”一坐皆笑。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洁。使还,拜高阳内史。郡境旧有三猛兽,人常患之。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于郡西。咸以为化感所致,皆劝申上。绘曰:“猛兽因斗而毙,自是偶然,贪此为功,人将窥我。”竟不听。高阳旧多陂淀,绘至后,淀水皆涸,乃置农正,专主劝课,垦田倍增,家给人足。瀛州三郡人俱诣州,请为绘立碑于郡街。河间太守崔谌,恃其弟暹势,从绘乞麋角鸽羽。绘答书曰:“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时文襄使暹选司徒左长史,暹荐绘,既而不果,咸谓由此书。及文襄嗣业,普代山东诸郡,其特降书征者,唯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二人而已。至,补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司马。文襄以前司徒侯景进贤冠赐绘曰:“卿但直心事孤,当用卿为三公,莫学侯景叛也。”及文宣嗣事,仍为丞相司马。天保初,除司徒右长史。绘质性方重,未尝趣事权门,以此久而沈屈。卒,赠南青州刺史,谥曰景。
(选自《北史·李绘传》,有删改)
(注)车千秋:战国时齐国宗室后裔,曾官及西汉丞相之位。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B.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C.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D.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朔,晦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晦的前一天。在文中,“晦朔”指的是一个月。
B.五礼指古代的五种礼制。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以丧葬之事为凶礼,以军旅之事为军礼,以宾客之事为宾礼,以冠婚之事为嘉礼。
C.《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D.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文中泛指国家重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绘好学聪颖。他六岁时就要求上学,家人因偶数的年龄是民俗忌讳的,所以不允许,于是他偷用姐姐的笔墨书籍,不久就读通了《急就章》。
B.李绘善于答辩。梁武帝曾问他几个问题,他对答清晰,梁武帝非常满意;他评价袁狎关于氏族的问题,机智巧妙,引得在座者大笑。
C.李绘惠泽百姓。任高阳内史时,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最终使家家生活富裕,人人丰衣足食,百姓请求给他立碑,但他没有答应。
D.李绘刚正不阿。河间太守崔谌倚仗弟弟崔暹的势力向李绘讨要麋角鸽羽,他没有答应,因此他没能做司徒左长史。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于郡西。咸以为化感所致,皆劝申上。
(2)及文襄嗣业,普代山东诸郡,其特降书征者,唯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二人而已。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宽厚。

公帅定武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拂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吏笞之,亟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字稚圭,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②大名:古地名,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宋时在此设府。③定:即定州,在今河北省定县。韩琦曾外放到定州任军政长官。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士兵他(_____)(2)烛公须(_____)(3)而书如故(____)(4)呼视之(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百金答之/穷予生之光阴疗梅也哉
B.且将酌酒劝客/能顺木
C.坐客皆愕/病瘘,隆伏行
D.耕者入中得/字幼孩
【小题3】翻译语句
(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小题4】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15字以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起,字兴宗,明州鄞人。进士高第,调滁州判官。闻父病,委官归侍,以丧免,有司劾其擅去。终丧,荐书应格当迁用,帝谓辅臣日:“观过知仁,今由父疾而致罪,何以厚风教而劝天下之为人子者?”乃特迁之,知海门县。
县负海地卑,间岁海潮至,冒民田舍,民徙以避,弃其业。起为筑堤百里,引江水灌溉其中,田益辟,民相率以归,至立祠以报。御史中丞包拯举为监察御史。吏部格,选吏以赃私絓法,无轻重终身不迁。起论其情可矜者,可限年叙用,遂著为令。立县令考课法,设河渠司领诸道水政,乞采汉故事,择卿大夫子弟入宿卫,选贤良文学高第给事宫省,勿专任宦官,宗室袒免亲令补外官,复府兵,汰冗卒,书数十上。
京东岁饥盗起,除提点刑狱。至,则开首赎法携其伍,盗内自睽疑,转相束缚唯恐后。改开封府判官,为湖南转运使。凡舟楫、竹箭之材,多出所部,取于民无制,史挟为奸。起会其当用,自与商人贸易,所省什六七。
熙宁三年,韩绛使陕西,加起陕西都转运使。庆州军变,将寇长安,起率兵讨平之。会韩绛城绥州不利,起亦罢知江宁府。入知吏部流内铨。奉使契丹,至王庭,其位著乃与夏使等,起日:“彼陪臣尔,不当与王人齿。”辞不就列,遂升东朝使者,自是为定制。
自王安石用事,始求边功,王韶以熙河进,章悼、熊本亦因此求奋。起言:“南炙小丑,无不可取之理。”乃以起守桂经略之,遂一意事攻讨。妄言密受旨,擅令疆吏入溪洞,点集土丁为保伍,授以陈图,使岁时肄习。故时交人与州县贸易,悉禁止之。于是交址益贰,大集兵丁谋入寇。苏缄知邕州,以书抵起,请止保甲,通互市,起不听,劾缄沮议。于是交人疑惧,率众犯境,边陷廉、白、钦、邕四州,死者数十万人。事闻,贬起团练使,安置郢州,徙越,又徙秀而卒。 (节选自《宋史》)
注:①絓:guà,阻碍,绊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陈蕃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①,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日:“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②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二)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自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茶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一项是(    )
A.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B.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C.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D.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人有“名”有“字”,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如文中陈蕃对周缪只称字不称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B.“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C.“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实为贬官,有时也指平调;文中陈蕃“出为豫章太守”指的是被贬官。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缪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命,而陈蕃能够招徕,正是因为陈蕃本人自是名节之士。
B.陈蕃识见卓异,颇有方略。他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应该选贤任能,更换地方官吏。
C.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逝,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