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仁杰出为豫州刺史。时越王贞称兵汝南甫事败,缘者六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诖误①,缓其狱,密表奏曰:“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特敕原之,配流丰州。豫囚次于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耶!”相携哭于(颂德)碑下。初,越王之乱,宰相张光辅率师讨平之。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仁杰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光辅质其辞,仁杰曰:“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地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光辅不能诘,心甚衔之。
天授二年九月,仁杰转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代理宰相)。未几,为来俊臣诬下狱。时一问即承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协仁杰,令一问承反。仁杰叹曰:“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必得减死。德寿意欲求少阶级,凭尚书牵杨执柔,可乎?”仁杰曰:“若何牵之?”德寿曰:“尚书为春官时,执柔任其司员外,引之可也。”仁杰以头触柱,流血被面,德寿惧而谢焉。仁杰求守者得笔砚,拆被头帛书冤,置绵衣中。仁杰子光远得书,持以告变。则天召仁杰,谓曰:“承反何也?”对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故得免死。贬彭泽令。
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
——节选自《旧唐书·狄仁杰列传》(《二十四史精编》线装书局)
【注】①诖(guà)误:因受他人连累而被查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B.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C.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D.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缘坐者”中的“坐”指由……获罪,引申为株连、牵连;“为来俊臣诬构下狱”中的“构”指诬陷、陷害。
B.《周礼》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后世沿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文中“地官侍郎”中“地官”指户部,“尚书为春官”中“春官”指礼部。
C.“大周革命”一句中“革”意为“革除”,“命”意为“生命”,“革命”是指(大周)革除旧秩序的生命,建立(大周的)新秩序。
D.“辟”指君主,“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则天无复辟意”中的“复辟”指使失位的李唐君主中宗复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担任豫州刺史时,富有仁爱之心,为民着想,尽力为众多的被牵连进越王谋反罪的犯人减轻罪责,狄仁杰的上表呈情,使朝廷特地改变了成命,犯人们得知真相后感激涕零。
B.虽为地方官员,但狄仁杰有胆略,敢于抗颜犯上。宰相张光辅平定越王叛乱后,纵容部下为祸地方,狄仁杰拒绝配合,且对上司的威胁据理力争,宰相无言以对,只能内心怨恨。
C.狄仁杰灵活变通而又有原则底线。身陷牢狱后,酷吏威逼,他违心承认谋反,有贪生怕死之嫌,但他不惜自杀来拒绝诬陷他人,令酷吏谢罪作罢,最终以巧计得见武则天而脱险。
D.狄仁杰与朝中许多官员一样,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但更注意进言的方式。他从母子之间的情感出发,逐步打动了武则天,最终使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召回中宗,立为储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
(2)尚书必得减死。德寿意欲求少阶级,凭尚书牵杨执柔,可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9 11:44: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 · 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高荔行高:推崇
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
C.故议者方晋二陆方:正直
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征召
【小题2】(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采取给民众以恩惠的做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流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4分)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2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宗字诸君,南阳鲁阳人也。王莽时,为县阳泉乡佐。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以宗为偏将军。宗见更始政乱,因将家属客安邑。
及大司徒邓禹西征,定河东,宗诣禹自归。禹闻宗素多权谋,乃表为偏将军。禹军到栒邑,赤眉大众且至,禹以栒邑不足守,欲引师进就坚城,而众人多畏贼追,惮为后拒。禹乃书诸将名于竹,署其前后,乱着笥中,令各探之。宗独不肯探,曰:“死生有命,张宗岂辞难就逸乎!”禹叹息谓曰:“将军有亲弱在营,奈何不顾?”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诸营既引兵,宗方勒厉军士,坚垒壁,以死当之。禹到前县,议曰:“以张将军之觽,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虽欲戮力,其埶不全也。”乃遣步骑二千人反还迎宗。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及还到长安,宗夜将锐士入城袭赤眉,中矛贯胛,又转攻诸营保,为流矢所激,皆几至于死。
及邓禹征还,光武以宗为京辅都尉,将突骑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共击关中诸营保,破之,迁河南都尉。建武六年,都尉官省,太中大夫。八年,颍川桑中盗贼群起,宗将兵击定之。后青、冀盗贼屯聚山泽,宗以谒者督诸郡兵讨平之。十六年,琅邪、北海盗贼复起,宗督二郡兵讨之,乃设方略,明购赏,皆悉破散,于是沛、楚、东海、临淮群贼惧其威武,相捕斩者数千人,青、徐震栗。后迁琅邪相,其政好严猛,敢杀伐。永平二年,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B.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C.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D.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眉,指汉末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赤眉”。
B.垒壁,指古时军营中士兵作战时所持的盾牌,以坚固著称。
C.都尉,古代官职名,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D.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宗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他历经王莽、更始、光武等朝,曾担任阳泉乡佐、偏将军、京辅都尉、太中大夫、谒者等官职,最后死在琅邪相之任上。
B.张宗临危不惧,勇于担当。当众将大都畏惧敌人追击不敢充当后卫之际,唯独他不愿退缩,不顾营中老亲弱子,留在大军后面充当后卫。
C.张宗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他在担任后卫时以少胜多,击败赤眉大军,回到长安又夜率锐卒袭击赤眉军,后转攻各堡垒,多次濒临死亡也毫不畏惧。
D.张宗数次平叛,功勋卓著。从建武八年到建武十六年,他先后率兵平定了青州和冀州聚集山泽的盗贼、颍川桑中盗贼、琅邪等地的盗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
(2)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翁正春,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遗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动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南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旨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救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历、天启,是帝王年号。年号纪年法从秦始皇起开始。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字,古人有名有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由各省举行的考试,考中的人被称为举人,《范进中举》中范进是通过的乡试。进士是对殿试合格后的考生的称谓。
D.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某些职能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但在王贵妃下葬费用和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的问题上均获皇帝的认可和支持。
B.翁正春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先后担任少詹事,在吏部掌管詹事府,起用为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加封为太子少保。
C.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D.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
(2)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旨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

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

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怒涛作,操舟者失色。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

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环等被劾,得宥。逾年,贼犯苏州。城闭,乡民绕城号。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 十七。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 .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 论功,荫一子副千户。母忧夺哀。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贼平,乞终制,许之。逾二年卒,年四十。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 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注三板沙:明代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出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C.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同类题5

二、文言文阅读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平独吊 吊:慰问B.非被矢石之难 被:蒙受
C.君自谢民 谢:谢别D.吾故系相国   故:故意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 ②贳貣以自污 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今相国乃利民 ⑤后何为民请 ⑥跣入谢
A.②③⑥B.①②④C.①⑤⑥D.③④⑤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黥布叛乱时,坐镇关中,高祖忧心其会发动谋反,多次派人问他怎么办。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诸臣接连谋反,而萧何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