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曰:“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今在朝诸臣,文者智辏,武者勇奋,执言仗义,以顺讨逆。胜败之机明于指掌。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矣。大王与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尚生离间。况三十万异姓之士能保其同心协力,效死于殿下乎?巍每念至此,未始不为大王洒泣流涕也。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行旌:表彰
B.辽州知州王钦应诏巍辟:征召
C.亦易矣罢:停止
D.必蒙宽宥:宽恕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巍悉心照料身患痼疾的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筑室居住,粗茶淡饭,守孝三年。
B.高巍上疏建议抑制工商业,慎重选拔举用贤能,重视名号封赐和车服仪制,得到太祖的赞许和采纳。
C.在削藩一事上,高巍主张仿效主父偃的策略,反对采用贾谊和晁错的办法,这一建议得到惠帝的首肯。
D.李景隆兵败,高巍脱身南归,拒守济南,等到京城失守,他就在驿站中自缢殉国。
【小题3】(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
(2)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3)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
【小题4】第四段中高巍是从哪些方面为燕王分析胜败之机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5 05:2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选自《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四·和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B.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C.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D.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五代时后唐皇帝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王死后在太庙被供奉时起的称号,多带有祖、宗等字。
B.丈夫,也叫大丈夫,文中指有所作为的人。与《谷梁传》中“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中的“丈夫”同义。
C.翰林,古代官职名,唐朝时始设,专门掌管由皇帝直接发出的重要诏令,后世大多沿袭下来,但不尽相同。
D.开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历史上又称为汴梁、汴京,与西安、洛阳、南京和北京等同称为中国著名古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凝出身世家,自幼聪慧。他的九世祖唐朝时做过监察御史,他父亲虽然没有做过官,但喜欢和文人交往;他小时候就聪明敏捷,气质出众。
B.和凝事主忠贞,讲究道义。他初入仕途时,担任贺瑰的从事,贺瑰战败,只有他始终追随;敌人的骑兵紧追不舍时,他果断引弓射杀了对方。
C.和凝分析形势,料事如神。高祖要到邺城去时,他预料安从进必然会趁机造反,建议高祖早作准备;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和他设想的一样。
D.和凝善待人才,提携后辈。他年轻时考中进士第五名,到他掌管科举时,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也同他一样封为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
【小题4】把下列课本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
(2)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

同类题2

阅读《项羽之死》,完成小题。
项羽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 设营驻守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 随从
C.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绐: 回答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此天之亡我  项主镇日而叱之
C.若非吾故人乎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畏廉将军哉
【小题3】以下句子,全部体现项王“英勇豪迈”的一组是(  )
A.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B.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现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C.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哉,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D.项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他。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B.项羽垓下被围,他的土兵唱起楚歌,项习感慨万分,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话现,有形有神。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之死》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十八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检举自己的弟弟韦纁,当时人们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宪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贾岛传
岛,字阆仙,范阳人也。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到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曰:“郎君鲜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既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命薄。
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岨峿。自题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选自《唐才子传·贾岛》,有改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东都,往京,居青龙寺旋:不久
B.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大道
C.喜不自胜:能承受
D.后稍普州司仓 迁:贬职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岛沉醉于诗歌创作的一组是( )
①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②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
③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
④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⑤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
⑥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取之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士,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
B.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刘栖楚心胸狭窄,而相比之下,韩愈不仅心胸豁达,而且还是个爱才惜才的伯乐。
C.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遭到了贾岛的侮辱。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宗,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凭外貌断定对方是富贵之人而报以轻蔑的态度。
D.贾岛以苦吟著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苦吟的表现。每到除夕之夜,取出一年所作,焚香再拜,酹酒祝之,痛饮长谣都表现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痴心。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
(2)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人也。隋末,仕萧铣为黄门侍郎。铣令略地岭表,得五十余城,未还而铣败,遂以所得城归国,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贞观七年,累给事中,封清苑县
十三年,迁黄门侍郎。十七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除散骑常侍。洎性疏峻敢言。太宗工王羲之书,尤善飞白,尝宴三品已上于玄武门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皆奏曰:“洎登御床,罪当死,请付法。”帝笑而言曰:“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太宗尝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旨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欲闻己过,卿等须言朕愆失。”长孙无忌、李勣、杨师道等咸云:“陛下圣化致太平,臣等不见其失。”洎对曰:“陛下化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上书人不称旨者,或面加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之路。”太宗曰:“卿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太宗征辽,令洎与高士廉、马周留辅皇太子定州监国,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太宗谓洎曰:“我今远征,使卿辅翼太子,社稷安危之机,所寄尤重,卿宜深我意。”洎进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太宗以其妄发,颇怪之,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而太健,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十九年,太宗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洎与中书令马周入谒。洎、周出,遂良传问起居,洎泣曰:“圣体患痈,极可忧惧。”遂良诬奏之曰:“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太宗疾愈,诏问其故,洎以实对,又引马周以自明。太宗问周,周对与洎所陈不异。遂良又执证不已,乃赐洎自尽。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洎文集十卷,行于时。则天临朝,其子弘业上言洎被遂良而死,诏令复其官爵。
(选自《旧唐书》第七十四卷,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贞观七年,累给事中     拜:授予官职
B.加授银青光禄大夫,除散骑常侍   寻:不久
C.所寄尤重,卿宜深我意   识:认识
D.其子弘业上言洎被遂良而死 谮:诬陷
【小题2】给文中画双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B.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C.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D.洎临引决/请纸笔欲有/所奏宪司不与/洎死/太宗知宪司不与纸笔/怒之/并令属吏
【小题3】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最初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男”是爵位名,唐朝有“开国县男”之爵,位列“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之前。
C.“玄武”“青龙”“白虎”“朱雀”本为中国古代的四种神兽,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而“玄武”对应北边,因此“玄武门”是唐代宫城的北正门。
D.“婕妤辞辇”,是说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认为天子出行应有贤臣在侧而不应有妃子形影相随,因此拒绝与皇帝同乘辇车,后世用“却辇之德”来形容女子贤德明礼。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洎做过两次黄门侍郎,一次是在隋朝末年侍奉自称梁王的萧铣时被授予此职,一次是归唐后,被太宗授予此职。
B.唐太宗十分倚重刘洎,远征时令他辅佐太子,但又担心他粗疏直率的性格会使他遭遇不测,所以嘱咐他要谨慎小心。
C.褚遂良与马周诬陷刘洎在太宗重病时,想学伊尹、霍光独揽大权,甚至干涉新帝废立之事,诛杀意见不合的大臣,使得太宗赐洎自尽,他的冤屈一直到武则天当政时才得以洗雪。
D.刘洎文武双全,早在追随萧铣时就带兵攻城略地,取得岭外五十余城。他所著文集多达十卷,风行于当时。
【小题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操笔作飞白字赐群臣,或乘酒争取于帝手,洎登御座引手得之。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