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粮储。天启初,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未上,陈中官侵冒六事。魏忠贤怒,以语侵
内阁,留中不下。擢左佥都御史,疏陈兵食大计,规切内外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谪,抗疏救之。四年正月迁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杨涟劾忠贤,三俊亦上疏极论。寻署仓场事。
太仓无一岁蓄,三俊奏行足储数事。忠贤尽逐涟等,三俊遂引疾去。明年,忠贤党张讷请毁天下
书院,劾三俊,褫职闲住。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京师被兵,大臣大获谴。明年春,三俊以建储入贺,力言:“愿保圣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帝褒纳之。南粮岁额八十二万七千有奇,积逋至数百万,而兵部又增兵不已。三俊初至,仓库不足一月饷。
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居七年,就移吏部。八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旋上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帝皆采纳。流寇大扰江北,南都震动,三俊数陈防御策。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抗疏救之。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帝以阴阳愆和,命司礼中官
录囚,流徒以下皆减等。三俊以文武诸臣诖误久系者众,请令出外候谳,帝从之。代州知州郭正中因天变,请举寒审之典,帝命考故事。三俊稽历朝宝训,得祖宗冬月录囚数事,备列上奏,寝不行。
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麟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 国变后,家居十余年乃卒。
(选自《明史·郑三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 |
B.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 |
C.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 |
D.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徐石麒等/上疏力救/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候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乃许配赎/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阁,明清时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明洪武年间,仿宋制,设诸殿阁大学士,这是“内阁”机构的滥觞。 |
B.太仓,古代政府储藏粮食的地方,一般指京师储粮的大仓;也是一种官职名称,掌管仓廪出纳的工作。 |
C.书院,旧时特指政府设置的教学读书场所。唐玄宗设置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 |
D.录囚,是一种监督监狱管理的执行司法制度。皇帝和各级官吏巡视监狱,审录在押案犯,以防止冤狱和淹狱。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三俊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在担任太常时,郑三俊上书指出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侵占贪污的种种罪行,使得魏忠贤十分恼怒。 |
B.郑三俊仗义执言,力保同僚。在吏部郎中徐大相因为上书言事被贬谪、礼部侍郎陈子壮下狱时,郑三俊都直接向皇帝上奏章救他们。 |
C.郑三俊关注民生,重视储粮。郑三俊在代理仓场事务时,上奏了有关粮储的几件事情;初任南京户部尚书时,仓库粮饷短缺,他及时改变了这一状况。 |
D.郑三俊考核京官,公正严格。郑三俊曾两次参与对京官的考核工作,第二次考核京官时,他罢免了京城中七十八名不称职的官员,时人都佩服他的公正。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俊力祛宿弊,纠有司尤怠玩者数人,屡与兵部争虚冒,久之,士得宿饱。
(2)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屯豆事下狱,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