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升,河南参政。慎言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寿张知县,有能声。调繁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泰昌时,擢御史。逾月,熹宗即位。无何,贾继春以请安选侍被谴,慎言抗疏救之。帝怒,夺俸三年。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万顷,可垦为田。近同知卢观泉垦田三千余亩,其沟洫庐舍之制,种植疏浚之方,犁然具备,可仿而行。”因列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法。又言:“广宁失守,辽人转徙入关者不下百万。宜招集津门,以无家之众,垦不耕之田。”诏从之。
尝疏劾冯铨,铨属曹钦程论劾,诬盗曹县库银三千,遂下抚按征赃,编戍肃州。崇祯元年起故官。会当京察,请先治媚珰「注」者附逆之罪,其他始付考功,报可。旋擢刑部右侍郎,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久之,召为工部右侍郎。国用不支,延议开采、鼓铸、屯田、盐法诸事。慎言屡疏陈奏,悉根本计。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十七年三月,京师陷。五月,福王即位南京,命慎言理部事。上中兴十议,皆嘉纳。时大起废籍,慎言荐吴甡、郑三俊。命甡陛见,三俊不许,大学士高弘图所拟也。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孔昭等伏地痛哭,谓慎言举用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慎言疏辨,因乞休。史可法奏:“慎言疏荐无不当。诸臣痛哭喧呼,灭绝法纪,恐骄弁悍卒益轻朝廷。”乞休得请,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国亡后,疽发于背,卒,年六十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注】【珰】宦官帽子上的装饰物,借指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B.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C.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D.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封建时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明清时,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中的分别称秀才、举人、进士。
B.古代常见的纪年法有三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年号纪年法,如“泰昌”;干支纪年法,如“丁卯三月之望”。
C.屯田,是中国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D.我国封建时代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称为“考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慎言关心百姓,想方设法救荒。他调任曹县,未雨绸缪,储粮备荒,拿出国库的银两买入粮食,恰好县内连年遭遇饥荒,百姓得到救济。
B.张慎言屯垦有方,注重实践经验。他监督屯田,提出将天津等地的沃野开垦为田,主张学习卢观泉的开垦方法,并分条呈上五种种植之法。
C.张慎言关心朝政,多次上疏献策。他任工部右侍郎时,就朝议开采、鼓铸等事及杨嗣昌建议事,多次上疏陈奏,都是关乎国家的根本大计。
D.张慎言举荐废官,引发朝臣争议。他举荐吴甡、郑三俊两名废弃之官,导致误解,引来刘孔昭等人的非议乃至谩骂,也得到了史可法的支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旋擢刑部右侍郎,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
(2)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9 02:57: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吕后意,曰“”。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平城,今哙奈何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取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瘳(chōu):痊愈。②招权顾金钱:大意是借重他人权势获得钱财。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 逊:恭顺
B.诸将皆吕后意 阿:迎合
C.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 善:友好
D.季将军不足下,足下无往 说:劝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诸将皆阿吕后意,曰“” 上默
B.困平城    足下何以得此声梁楚间哉
C.今哙奈何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欲为御史大夫
D.何足下距仆深也     为上客,厚送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这一定是因为有人不符合实际地夸奖我来欺骗陛下
B.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河东是像我的大腿和臂膀一样重要的郡,所以特地召见你啊
C.布辞之官
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D.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我听说曹丘生不是年长之人,(有事)不必向他通报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季布认为秦王朝对匈奴用兵,引起了陈胜等人造反,带来了巨大创伤。
B.有人说季布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皇帝因此未晋升其官职。
C.季布反思了一个月,终于明白自己没有功劳却做了河东守,这是罪过。
D.曹丘生不听窦长君的劝阻,坚持让他给自己写介绍信,然后去见季布。
【小题5】就文章内容来看,季布这个人物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日:“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安国君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日:“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好玩,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 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 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约以为適嗣。
选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 ,行走贩卖货物为贾,住着出售货物为商,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吕不韦与子楚深入交谈,直到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才使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接受吕不韦的资助,同意吕不韦入秦游说。
C.吕不韦的礼物和言辞打动了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在安国君前称赞子楚,请求立子楚为“嫡嗣”,安国君马上刻了玉玺,立子楚为“嫡嗣”。
D.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姚苌,字景茂,少聪哲,多权略,廓落任率,诸兄皆奇之。随兄姚襄征伐,每参大谋。襄之寇洛阳也,梦苌服衣,升御坐,诸酋长皆侍立,旦谓将佐曰:“吾梦如此,此儿志度不恒,或能大起吾族。”襄之败于麻田也,马中流矢死,苌下马以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苌曰:“但令兄济,竖子安敢害苌!”会救至,俱免。及襄死,苌率诸弟降于苻坚,为苻坚将,累有大功。坚既败于淮南,归长安,慕容泓起兵叛坚。坚遣子叡讨之,以苌为司马。为泓所败,叡死之。苌遣龙骧长史赵都诣坚谢罪,坚怒,杀之。苌懼,奔于渭北,遂如马牧。西州豪族率五万余家,咸推苌为盟主。苌将距之,天水尹纬说苌曰:“明公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苌乃从纬谋,以太元九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境内,年号白雀,称制行事。苻登进逼安定,诸将劝苌决战,苌曰:“与穷寇竞胜,兵家之下。吾将以计取之。”于是留其尚书令姚旻守安定,夜袭登辎重于大界,克之。诸将或欲因登骇乱击之,苌曰:“登众虽乱,怒气犹盛,未可轻也。”遂止。苌还安定,修德政,布惠化,省非急之费,立太学,礼先贤之后,以救时弊。时天大雪,苌散后宫文绮珍宝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綵。将帅死王事者,加秩二等,士卒战没,皆有褒赠。苌性简率,群下有过,或面加骂辱。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苌曰:“若不闻谠言,安知过也。”以太元十八年死,时年六十四,在位八年。伪谥武昭皇帝,庙号太祖,墓称原陵。

(节选自《晋书·姚苌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B.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C.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D.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衮”是古代帝王穿的绘有龙纹的礼服,这里指姚苌未来的皇位。
B.“辎”是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是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军用物资。
C.“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名号,如太祖、太宗。
D.“太学”就是国子监,是国家设立的一般官员和庶民俊秀子弟就读的学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苌聪慧多谋,擅长军事。跟随姚襄,常参与大谋;为苻坚将,多有大功;与苻登作战,力排众议,用计取胜,避其怒气,不再乘胜追击。
B.姚苌关心民生,体恤民情。遵从尹纬建议,接受盟主之职;回安定,修明德政,施行惠政教化,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革除当世的弊病。
C.姚苌爱护士卒,奖罚分明。雪天散发后宫珍宝供给军用,自己吃饭只一样菜,令妻子不穿重叠的丝绸衣服;将帅士卒只要有功必赏。
D.姚苌威名远播,不修小节。西州豪族咸推苌为盟主,认可姚苌的卓著才华;然而姚苌对待下属过失,有时会当面辱骂,简单直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之败于麻田也,马中流矢死,苌下马以授襄。
(2)明公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仲文,南蛮校尉觊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从兄仲堪荐之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甚相赏待。俄转谘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会桓玄与朝廷有隙,玄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间之,左迁新安太守。仲文于玄虽为姻亲,而素不交密,及闻玄平京师,便弃郡投焉。玄甚悦之,以为谘议参军。玄将为乱,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玄九锡,仲文之辞也。
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玄大悦。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玄为刘裕所败,随玄西走,其珍宝玩好悉藏地中,皆变为土。
帝初反正,抗表自解,诏不许。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仲文素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忽迁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游宴弥日。何无忌甚慕之。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令府中命文人殷阐、孔宁子之徒撰义构文,以俟其至。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无忌疑其薄己,大怒,思中伤之。时属慕容超南侵,无忌言于刘裕曰:“桓胤、殷仲文并乃腹心之疾,北虏不足为忧。”义熙三年,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及其弟南蛮校尉叔文伏诛,仲文时照镜不见其面,数日而遇祸。
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晋书·殷仲文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桓玄与朝廷有隙    会:适逢
B.仲文素有名望 素:一向
C.以俟其至   俟:等待
D.无忌疑其薄己 薄:迫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B.左迁: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九锡:诸侯、大臣给自己加封的最高官职。
D.月朔:每月的朔日。指旧历初一。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
⑵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小题4】根据第三段,概括殷仲文遇祸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抃,字梦得,眉州眉山人。抃读书属文,中进士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绛州。皇祐中,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制下,谏官韩绛论奏抃非纠绳才。抃即手疏曰:“臣观方今士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捷给若啬夫者谓之有议论,刻深若酷吏者谓之有政事。谏官所谓才者,无乃谓是乎?若然,臣诚不能也。”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抃辞以任言责不当兼事局,乃止。   在台,数言事,不为矫激。帝欲除入内都知王守忠领武宁军节度使,抃奏罢之。温成皇后葬,以刘沆为监护使,抃奏沆为宰相,不当为后妃护葬丧事。时又议为后建陵立庙,抃率官属言非礼。因相与请对,固争不能得,伏地不起,帝为改容遣之。 御史请罢宰相梁适,未听,抃奏曰:“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言事官数论奏,未闻报可,非罢适无以慰物论。”宰相陈执中婢为嬖妾张氏榜杀,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抃复与官属请对论列,疏十上,适、执中卒皆罢。改翰林学士承旨,帝读《史记·龟策传》,问:“古人动作必由此乎?”对曰:“古有大疑,既决于己,又询于众,犹谓不有天命乎,于是命龟以断吉凶。所谓‘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既而枢密副使程戡罢,帝欲用旧人,即以命抃。岁中,参知政事。抃性笃厚寡言,质略无威仪。居两府,年益耄,无所可否。御史韩缜弹奏之,罢为观文殿学士。英宗即位,进户部侍郎。告老,以太子少傅就第,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懿。
(节选自《宋史·孙抃传》)
【小题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B.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C.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D.盖圣人贵诚/不专人谋/默与神契/然后为得也/帝善其对/再迁礼部侍郎/抃久居/侍从泊如也/人以为长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甲科,在宋代科举制度中,甲科、乙科都是指进士而言的,甲科是优于乙科的。
B.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之地,《礼记》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C.龟策,是指龟甲和蓍草,古人用它来占卜吉凶。古时卜用龟甲,筮用蓍草。
D.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科举、财政等,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户部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抃性格笃厚,言辞温和公正。他不认同找别人的事、攻击别人、嘴巴快捷、行事刻毒是谏官有才能的表现,亦是议事不发表偏执的言论。
B.孙抃在职尽责,维护朝廷礼仪。有人建议为皇后建陵立庙,以孙抃为首的官员都说这样做违背礼仪,他伏地进谏,皇帝因为他脸色都变了。
C.孙抃不惧权贵,能够仗义执言。他请求罢免宰相梁适,皇帝不听,他就上奏章告诫皇帝说不罢免梁适不能平息众人的议论,那最终他的请求得到落实。
D.孙抃通晓典籍,解说周详深刻,面对皇帝的质问,他从古人有疑难之事时的的做法来解释,即自己的决定加上众人的意见见解,也要用卜筮来询问上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察其言,趣视事,且命知审官院。
(2)置狱取证左,执中弗遣,有诏勿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