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 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 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 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以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
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
②闲:熟习。
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
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
⑤勉唯:勉强答应。
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小题1】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崇义琰之曰
(2)同州事物
(3)厉形言
(4)四五十案
(5)词彩
(6)降阶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9 04:23: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B.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C.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D.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梅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弘因与高祖刘裕名字相重,故只称字。
B.“赘婿”,指就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以女之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承嗣母方宗祧。秦汉时赘婿地位等于奴婢,后世有所改变。
C.“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宣扬“君权神授”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桓玄接受禅让。
D.“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王敬弘为政长于清淡,短于操作。皇上曾经问他为政得失,他回答让皇上推崇不已;皇上问以疑狱,他却连审讯记录都没有看。
C.王敬弘淡泊官场,一生多次辞官。他性恬静,乐山水,好隐居,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官回家的纪录。有事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
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望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
(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遥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B.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C.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D.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明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D.《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为弓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看好他的前程。
B.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2)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曰朱晖死曰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冷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士。其诸报怨,以义犯率,皆为求其理,多得生济。其不义之囚,即时僵仆。吏人畏爱,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史畏其威,人怀其惠。”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赢者,乡族皆归焉。晖与同郡陈排交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虞叹息,遂召之。其义烈如此。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赐钱二十万。

(节选自《后汉书·朱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B.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C.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D.及即位/求问岁/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晖不惧盗贼,英勇过人。朱晖与亲人逃难时,路遇群贼,他的兄弟及家中宾客惊慌失措,只有朱晖挺身拔剑,誓死保护家中女性长辈。
B.朱晖气节高尚,备受称赞。朱晖拒收阴就礼物,阴就赞许他是个志士;阮况家道衰落,朱晖馈赠其家人钱财,深得阮况、刘苍等人佩服。
C.朱晖为政刚正,吏民敬爱。他选拔任用节操之士,挽救为道义犯事的罪犯,立即处治不义囚徒,官吏敬畏,百姓爱戴,作歌谣赞美他。
D.朱晖对待亲友,情深义重。南阳饥荒,朱晖散尽家财,接济贫困亲友;好友陈揖早逝,朱晖关心陈揖之子陈友,让他顶替自己儿子为官。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
(2)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    陈:通“阵”,战阵
B.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指示:指使,给……下指示
D.吾政如此相杀也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你们”
【小题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B.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C.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D.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2)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羁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嶲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竟免深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天子的代称。古代对帝王的称呼很丰富,尊称有陛下、殿下、圣驾、天子、寡人等。
B.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之后,在9月22、23或24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一样长。
C.岭表,指五岭以南地区。在中原人看来岭南地区在五岭之外,故名。类似说法有“江表”。
D.华夏,汉族先民或中原地区的古称,后泛指中华民族。古代对少数民族则称蛮、夷、戎、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三教珠英》依照徐坚等人的体例很快编写完成,徐坚也升任司封员外郎。
B.徐坚为人宽厚,敢于进谏。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以有违《月令》为由,上表劝阻皇上。皇上最终接受劝谏,韦月将被无罪释放。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在姚州西贰河蛮归降后,向朝廷请求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这样做得不偿失,提出反对建议,后来蛮人果然发生了叛乱。
D.徐坚主动避嫌,辞去要职。他的妻子是当时的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凭借这一有利条件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没有被过深连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嶲路由是历年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