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严传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衍枢密使宋光嗣召严置酒,从容问中国事。严对曰: “前年天子建大号于邺宫,自郓趋汴,定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岭,四方万里,莫不臣妾。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光嗣曰:“荆、湖、吴越非吾所知,若凤翔则蜀之姻亲也,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闻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乎?”严曰:“契丹之强,孰与伪梁?”光嗣曰:“比梁差劣尔!”严曰:“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然而天生四,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蜀人闻严应对,愈益奇之。
是时,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僭。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初,庄宗遣严以名马入蜀,市珍奇以充后宫,而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非奇物而出者,名曰“入草物”,由是严无所得而还,惟得金二百两、地衣、毛布之类。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于是决议伐蜀。
冬,魏王继岌西伐,以严为三川招讨使,与康延孝以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皆迎降。延孝至汉州,王衍告曰:“得李严来即降。”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严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严还,明宗以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如故。
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监。将行,其母曰:“汝前启破蜀之谋,今行,其以死报蜀人矣!”严不听。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庄宗怒稍解,命知祥监笞严二十而释之。知祥虽与严有旧恩,而恶其来。蜀人闻严来,亦皆恶之。严至,知祥置酒从容问严曰:“朝廷以公来邪?公意自欲来邪?”严曰:“君命也。”知祥发怒曰:“天下籓镇皆无监军,安得尔独来此?此乃孺子荧惑朝廷尔!”即擒斩之,明宗不能诘也,知祥由此遂反。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B.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C.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D.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谓礼义之邦的华夏文化。
C.夷,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的说法,后来用“夷”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D.籓镇,即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严出使蜀国,对王衍讲述唐兴复的盛况,慷慨陈词,言辞清楚响亮,让蜀国大臣肃然起敬。
B.庄宗派李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然而李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庄宗对李严很是生气,同时决定伐蜀。
C.魏王伐蜀,康延孝率兵到达汉州,王衍说李严到来就投降,李严不听劝阻,欣然前往,王衍果然投降。
D.孟知祥在蜀地称霸,安重诲想派个能控制孟知祥的人,李严自请当西川兵马都监,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
(2)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4 01:59: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范缜治学

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①缜(zhěn):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②刘瓛: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③芒屩(juē):草鞋。④《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⑤萧琛:南朝人。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闻 沛 国 刘 瓛 聚 众 讲 说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少:________ (2)从:________ (3)善:________
【小题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小题4】选出对画线句子“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刘瓛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B.刘瓛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C.刘瓛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
D.刘瓛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小题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瓛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
【小题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B.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C.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D.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已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太宗”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名号,只有开国皇帝可以称祖,后继者则称宗。
C.“雍熙”是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自寅至巳”中的“寅”和“巳”指古时的时辰,分别是指凌晨三点到五点、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少有志向,善于作战。他年少时喜欢打猎,曾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来形容自己他日带兵的情景,长大后也屡立战功。
B.杨业才能出众,深受赏识。太宗先后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刺史、云州观察使等,北征契丹时,任命他为潘美副将。
C.杨业深谙军事,忠烈勇武。与辽作战前,杨业已经看出战况将不利,便让潘美用伏兵救援;战败之时仍念念不忘皇上的恩遇。
D.杨业果敢无畏,勇挑重担。在契丹攻陷寰州时,他因众人害怕,率先出战,在无人救援的情况下,为百姓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
【小题4】翻译
(1)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
(2)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殷,瀛州人。既长从军,渐为偏将。清泰中,张令昭据邺叛,殷从范延光讨之,首冒矢,率先登城,以功授祁州刺史,寻改原州。殷性谦谨好礼,事母以孝闻,每与人结交,过从皆先禀于母,母命不从,殷必不往,虽在军旅,交游不杂。及为刺史,政事小有不佳,母察之立殷于庭,诘责而杖之

晋天福中,丁内艰,寻有诏起复,授宪州刺史,殷上章辞曰:“臣为末将,出处无损益于国家。值乡国离乱,因母鞠养训导,方得成人,不恐遽释苴麻,远离庐墓。”晋高祖嘉而许之,晋少帝嗣位,会殷服阕,召典禁军,累迁奉国右厢都指挥使。

汉高祖受命,从讨杜重威于邺下,殷与刘词皆率先力战,矢中于首,久之,出折镞于口中,以是高祖嘉之。乾祜末,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夔州节度使,会契丹寇边,遣殷领兵屯澶州。及李业等作乱,汉隐帝密诏澶帅李洪义遣图殷,洪义惧不克,反以变告殷,殷与洪义同遣人至邺,请(周)太祖赴内难。殷从平京师,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太祖即位,授天雄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典军如故。三年秋,以永寿节上表请觐,太祖虽允其请,且虑殷之不诚,寻遣使止之。何福进在镇州,素恶殷之太横,福进入朝,摭其阴事以奏之,太祖遂疑之。是年冬,以郊裡有日,殷自镇入觐,太祖令依旧内外巡警。殷出入部从不下数百人,又以仪形魁伟,观者无不耸然。一日,遽入奏曰:“郊礼在近,兵民大集,臣城外防警,请量給甲仗,以备非常。”太祖难之。时中外以太祖婴疾凹,步履稍难,多不视朝,俯逼郊煙,般有震主之势,颇忧之。太祖乃力疾坐于滋德殿殷入起居即命执之寻降制流窜及出都城遽杀之众情乃安

节选自《旧五代史•王殷传》有删改)

注:①郊裡:古帝王升烟祭祀天地的大礼。②婴疾:患有疾病。婴,缠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乃力疾/坐于滋德殿/殷入/起居即命执之/寻降制流窜及出/都城遽杀之众/情乃安
B.太祖乃力疾/坐于滋德殿/股入起居/即命执之/寻降制流窜及出都城/遽杀之/众情乃安
C.太祖乃力疾坐于滋德殿/殷入起居/即命执之/寻降制流窜/及出都城/遽杀之/众情乃安
D.太祖乃力疾坐于滋德殿/殷入/起居即命执之/寻降制流窜/及出都城/遽杀之众/情乃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艰”,丧制名。凡是儿子遭遇母亲去世或者是承重孙(父亲已不在世的长房长孙)遭遇祖母去世,就称作“丁内艰”,也称作“丁母忧”。
B.“汉高祖”“乾祐”分别是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庙号和年号,庙号是在太庙祭祀时的称号,年号则是纪年的名号,两者都是皇帝在位时确定的。
C.“节度史”,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作为全权调度印信,故称“节度使”。此官职到了元朝时被废除。
D.文中提到的“章”与“表”,都是封建社会臣下向帝王呈辞的文体,但两者功能有所不同,“章”用来拜谢皇恩,表”用来陈诉个人衷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定张令昭叛乱,表现勇猛被提升。跟随范延光到邺地平息张令昭叛乱时,王殷冒死冲在前面,登上城墙,因作战有功,被任命为祁州刺史。
B.谦和谨慎重礼仪,敬奉母亲有孝名。王殷性格谦恭,知书达礼,对母亲特别孝顺,与人结交往来都要先告知母亲,根据母亲的意思来做决定。
C.失信皇帝遭谋害,汉周更替立奇功。汉隐帝派李洪义谋害王殷,李洪义被人告发,王殷派人押送李洪义到邺地,并联手周太祖推翻了后汉。
D.招摇过市民恐惧,势压皇帝引猜忌。王殷出入京城时前呼后拥,向皇帝奏请时又气势通人,引起朝廷内外的忧虑,怀疑他有图谋不轨之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为刺史,政事小有不佳,母察之,立股于庭,请责而杖之。
(2)何福进在镇州,素恶殷之太横,福进入朝,摭其阴事以奏之,太祖遂疑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
D.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B.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C.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2)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