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往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写作
B.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 短:诽谤
C.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无状:无成绩,没当好,没有尽到责任
【小题2】下列句子加横线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 遗策   
B.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议  其皆出于此乎 
C.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圣人之所以为圣
D.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郡太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他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谢后就向长沙出发。他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小题4】给下面句子用/线断句。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小题5】请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师说》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0 10:13: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固请,召有司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间:间接
B.大王必欲臣 急:着急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固请 谢:谢罪,道歉
D.固请,召有司图   案:案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前曰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C.使臣奉璧,拜送书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未尝有坚明约束
乃使其从衣褐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璧有瑕,请指示王”中的“指示”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秦王恐其破璧,及辞谢
C.传之美人,以戏弄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小题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选段叙事一波三折,秦王得璧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相如持璧怒斥秦王,为一折;秦王诈许斋戒、割城,相如使从者怀璧归赵,为二折;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相如毕礼而归,为三折。
B.归璧于赵后,蔺相如首先斥责秦国历来言而无信,接着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再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然后表示自己知道有罪,最后提出希望,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C.选段运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段,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的性格特征;写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主要是用来表现秦王的威仪和强横。
D.蔺相如运用“诈术”,以诈还诈,痛击秦王,这充分表明蔺相如镇定自如、智勇双全的性格及非凡的外交才能。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虚中,字叔通,成都华阳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起居舍人
宣和间,承平日久,兵将骄惰,蔡攸、童贯贪功开边,将兴燕云之役,引女真夹攻契丹。上书言:“用兵之策,必先计强弱,策虚实,知彼知己,当图万全。以寡谋安逸之将,角逐于血肉之林。臣恐中国之祸未有宁息之期也。”王黼大怒,降集英殿修撰,督战益急。
斡离不、粘罕分道入侵,童贯闻之忧懑不知所为报粘罕迫太原帝顾虚中曰王黼不用卿言今金人两路并进事势若此奈何?”虚中奏:“今日宜先降诏罪己,更革弊端,俾人心悦,天意回,则备御之事,将帅可以任之。”即命虚中草诏,略曰:“言路壅蔽,面谀日闻,恩幸持权,贪饕得志,上天震怒而朕不悟,百姓怨怼而朕不知。”帝览诏曰:“今日不吝改过,可便施行。”
时守御难其人,欲召熙河帅姚古与秦凤帅种师道,令以本路兵会郑、洛,外援河阳,内卫京城。帝顾谓虚中曰:“卿与姚古、师道如兄弟,宜以使名护其军。”遂以虚中为资政殿大学士、军前宣谕使。虚中檄趣姚古、师道兵马,令直赴汴京应援。金骑至城下,放兵掠至郑州,为马忠所败,遂收敛为一。西路稍通,师道、姚古及其他西兵并得达汴京。虚中亦驰归,收合散卒,得东南兵二万余人。以便宜起致仕官李邈,令统领于汴河上从门外驻兵。
二年,诏求使绝域者,虚中应诏,复资政殿大学士,为祈请使,杨可辅副之。明年春,金人并遣归,虚中曰:“奉命北来祈请二帝,二帝未还,虚中不可归。”于是独留。知东北之士皆愤恨陷北,遂密以信义结约,金人不觉也。恶之者摘其字以为谤讪,由是媒蘖成其罪,遂告虚中谋反。虚中与老幼百口同日受焚死。开禧初,加赠少保。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贯闻之/忧懑不知所为报/粘罕迫太原/帝顾虚中曰/王黼不用卿言/今金人两路并进/事势若此/奈何
B.童贯闻之/忧懑不知所为/报粘罕迫太原/帝顾虚中曰/王黼不用卿言/今金人两路并进/事势若此/奈何
C.童贯闻之/忧懑不知所为报/粘罕迫太原/帝顾虚中曰/王黼不用卿/言今金人两路并进/事势若此/奈何
D.童贯闻之/忧懑不知所为/报粘罕迫太原/帝顾虚中曰/王黼不用卿/言今金人两路并进/事势若此/奈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舍人,古代官名,负责皇帝日常行动安排,参与朝廷重大决策。
B.契丹,古代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与五代、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汴京,即河南开封,古称汴州、汴梁,宋太祖赵匡胤定都于此,称“东京”。
D.二帝,指北宋皇帝宋徽宗、宋钦宗,靖康二年被攻下汴京的金军掠往北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虚中熟悉军事,谋事周全。蔡攸、童贯贪图功劳开拓边疆,要发动燕云战役,他认为没有摸清对方虚实的情况就用兵,将招来灾祸。
B.宇文虚中忠诚直谏,指斥朝政。皇帝向他询问退敌之策,他要求皇帝先颁布诏书责罪自己,他草拟的诏书中指出言路阻塞、近臣专权等朝政弊端。
C.宇文虚中临危受命,担当重任。大敌当前汴京危急,宇文虚中被皇帝任命为军前宣谕使,宇文虚中以檄书催促姚古、种师道奔赴汴京救援。
D.宇文虚中奉命出使,忠君爱国。建炎二年,宇文虚中应诏出使金国,皇帝任命他为祈请使,在金国他秘密联系东北人士,金人发现将其烧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更革弊端,俾人心悦,天意回,则备御之事,将帅可以任之。
(2)金骑至城下,放兵掠至郑州,为马忠所败,遂收敛为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羽在戏下①,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②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戏下,戏水之下。戏水在陕西临潼东,源出骊山,北流经古戏亭东,又北入渭。②谯(qiào)让:谴责,责备。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军士。 飨:用酒食款待
B.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暴(pù):指(军队)露宿。
C.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麾:挥手(示意)
D.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  微:暗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B.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C.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D.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小题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的君臣之谊。
B.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心生喜爱,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C.刘邦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樊哙功不可没。
D.在司马迁的笔下,樊哙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智者。表达了作者对樊哙的赞美赞叹之情。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面题。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孤,育于叔父。其贵也,不知其母姓。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时陕西贼入河南,图怀庆。廷议令良玉将昌平兵往剿,大指专办河南。会贼寇修武、清化者窜入平阳,因良玉入山西御之,颇有斩获。时曹文诏将陕西兵,帝令良玉受尚璟节制,与文诏同心讨贼。

良玉之起由侯恂。恂,故东林也。马士英、阮大铖用事,虑东林倚良玉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筑板矶城为西防。良玉叹曰:“今西何所防,殆防我耳。”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既返,遣缇骑逮澍,良玉留澍不遣。澍与诸将日以清君侧为请,良玉踌躇弗应。

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自经死,良玉坐削职回乡。大凌河围急,诏昌平军赴援,总兵尤世威护陵不得行,荐良玉可代率兵往。已,恂荐为副将,战松山、杏山下,录功第一。

十一年正月,良玉与总兵陈洪范大破贼于郧西。张献忠假官旗号袭南阳,屯于南关。良玉至,疑而急召之,献忠逸去。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未几,请降,良玉知其伪,力请击之,文灿不许。

十五年四月,自成复围开封,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起为督师,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良玉及虎大威、杨德政会师朱仙镇,贼西,官军营北。

十七年三月,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命给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战,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良玉恸哭,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置炮断江,众乃定。

选自《明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 檄:檄文
B.良玉适至  适:恰好
C.贼营西  营:扎营
D.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   闻:使……
【小题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B.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C.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D.追及/发两矢/中其肩/复挥刀击之/面流血/其部下救以免/遂逃之谷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良玉少时多舛,成年后显贵。他小时候父亲就死了,连母亲的姓氏都不知道,被叔父养育大。后被封为宁南伯,父子世代得以把守武昌。
B.左良玉受人提携,能善待部下。他因侯恂的推荐而做官,尤其是削职回乡后,侯恂推举他做了副将。他善于安抚士兵,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C.左良玉骁勇善战,每战都建功。他作战勇猛,屡建奇功,曾以副将身份率军战于松山、杏山,功劳评定排第一。在郧西与陈洪范也大败敌军。
D.左良玉尽忠报国,且很有智谋。他为朝廷尽心尽职,常年在外征战,京师沦陷后仍忠心不改。张献忠假装投降时是良玉识破了他的诡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朝事日非,监军御史黄澍挟良玉势,面触马、阮。
②乃释故尚书初荐良玉者侯恂于狱,起为督师,犒良玉营将士,激劝之。
【小题5】课内文言句子翻译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淄青郓招讨使、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注】①狃,因袭,拘泥。②酰,同“耽”,沉溺,此处指毒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 “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