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真德秀,字景元,建之浦城人。四岁受书,过目成诵。十五而,母吴氏力贫教之。登庆元五年进士第,继试,中博学宏词科。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遂力请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江东旱蝗,广德、太平为甚。亲至广德以便宜发廪振给竣事而还百姓数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丛冢泣曰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我辈已相随入此矣。新徽州守林琰无廉声,宁国守张忠恕私匿振济米,皆劾之。嘉定十年,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番舶畏苛征,至者岁不三四,德秀首宽之,至者骤增至三十六艘。输租令民自,听讼惟揭示姓名,人自诣州。泉多大家,为闾里患,痛绳之。海贼作乱,将逼城。官军败衄,德秀祭兵死者,乃亲授方略,禽之。复遍行海滨,审视形势,增屯要害处,以备不虞。理宗即位,擢礼部侍郎。上问谦吏,德秀以知袁州赵夫对,亲擢之直秘阁、为监司。具手劄入谢,因言崔与之帅蜀,杨长儒帅闽,皆有廉声,乞广加咨访。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后给事御史交劾之,落职。绍定五年,起复知泉州,迎者塞路。端平元年,召为户部尚书,入见,上迎谓曰:“卿去国十年,每切思贤。”乃以《大学衍义》进,谓“敬者德之聚。仪狄之酒,南威之色,盘游弋射之娱,禽兽狗马之玩,有一于兹,皆足害敬”。上欣然嘉纳,改翰林学士,时政多所论建。逾年,知贡举,已得疾,拜参知政事。无何,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文忠。
(选自《宋史·真德秀传记》,有删改)
【注】①手劄(zhā):手札,即亲笔信、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至广德/以便宜发廪/振给竣事而还/百姓数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丛冢泣曰/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我辈已相随入此矣/
B.亲至广德/以便宜发廪振给/竣事而还/百姓数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丛冢泣曰/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我辈已相随入此矣/
C.亲至广德/以便宜发廪/振给竣事而还/百姓数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丛冢泣曰/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我辈已相随入此矣/
D.亲至广德/以便宜发廪振给/竣事而还/百姓数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丛冢泣曰/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我辈已相随入此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B.“博学宏词”是封建时代为选拔学识渊博、善于作文的人才而设置的考试科目。
C.旧时用斗斛量米,人们常用一块木片刮平其中过满的粮食,这个木片叫做“概”。
D.遗表是古代大臣于临终前上奏给朝廷的一种章表,多表达其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德秀为人耿介,不与权贵为伍。他不受丞相史弥远笼络,自请离京外放任职;后因屡进忠言,令史弥远忌惮,又被人弹劾,一度罢职丢官。
B.真德秀施政有方,深受百姓爱戴。他赈灾江东,扶危济困;他任职泉州,实行优惠政策,发展对外贸易,又缉捕海盗,保护居民和商旅安全。
C.真德秀惩恶肃贪,为官清正廉明。徽州、宁国地方官因贪腐均受到他的弹劾;在泉州,许多豪富之家为患乡里,真德秀严厉地惩治了他们。
D.真德秀忠谏举贤,得宋理宗信任。他曾举荐和提拔袁州知州赵夫等廉吏;他进献著作《大学衍义》,规劝皇上要远离声色犬马,恭谨为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
(2)复遍行海滨,审视形势,增屯要害处,以备不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3 05:34: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浚县知县。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贼陷凤阳,条上灭贼五事。俄以皇陵震惊,疏责辅臣不宜作秦越之视,帝不问。出按福建,数以平寇功受赉。还朝,言:“监司营竞纷纭,意所欲就,则保留久任;意所欲避,则易地借才。今岁燕、秦,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经数千,程限稽迟,多逾数月。加一番更移,辄加一番扰害。”帝是其言。十二年十月,杨嗣昌出督师。肯堂奏,帝以偏执臆见责之。
十四年四月言:“流寇隳城破邑,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此督师嗣昌受事前所未有。目前大计,在先释嗣昌之权。”疏入而嗣昌已死。十二月复言:“今讨贼不可谓无人,巡抚之外更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位号虽殊,事权无别。中枢冥冥而决,诸臣瞆瞆而任。至失地丧师,中枢纠督抚以自解,督抚又互相委以谢愆,而疆事不可问矣。”帝纳其言,下所司详议。十五年请召还建言谴谪诸臣,乃复给事中阴润、李清、刘昌,御史周一敬官。肯堂迁大理丞,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总兵郑鸿逵拥唐王聿键入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及肯堂劝进,遂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曾樱至,言官请令樱掌吏部,乃令肯堂掌都察院。肯堂请出募舟师,由海道抵江南,倡义旅,而王由仙霞趋浙东,与相声援。乃加少保,给敕印,便宜从事。芝龙怀异心,阴沮之,不成行。
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城中兵六千,居民万余,坚守十余日。城破,肯堂衣蟒玉南向坐,令四妾、一子妇、一女孙先死,乃从容赋诗自经。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B.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C.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D.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是军事长官或者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为“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者州郡刺史。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吏部”居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在唐宋明清时期负责科举考试和授官。
D.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肯堂读书仕进,受到重用。他通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历任知县、御史和巡抚等官职,受到了重用。
B.张肯堂忠于职守,敢于谏言。他多次就军事等问题向皇帝上书进言,即使受到皇帝的追责惩处,也不气馁。
C.张肯堂投身战事,坚持不懈。他请求招募水军;从海路到江南以和唐王呼应,在唐王死后仍坚持作战。
D.张肯堂气节刚烈,最终殉国。他率军守城十多天,在清军破城后,穿着官服让家人先死,然后写诗自尽。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贼陷凤阳,条上灭贼五事。
(2)今岁燕、秦,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经数千,程限稽迟,多逾数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忠,鄞人。少读书,善易卜。兄戍通州亡,忠补戍,贫不能行,相者袁珙资之。既至,编卒伍。卖卜北平市,多中。市人传以为神。僧道衍称于成祖。成祖将起兵,托疾召忠卜,得铸印乘轩之卦。曰:“此象贵不可言。”自是出入燕府中,常以所占劝举大事。成祖深信之。燕兵起,自署官属,授忠王府纪善,守通州。南兵数攻城不克。已,召置左右,有疑辄问,术益验,且时进谋画。遂拜右长史,赞戎务,为谋臣矣。
成祖称帝,论佐命功,擢工部右侍郎,赞世子守北京。寻召还,进兵部尚书。帝起兵时,次子高煦从战有功,许以为太子。至是淇国公丘福等党高煦,劝帝立之。独忠以为不可,在帝前历数古嫡孽事。帝不能夺,密以告解缙、黄淮、尹昌隆。缙等皆以忠言为是。于是立世子为皇太子,而忠为东宫辅导官,以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六年命兼辅皇太孙。
帝北征,留忠与蹇义、黄淮、杨士奇辅太子监国。是时高煦夺嫡谋愈急,蜚语谮太子。十二年北征还,悉征东宫官属下狱。以忠勋旧不问,而密令审察太子事。忠言无有。帝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以故太子得无废,而宫僚黄淮、杨溥等亦以是获全。
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明年四月卒。给驿归葬,命有司治祠墓,复其家。洪熙元年,追赠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官子这翰林检讨。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
B.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
C.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
D.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不持/两端退恒推让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卜”指占卜,此处的“易”指《周易》,古人根据《周易》所记录的卦象进行占卜。
B.“世子”是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后来特指王爷、诸侯爵位的继承者的正式封号,继承者仍须为嫡长子。
C.“连坐”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
D.“复其家”指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复”在古代有免除兵役或徭赋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忠深得成祖信任。成祖举事前,金忠就能自由出入燕王府;成祖举事后,金忠更是被委以重任,还做了谋臣。
B.金忠恪守礼法。成祖称帝后,想要立跟随自己征战的次子高煦为太子,金忠引述古代庶嫡相争的事加以劝阻。
C.金忠辅佐太子十分忠心。太子被高煦陷害,金忠脱去帽子磕头痛哭,为太子辩解,最终保住了太子及其僚属。
D.金忠死后依然受到优待。金忠去世后,皇上赐驿车护送他的灵柩回乡下葬,并且封他的儿子金达为翰林检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卖卜北平市,多中。市人传以为神。僧道衍称于成祖。
(2)以忠勋旧不问,而密令审察太子事。忠言无有。帝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节选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②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年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

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③王右军(注)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值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面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注):王羲之。
【小题1】下列语句中“信”字解释为“实在”的一项是
A.然闻至(《晋书·王羲之传》)
B.其实孰眠(《世说新语·假谲》)
C.可乐也(《兰亭集序》)
D.誓旦旦(《氓》)
【小题2】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与例句“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
B.裕亦目羲之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C.尝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相大惊曰
【小题3】选文①中卫夫人所说王羲之“有老成之智”指的是
A.王羲之的书法技艺成熟。
B.王羲之虽然年少,但是很有思想志向。
C.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
D.王羲之处世的智慧,善于机变。
【小题4】结合选文②中的“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下列对王羲之的“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淡泊名利B.成为书圣
C.远离仕途D.寄情山水

同类题4

完成下面的文言文阅读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右手持匕首之 揕:刺
B.尽失其     度:制度
C.皆殿下     陈:排列
D.八创 被: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⑴群臣怪之 ⑵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⑵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⑴晋军函陵 ⑵发尽上指冠
D.⑴烛之武退秦师   ⑵越国以鄙远
【小题3】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⑴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⑵而乃以手其搏之    ⑷以其无礼于晋
A.⑴和⑵相同,⑶和⑷相同
B.⑴和⑵相同,⑶和⑷不同
C.⑴和⑵不同,⑶和⑷相同
D.⑴和⑵不同,⑶和⑷不同
【小题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C.晋军函陵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逮至,下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遛,夺职。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
(注)赎锾:shú huán赎罪的银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B.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C.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D.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它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在此处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品级”。句中“贬三秩”是指“连降三级官阶”。
B.“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抚台”、“抚军”。
C.“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灿发文令各路部队在茶山围攻贼寇,贼寇逃到应桂分工负责的防地。后来文灿就弹劾应桂没有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
B.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言。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后来再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
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他遣将在黄福店击败顺天王。又预料张献忠日后必反,认为可在张献忠没有发难时采取措施来对付。
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孙传庭战死后,受命督师,皇帝却只派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将至山西,贼寇任命的官员到处都是,他有所顾虑而不敢轻进。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译:
(2)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