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让:谦让。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C.大王来何     操:拿,携带。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
B.公为我献//愿项伯具言臣不敢背德也
C.不如善遇之//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大王为此计者//何辞
【小题3】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为之奈何
D.吾谁与归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2 03:5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靳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靳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4《苏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B.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B.汉节:汉朝使者所持信物(即凭证),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
C.大不敬:不敬天子的罪名,对皇帝犯了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以极刑的。
D.春秋:指皇帝统治国家的时间。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被单于囚禁,并且不给他吃喝,但苏武坚决不屈服。
B.苏武在匈奴经历了许多磨难,先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后又被於靳王盗去了他的牛羊。
C.单于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李陵告诉苏武家人的不幸遭遇,目的是动摇苏武的忠心。
D.苏武前后拒绝了卫律和李陵的劝降,体现了苏武的民族气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岱乃召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岱从之。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太祖临兖州,辟昱。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勒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于俱亡乎?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B.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C.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D.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似能有为/然以君观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兖州,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古代有所谓的“九州”之说,常见的说法中九州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凉、雍。
B.太祖,文中指曹操,这是作者有感于曹操生前的功业和地位,对他的尊称,不敢称名而称呼其谥号。
C.别驾,这里是官职名,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又称别驾从事。
D.表,“表”本来是臣子给予君王的一种文书,这里是表奏的意思。臣子给君王的上书还有章、奏、疏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昱善于识人。兖州刺使刘岱征召他,但他并不接受,可是当太祖到兖州时征召他,他却欣然前往。
B.程昱非常有智谋。当刘岱有事情连日不能决断的时候,有人推荐程昱,程昱说公孙瓒将来一定会被袁绍击败,后来果然像程昱预测的那样。
C.程昱有勇有谋。当张邈叛迎吕布时,郡县都响应,只有鄄城、范、东阿不为所动,程昱主动请缨去劝说范县县令,从而稳住了局势。
D.程昱功劳很大。他游说范县,派兵断绝仓亭津,联系东阿,最终保全了三座城池,太祖夸奖他说,如果没有他,自己真不知道要回到哪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
(2)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
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
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扬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
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
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后主时亦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奂又奏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陷重辟:刑罚B.时世祖不豫:迟疑不决
C.每所奏敷:铺叙,陈述D.乃衣一袭饷:馈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其权力,在汉代最盛,郡之功曹,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B.“台阁”在东汉时期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奂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他幼年被叔父收养。好学,善写文章,通读经史。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孔奂为人刚正。任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只有他敢于在朝堂上争辩此事,最终真相大白。
C.孔奂为官清廉自守。担任晋陵太守时,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赴任,孔奂只用一只船到达任所。他的生活朴素简约,所得俸禄都用来赡养孤寡之人。
D.孔奂虽逢乱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品行受到君主的赏识。高宗时他对太子詹事的人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据理力争,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
(2)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大力将军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益骇,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堆累钟下。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一座尽骇。查问:“若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噉多,无佣者。”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查遂携归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为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与将军何处有素?”曰:“是我师也。十年之别,颇复忆念。烦致先生一赐临也。”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即命仆马,投刺于门。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视之,殊昧生平。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

(有删改)

(注)糗糒:干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其下,有竹筐     窥:窥视,偷看
B.居无何,有乞儿入     无何:无可奈何
C.查遂携归之 饵:给……吃
D.为衣履    易:更换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B.查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C.吴六一在闽地遇到查伊璜的侄子,问清楚二人的关系后,表达希望查伊璜上门一见的意思。
D.查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2)为诸父行。与将军何处有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先生传①
薛季宣
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尝举进士,免贡②,避地州西山中。建炎初,集乡民为保聚,与金人及群劫抗,屡克。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父则掩关待之。子莫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③谒之,薛翁谩骂不应。先生固已疑之矣。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学已博,然寡要。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薛翁击节称善,因以所学授之。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语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先生因家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白诸父曰:“客奸人也。”徙家人避之。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死。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独将妻子聚保山后。已而,前山果没。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以二矢授曰:“夜中发矢而窜。”客如先生计,恇恇④仅能发箭。虏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⑤曰: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易置数子,以弱为强。外舅强先生弈,则曰:“先人尝以弈为废事⑥,所不忍违。”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②免贡:没有考中③刺:名帖,名片。④恇恇:害怕,惊恐。⑤薛某:“某”与下文的“走”,均为谦辞,指作者。⑥废事:耽误做事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而归莫:傍晚
B.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去遁:逃跑
C.天下兵荒起甫:始,刚
D.四山伏如: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金人及群劫抗吾点也
B.子晨以香出失所与,不知
C.以所学授之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先生一见出抢榆枋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于是不与邻里往来,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
B.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
C.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
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
D.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如果)圣人的学说不能再见到,我到先生那里学习什么呢
【小题4】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