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
项王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又不肯学完,完毕
B.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暗地里,私下
C.梁以此籍奇怪
D.皆已籍矣畏惧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知其能今急而求子,寡人之过也。
B.于是项梁教籍兵法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还。
C.梁此奇籍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
D.项氏世世为楚将,封项,故姓项氏。越王勾践栖会稽之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2-06 02:1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淮南平,改铁骑右厢都校。又从平瓦桥关。恭帝即位,迁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襟②初,擢为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泽、潞平,改领武成军节度。李重进叛,副石守信为前军部署讨之。建隆二年八月朔,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①信宿:连住两夜。 ②襟:指赵匡胤黄袍加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B.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未下 /诏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C.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D.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隆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如贞观、洪武、康熙等等。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文中的“八月朔”,指的是农历的八月初一。
D.疏是古代臣属给皇帝的奏章(或称奏议),内容为提出意见、陈述主张或事情等,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小题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琦原来是周朝官员,性格耿直严谨,很受周祖的信任。周世宗时,跟从周世宗征伐,因为作战有功,连续被提拔。
B.周世宗亲自征伐淮南,因为舒州城墙坚固,未能攻下。凭借王审琦骁勇善战,攻下了舒州城。世宗赞赏他,先后提拔他做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
C.宋太祖即位后,也很信任王审琦,让他做殿前都指挥使、领泰宁军节度。在跟从太祖出征的时候,受了伤,太祖亲自来探望他。
D.王审琦多次受提拔,在两个朝代做官都受到礼遇,主要是因为他为人谨慎,作战勇敢,有谋略,并且管理政事宽容、简单,让人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2)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B.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C.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D.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且名与字必须意义相近,如李白,字太白。
B.进士指明清时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及第者之称。及第者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会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罢免他们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 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节选自《南史·陈庆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B.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C.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D.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授予官职,类似表示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的词语还有拜、擢、迁等。
B.刺史,又称刺使,职官。汉武帝始置,“刺”有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
C.麾,指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麾下”意为将帅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或对将帅的敬称。
D.仓廪,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如《史记》中就有记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陈庆之深谙用兵之道,北魏来犯,韦放认为不宜出战,陈庆之则认为北魏军远道而来早已疲惫不堪,这正是挫伤他们锐气的好时机。
B.陈庆之擅长心理战术,他把被杀的北魏军俘虏的左耳陈列在阵前,并鸣鼓呐喊,敌军溃败。
C.陈庆之体恤百姓,他担任南北司二州刺史时,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使江湘地区各州郡得以休养生息。
D.因为陈庆之善于用兵,屡打胜仗,所以豫州百姓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来称颂其功德,朝廷下令同意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
(2)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莫有犯法。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除定州刺史。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致。及津至,略举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卒,谥曰孝穆。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一,有删改)
(注释)
①浊货:黩货,贪污纳贿。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岐州刺史    出:由京官调任地方官
B.城十里 去:距离
C.于是官属感    厉:严厉
D.可速收视 收视:收殓顾视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津身在禁密 是区区不能废远
B.莫有犯法先王以为东蒙主
C.由赵略投书致   贾家庄几为巡徼陵迫死
D.远近称,能以足音辨人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 /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 /其所输少劣者 /为受之 /但无酒 /以示其耻
B.津乃令依公尺 /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 /其所输少 /劣者为受之 /但无酒 /以示其耻
C.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 /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 /其所输少 /劣者为受之 /但无酒 /以示其耻
D.津乃令依公尺 /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 /其所输少劣者 /为受之 /但无酒 /以示其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津严于律己,为人端正谨慎。他因为身在禁密,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
B.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在华州,采取有力措施,解除了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
C.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以德报怨,让赵略还家就业。对此,全境的人都叹服,大家交手称赞。
D.杨津善用谋略,施巧计破抢劫案。在岐州,得知有人布匹被劫后,放出风声,诈称穿某色衣骑某色马的人被杀,请家人前来认尸,最终人赃俱获。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櫜鞬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遂次用之逾:按照。
B.銮皆谨之事:服事。
C.銮留独政者两月秉:执掌。
D.所拟不律中:符合。
【小题2】(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翟銮受人赞誉,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5分)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