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荆州中学、黄冈中学等八校2016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D.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2)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1 11:5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原文,省略)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B.“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小题4】把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小题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召上左右饮侍卫B.诏中郎将参乘参加乘车
C.独至今乎难道D.可相少主辅佐
【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    )(3分)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⑥朝奏事如职所奏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谢绝接受。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6分)
(2)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4分)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 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 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 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 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绳墨,本来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后来引申为规矩或法度。《离骚》中“背绳墨以
追曲兮”的“绳墨”即指规矩或法度。
B.京师,《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后世因以泛称国都。《张
衡传》中“因入京师,观太学”的京师当指西汉国都长安。
C.外戚,是皇帝的母亲或妻子方面的亲戚,不是皇族宗亲。如国舅,即太后或皇后的
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
D.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因为董宣因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勤于理政,惩治骄纵的外戚权贵。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皇帝赏赐了很多丧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
(2) 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 青

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密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却,声止即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声钲,士卒皆止,再声再却。虏大笑曰:“孰谓狄天使勇?”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多死。追奔数里,前临深涧,虏忽壅遏山隅,青遽鸣钲而止。虏得去,时将佐悔不追击,青曰:“奔命之际,忽止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贪也。”

侬智高反邕州,诏青为宣抚使击之。谏官韩绛言:“青武人,不足专任,请以侍从文臣为之副。”时庞籍为相,对曰:“属者王师屡败,皆由大将轻,偏裨自用,不能制也。今青起于行伍,若以侍从之臣副之,号令复不得行。青昔在鄜、延,居臣麾下,沉勇有智略,若专以智高事委之,必能办贼。”于是诏岭南用兵,皆受节制。

或言:“贼标牌不可当。”青曰:“标牌,步兵也,遇骑兵必不能施,愿得西边蕃落民自从。”或又言:“南方非骑兵所宜。”青曰:“蕃部善射,耐艰苦,上下山如平地,当瘴未发时,疾驰破之,必胜之道也。”及行,日不过一驿,所至州,辄休士一日。至潭州,遂立行伍,明约束,军人有夺逆旅菜一把者,立斩以徇,于是一军肃然。时智高还守邕州,青惧昆仑关险厄为所据,乃按兵不动,下令宾州具五日粮,休士卒。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大风雨,二鼓时,青忽称病,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沔,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出。数使劝劳座客,至晓,客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夜时三鼓,元帅已夺昆仑关矣。”青既渡,喜曰:“贼不知守此,无能为也。”已近邕州,贼方觉,逆战归仁铺,青登高望之,贼据坡上,我军之,青使步卒居前,匿骑兵于后。蛮使骁勇者当前,尽执长枪。前锋孙节战不利,死。将士畏青,莫敢退。青登高山,执五色旗,麾骑兵为左右翼,出其后,断蛮军为三,旋而击之。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贼不知所为。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驻,枪立如束,我军又纵马上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智高焚城遁去。

青既入邕州,敛积尸,内有衣金龙之衣者,又得金龙盾于其旁,或言:“智高已死,当亟奏!”青曰:“安知非诈,宁失智高,敢欺朝廷耶?”

(选自冯梦龙《智囊·兵智》,原文有删改)

(注)①狄青:北宋著名将领。②钲:军中所用乐器,此处实指锣。③狄天使:狄青每次上阵,都脸上罩着铜面具,勇猛异常,西夏军以为是天神天将下凡,称他为“狄天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声则严阵而却 阳:假装
B.未接,声钲,士卒皆止 遽:突然,猛然
C.虏得去,时将佐悔不追击 引:引领,率领
D.贼据坡上,我军之     薄:逼近,靠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忽止拒我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诏青为宣抚使击之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D.逆战归仁铺 因击沛公坐,杀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狄青军事智慧的一组是
①虏忽壅遏山隅,青遽鸣钲而止  ②若以侍从之臣副之,号令复不得行  ③青惧昆仑关险厄为所据,乃按兵不动   ④青使步卒居前,匿骑兵于后   ⑤宁失智高,敢欺朝廷耶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⑤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青在泾原抗敌时,就经常以少对多。他巧用钲声的变化和进退的假相来迷惑敌人,曾借此克敌制胜,大败敌军。
B.丞相庞籍力排他议,极力举荐狄青前往邕州抗击侬智高,他认为狄青沉勇有智谋,无需文臣辅佐,完全能独当大任。
C.有人顾虑南方不适合骑兵作战,狄青认为蕃兵虽善于射箭,惯走山路,可如果乘其不备,奇兵突袭,一定能获得胜利。
D.狄青在上元节之际,故意张灯结彩,大宴将校,佯装贪欢寻乐,斗志松懈,却暗地里发兵,一举攻克了邕州的天然屏障昆仑关。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人有夺逆旅菜一把者,立斩以徇,于是一军肃然。
(2)数使劝劳座客,至晓,客未敢退。
(3)青既入邕州,敛积尸,内有衣金龙之衣者,又得金龙盾于其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杰,字汉甫,长乐人。万历初进士。除行人。册封琉球,却其馈。其使入谢,仍以金馈,卒言于朝而返之。历两京太常少卿。南京岁祀懿文太子,以祠祭司官代,杰言:“祝版署御名,而遣贱者将事,于礼为亵。请如哀冲、庄敬二太子例,遣列侯。”帝是之,乃用南京五府佥书。累迁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进南京刑部右侍郎。二十五年春,杰以帝荒于政事,疏陈十规。言:“前此两宫色养维一,今则定省久旷,庆贺亦疏。孝安太后发引,并不亲送。前此太庙时飨皆躬亲,今则皆遣代。前此经筵临御,圣学日勤,今则讲官徒设,讲席久虚。前此披星视朝,今则高拱深居,累年不出。前此岁旱步祷郊坛,今则圜丘大报,久缺斋居;宸宫告灾,亦忘修省。前此四方旱涝,多发帑金,今则采矿榷税。前此用财有节,今则岁进月输;而江右之磁,江南之纟宁,西蜀之扇,关中之绒,率取之逾额。前此乐闻谠言,今则封事甫陈,严纶随降,但经废弃,永不赐环。前此抚恤宗室,恩义有加,今则楚籓见诬,中榼旋出,以市井奸宄,间骨肉懿亲。前此官盛任使,下无旷鳏,今则大僚屡虚,庶官不补。是陛下孝亲、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用、听言、亲亲、贤贤,皆不克如初矣。”不报。召为刑部左侍郎,擢户部尚书督仓场。时四方遇灾,率请改折,杰请岁运必三百万以上方许议折,从之。三十二年,卒官。初,杰父教谕廷衮家居老矣,族人假其名逋赋。县令刘禹龙言于御史逮之。杰代讯,几毙。后抚赣,禹龙家居,未尝修隙,时服其量。
(节自《明史列传一百一十五·谢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B.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C.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D.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
【小题2】下列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定省,即晨昏定省,指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是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B.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后来皇后和普通大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
D.江右,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故汇右又指江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最(  )
A.谢杰自觉自律,清正廉洁。万历初年中进士后,就职于礼部行人司。后受朝延委派去册封琉球,琉球国送厚礼,谢杰推却他们的馈送。
B.谢杰从政为官,尽职尽责。任太常少卿时,认为以祠祭司官代列候祭祀懿文太子不合礼制,就劝谏皇帝要按礼制派遣列侯祠祭。
C.谢杰忧国优民,敢于进谏。皇帝荒废政事,他从孝亲等方面向皇上陈述了十条告诫意见,皇上认为他说得没道理,但仍征召他为刑部左待郎。
D.谢杰为人正直,襟怀坦荡。族人冒其父名逃税,刘禹龙告发其父,他代父受讯几乎被打死。后刘禹龙退职家居,他巡抚赣州,却并未寻隙报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使入谢,仍以金馈,卒言于朝返之。
(2)前此披星视朝,今则高拱深居,累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