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万﹒长沙》 )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B.“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后人对前人,可尊称其“字”,以表示敬重;平辈之间也可以彼此称字,表示礼貌。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著作,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4 10:52: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璹字令璋,少孤,抚昆媦友爱。力学,才辩掞迈。永徽中,举明经第,补太子宫门郎。武后时,擢夏官侍郎。坐从弟敬节叛,贬桂州长史。后方以符瑞自神,璹取山川草树名有“武”字者,以为上应国姓,类以闻。后大悦,耀文昌左丞。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璹以帝王谟训不可阙纪,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授史官。从之。时政有记自璹始。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璹曰:“王敦犯顺,导典枢机;嵇康被戮,绍以忠死。是能为累乎?”后曰:“此朕意,卿无恤浮言。”证圣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琦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况明堂布政之宫,非宗庙,不宜避正殿,贬常礼。”则天乃依璹奏。后封嵩山,诏璹总知仪注,为封禅副使。时九鼎成,后欲用黄金涂之。璹奏:“鼎者,神器,贵质朴,不待外饰,岂待涂金为符曜耶?”后乃止。契丹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坐累,下迁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璹瓋发之,无所容贷。后闻,降玺诏慰劳,因谓左右曰:“为二千石清其身者易,使吏尽清者难,唯琦为兼之。”新都丞朱待辟坐赃应死,待辟所厚浮屠理中谋杀璹,据剑南。有密告后者,诏璹穷按。璹深探其狱,迹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监察御史袁恕己动奏璹狱不平,有诏勿治。久之,致仕。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赠越州都督,谥曰成。

(节选自《新唐书·姚瑞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B.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C.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D.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
B.宗庙:即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C.封禅:“封”为祭地,“禅”为祭天,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这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D.九鼎:象征九州,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亦曾屡次重铸九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璹处事圆滑,善于讨好逢迎。担任夏官侍郎期间,为免受堂弟案子的牵连,他迎合武后心意,寻找“吉兆”来神话武后,博得了武后的好感。
B.姚璹重视史料,建言记载时政。他首创《时政记》,作为实录类史学体裁,这有益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后世史学发展有很大影响。
C.姚璹敢于进言,屡次劝谏成功。九鼎铸成以后,武后想用黄金涂饰,姚璹指出鼎贵在质朴,无需黄金修饰,阻止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D.姚璹律己律人,赢得武后称赞。在任益州长史期间,他严厉揭发当地官吏贪婪残暴,武后不仅下诏书慰劳,还对着身边的人夸他实在难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
(2)契丹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坐累,下迁益州长史。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帆山子传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豪放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器而忘道,宋儒舍情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一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好其论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韩康伯邻居,康伯母每闻帆山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帆山介立有清操,虽石粟无储,不取非道。所居之地二十里,有水以贪泉名之,谓饮者怀无厌之欲。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妻日自负薪,冬日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篱垣仄陋,不容妻子。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食。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石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行止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称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由躬’,圣人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

其挚友名江吟香者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皆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此行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 ②椭狡:小器具。 ③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④木主:木制的祖先牌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儒器而忘道   泥:拘泥
B.目往而足欲随,或之 尤:犹豫、迟疑
C.圣人我矣 诏:教导
D.自称无方之民     无方:没有规矩、礼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宋儒舍情言性   臣具表闻
B.不取非道 实迷途未远
C.或并日食 泉涓涓始流
D.帆山知余好其论也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符合人的本性的。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C.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气盎然”的人。
D.文章结尾说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②假馆某某家,偶有不称于意,色斯举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能《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琳、吕晏,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光武南还宛,更始诸将攻父城者前后十馀辈,异坚守不下。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异因荐邑子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光武皆以为椽史,以至洛阳。
及王耶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兔肩。因复度欺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还,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青山胡率万馀人降异。异又击卢芳将贾览、匈奴奠鞑日逐王,破之。上郡、安定皆降,异复领安定太守事。
九年春,祭遵卒,诏异守征虏将军,并将其营。及隗嚣死,其将王元、周宗等复立嚣子纯,犹总兵据冀,公孙述遣将赵匡等救之,帝复令异行天水太守事。攻匡等且一年,皆斩之。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欲且还休兵。异固持不动,常为众军锋。
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于军,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B.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C.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入也/可以归身/
D.异归/谓苗萌日/今诸将皆壮士屈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授予官职。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除、授等词语。
B.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D.谥,专指古代高官大臣死后,朝廷依其身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被汉军抓住后,由兄长和同乡一起向刘秀推荐他,而他也借机在刘秀面前表明自己归附的决心。
B.冯异给刘秀献豆粥,抱柴火,送麦饭和兔腿,都是因为他原本是王莽的部下,害怕刘秀不信任他,而做出的讨好之举。
C.诸位将领在军中评论功劳的时候,冯异总是不参与,这表现出他为人谦逊、淡泊名利的性格特征。
D.诸位将领一起攻打冀县时,久攻不下,都想暂时退兵休整,只有冯异坚持作战,并总是身先士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
(2)诸将共攻冀,不能拔,欲且还休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候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傳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衛善术学,公车特征郎中,再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九,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阁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谚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遊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小题1】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
B.(苏武)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房/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C.(范晔)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
D.(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这里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这里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阳嘉”是汉顺帝的年号,“永和”是他的另一个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种名号,古代每个皇帝都有两个年号。
C.“下车”文中指官吏初到任,“视事”文中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是封建社会里大臣老了请求辞职的意思。
D.“辟”即征召,“征”也是征召的意思。“迁”这里指升任,“转”指转任,“出”这里指调离京城或离开朝廷,即出京。【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C.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有对皇帝说实话。
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鹭奇其オ,累召不应。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丰稷,字相之,明州鄞人。登第,为谷城令,以廉明称。从安焘使高丽,海中大风,樯折,舟几覆,众惶扰莫知所为,稷独神色自若。焘叹曰:“丰君未易量也。”知封丘县,神宗召对,问:“卿昔在海中遭风波,何以不畏?”对曰:“巨浸连天,风涛固其常耳,凭仗威灵,尚何畏!”帝悦,擢监察御史。
入为殿中侍御史。上疏哲宗曰:“陛下明足以察万事之统,而不可用其明;智足以应变曲当,而不可用其智。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愿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一动一言,思所以为则于四海,为法于千载,则教化行,习俗美,而中国安矣。”扬、荆二王为天子叔父,尊宠莫并,密令蜀道织锦茵。稷于正衙论曰:“二圣以俭先天下,而宗王僭侈,官吏奉承,皆宜纠正。”既退,御史赵屼谓曰:“闻君言,使屼汗流浃背。”
帝亲政,以集贤院学士知颍州,又出知河南府。徽宗立,以左谏议大夫召,道除御史中丞。入对,与蔡京遇,京越班揖曰:“天子自外服召公中执法,今日必有高论。”稷正色答曰:“行自知之。”是日,论京奸状,既而陈瓘、江公望皆言之,未能动。稷语陈师锡等曰:“京在朝,吾属何面目居此?”击之不已,京遂去翰林。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读数行,帝曰:“已谕。”稷为若不闻者,读毕乃止。
稷尽言守正,帝待之厚,将处之尚书左丞,而积忤贵近,不得留,竟以枢密直学士守越。蔡京得政,修故怨,贬海州团练副使,安置台州。除名徙建州。卒,年七十五。建炎中,追复学士,谥曰清敏。
初,文彦博尝品稷为人似赵抃,及赐谥,皆以“清”得名。稷三任言责,每草疏,必密室,子弟亦不得见。退多焚稿,未尝以时政语人。所荐士如黄庭坚、马涓、陈瓘、陈师锡、邹浩,皆知名当世云。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明足以察万事之统 统: 系统、规律
B.思所以为则于四海     则: 准则、法则
C.扬、荆二王为天子叔父,尊宠莫并 并: 并列、相比
D.蔡京得政,修故怨     修: 整理、归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古代科举分童子试、乡试、京试,京试中者分三甲,一甲的前三名称为登第。
B.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先秦的天子、诸侯、大夫、邑宰都设置御史;国君设置御史,从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
C.宗,帝王的庙号。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徽宗即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位皇帝,曾经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D.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是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翰林学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稷勇敢无畏,面对风暴镇定自若。跟随安焘出使高丽,中途海上刮起大风,桅杆被吹断,船几近倾覆,众人惶恐,而他神色自如。
B.丰稷善于雄辩,敢于进谏。他任殿中侍御史时,给宋哲宗直言上疏,希望陛下用英明和智慧使自己的言行被千载之人所效法。
C.丰稷为官正直,敢于直言弹劾奸臣。他入宫与蔡京相遇,指责蔡京奸邪的情形,并上奏弹劾不止,使蔡京离开翰林。
D.丰稷指责权贵直爽,但政事守密很严。他起草奏疏,即使子弟也不给看;他担任尚书左丞,虽因蔡京报复被贬官,但也不把政事告诉别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巨浸连天,风涛固其常耳,凭仗威灵,尚何畏!”帝悦,擢监察御史。
(2)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读数行,帝曰:“已谕。”稷为若不闻者,读毕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