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①营道: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②茕嫠:孤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治:惩办
B.吾几失君矣 几:差点儿
C.亦缓视徐按 按:安抚
D.用抃及吕公著荐     用:因为
【小题2】(小题2)下列全都说明周敦颐为官正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敦颐至,一讯立辨 
②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③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④敦颐处之超然
⑤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⑥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
B.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C.上司赵抃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赵抃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
D.周敦颐的品行就像他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难怪黄庭坚高度评价: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
【小题4】(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28 09:1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天下土崩瓦解。法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溆州,为参谋,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太祖。复为太祖布诚,使皆得自安。有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其罪奏黜之。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元纲既紊:混乱
B.机画     预:参与
C.复为太祖布诚 款:诚意
D.即其罪奏黜之 按:依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法所为    吾还也
B.言太祖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C.有事力相龃龉者     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D.中丞刘基争法而诟   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
(2)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3)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
【小题4】根据选文最后一段,概括李善长在为人方面的缺点。

同类题2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项数目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面分析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樊哙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先发制人,使项羽陷于“不义”,表明即使刘邦在关中称王也是合法的,然而刘邦不这样做,这是对项羽极大的尊重。
B.“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如此一说,刘邦不动声色,回去立诛曹无伤,断了项羽一条眼线。说明项羽心无城府,缺乏政治远见。
C.刘邦会亲自到鸿门赴宴主要是因为他觉得有项伯说情,项羽不会杀他。
D.“范增项数目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可见项羽为人刚愎自用,做事优柔寡断。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范增项数目王
(3)因击沛公于坐 (4)因人之力而敝之
(5)军中无以为乐 (6)沛公起如厕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②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蚤孤,八岁,以兴圣太后命,侍明宗于籓邸。寻入国子学为诸生。 八番宣抚司长乃其世职,英宗遂授八番宣抚司长。既至,宣布国家恩信,峒民感悦。有累岁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贤帅子孙也,其敢违命。”率其十四部来受约束。

至顺元年,丁内艰还京。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岁漕米由海道达京师,别儿怯不花董其事。寻除礼部尚书,特命领宿卫。凡宿卫士有从掌领官荐用者,往往所举多其亲昵。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论翕服。

至正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相。行至淮东,闻杭城大火烧官廨民庐几尽,仰天挥涕曰:“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镇,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织坊减元额之半,军器、漆器权停一年,泛税皆停。事闻,朝廷从之。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又请岁减江浙、福建盐课十三万引。或遇淫雨亢旱,辄出祷于神祠,所祷无不应。在镇二年,虽儿童女妇莫不感其恩。召还,除翰林学士承旨,仍掌宿卫。 

四年,拜中书左丞相。朝廷议选奉使宣抚,使问民疾苦,察吏贪廉,且选习北籓风土及知典故者,俾别儿怯不花周行沙漠,洗冤除弊,不可胜计。又奏发使谕诸王,赐以金衣重宝,使各抚其民,毋逾法制,于是内外震肃。明年,岁大饥,流民载道,令有司赈之,欲还乡者给路粮。帝还自上都,遣中使数趣使迎谒,比见,帝亲酌酒劳之。七年,进右丞相。十年正月卒。追封冀王,谥忠宣。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B.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C.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D.疾驰/赴镇即下令/录被灾者二万三千余户/户给钞一锭/焚死者亦如之/人给月米二斗/幼稚给其半/又请日减/酒课为钱千二百五十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监”或“国子寺”。
B.“至顺”是年号,“元年”是一个皇帝登上帝位的第一年。用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汉武帝时。
C.古时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丁忧”,“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又称“丁内忧”。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谥号有褒也有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儿怯不花的先辈很有声望。他担任八番宣抚司长时,有多年不愿臣服的,知道他是贤帅的子孙后,就率部归服了。
B.别儿怯不花正直无偏私。他掌管宿卫之事时,一改前任任人唯亲的做法,举荐那些任职时间长的人,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
C.别儿怯不花很受信任和重用。他八岁时就被派入王府侍奉明宗,长大后被任命为高官,巡行地方,察访民情官情,他的建议也总是被采纳。
D.别儿怯不花有爱民之心。杭城遭遇大火,他急速前往,请求朝廷减免种种赋税;发生饥荒时,他赈济灾民;他还派遣使者请求诸王,各自安抚好所管辖的百姓。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买其基,募民就役,则厚其佣直。
(2)且选习北籓风土及知典故者,俾别儿怯不花周行沙漠,洗冤除弊,不可胜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