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为郡吏守丘长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上书荐平。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曰:“臣窃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修身行义,应在朝次。臣诚不足知人,窃慕推士进贤之义。”书奏,有诏征平等,特赐办装钱。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永平三年,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时为郡吏守/丘长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B.王莽时为郡吏/守丘长/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C.王莽时为郡吏/守丘长/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D.王莽时为郡吏守/丘长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为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B.孝廉是汉代的科举考试中考取的功名,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C.服阕意为守丧期满,除去丧礼之服,“阙”意为终了。服除与之意思相近,。
D.宗正是中国秦至东晋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平选择了刘仲才一岁的遗腹女而抛弃了亲生儿子,是因为他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无法同时养育两个孩子,又不想让自己的弟弟没有后代。
B.刘平为人诚信,明知会死于贼人之手,还是按约定回到贼人那里,最后被贼人视为烈士而不忍心吃掉他。
C.刘平担任全椒长期间,治理有方,有些人增加了的工资,有些人减少了服役的时间,百姓很感激。
D.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认为他秉性恬淡,所居的地方,邑里都得到感化,修身行义,应该在朝供职。
【小题4】把两篇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2)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8 11:22: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初来,上书曰:“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权,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给驺侏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侏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侏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侏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侏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著布卦而对曰:“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锑,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缢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惟;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宫人簪玳瑁,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作徘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愿陛下留意察之。”

朔虽谈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无所为屈。

(选自《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B.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C.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D.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B.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行礼时,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C.射覆,是古代雅士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玩乐方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覆者用瓯、盂、盒子等器覆盖某一物件,射者来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
D.《易》,相传为孔子所著,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且勇敢、敏捷、廉洁、守信义,足以成为天子的大臣。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东方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在不得宠幸之时,他故意吓唬几个宫中管理马圈的侏儒,得以接近武帝并获得亲近和赏识,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
C.东方朔聪明过人。武帝曾让人射覆,东方朔多次准确猜出所覆之物,武帝赐帛嘉奖。东方朔因此受到武帝的亲近和宠信。
D.东方朔善于劝谏。他以孝文皇帝生活俭朴、崇尚高尚的道德和仁义为例,劝武帝舍弃奢侈,以此教化百姓,就能建立与尧舜盛世相媲美的功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暑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革,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徐吏共嫉。官奴曾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物往省,度海溺水,痵而率,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请不易一宇,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勃兄剧,弟助,解第进士。剧,长寿中为风阁金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寻加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俭典选,见剧与苏味道,曰:“二子者,皆铨衡才。”至是语验。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神龙初,诏复官。

助,子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化,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里行。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B.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C.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D.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B.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也借指京城。“数献颂阙下”中指的就是宫廷。
C.铨衡,有品鉴衡量、考核、选拔(人才)之意,也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本文中是前者之意。
D.服除,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人在父母去世后一般要守丧三年,期间不能交往、娱乐等,三年期满,除去丧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即擅长写作,九岁便能指出颜师古为《汉书》所作注解中的错误,后被沛王召入府中,深受器重,后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逐出府。
B.王勃文思精敏,他经常在酣饮继而酣睡之后提笔作文,一气呵成,甚至不需要修改一个字。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信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宾客也知趣推辞。唯有王勃,慨然应允,自然引起了都督的不满。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2)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祜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注]①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②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③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④泉货:钱币,货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
B.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
C.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
D.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皇帝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B.散官,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转般仓,是宋代在属州所设的仓库,用以卸纳东南六路的漕粮,再换船运至京师。
D.旄乃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自负卓异。章惇治理夔夷时,轻慢戏侮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对章惇的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很不给他面子。
B.张商英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张商英和他交好,就对他大加赞美;政见不合,则极力批评,绝不妥协,于是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沉浮。
C.张商英改革弊政。他看到元祜大臣造成的弊病,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张商英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为忌惮,这些行为深受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丁内艰。服除,为临安府教授。
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
八年,兼权礼部侍郎,除给事中,时太子詹事已除,上又特令增员为二,命兼之。赐对,言:“比年人物骫骳,士气耗,当广储人材以待用。”上曰:“观卿所奏,公辅器也。”
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 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曰:“班立已定,尚欲何为?” 不肯少动。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馆伴:“师点今居何官?”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一见正人,令人眼明。
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 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生。”或谓:“令已出矣。”师点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寝其议。
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倦倦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
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施师点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以学职 寻:不久
B.自四年以前   逋:拖欠
C.即追其议 寝:停止
D.事有为天下   病:责备
【小题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师点年纪尚小就通晓《六经》,能写文章。二十岁到太学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很朴实,有古代学者的风尚。
B.施师点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到朝廷参加廷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未等上任,就遭遇母丧。服丧期满后,任临安府教授。
C.因为州郡上供钱物有不按时呈进的现象,所以朝廷建立了年终稽查考核法。施师点主管统计,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考核。
D.施师点认为近年来人才被屈曲,士气耗尽,建议皇帝应广泛储备人才以待急用。 皇上认为他有辅佐的才能。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小题4】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施师点的为官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至幼邻,擢明经第,解褐单父尉。从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①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至顿首,鸣咽流涕。

至德中,将军王去荣杀富平令杜徽,肃宗新得陕,且惜去荣材,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至谏曰“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或曰去荣善守,陕新下,非去荣不可守,臣谓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党,许叔冀守灵昌,初无去荣,未闻贼能下也。以一能而免死,彼弧矢绝伦、剑术无前者,恃能犯上,何以止之!彼逆乱之人,有逆於此而顺於彼乎?乱富平而治於陕乎?悖县令,能不悖於君乎?律令者,太宗之律令,陛下不可以一士小材,废祖宗大法。”帝诏群臣议,太子太师韦见素、吏部郎中崔器等皆以为:“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专也。帝王不擅杀,而小人得擅杀者,是权过人主。开元以前,无敢专杀,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国家也。太宗定天下,陛下复鸿业,则去荣非至德罪人,乃贞观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陛下可易之耶?”诏可。

蒲州刺史以河东濒贼,毁庐舍五千室,不使贼得保聚,大扰。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

宝应初,召复故官,迁尚书左丞。丞相杨绾请依古制,县令举孝廉于刺史,刺史升礼部。诏有司参议,多是绾言。至议以为:“自晋后,衣冠迁徙人多侨处,因缘官族,所在占籍。今乡举取人未尽,请广学校,增国子博士员,十道大州得置大学馆诏博士领之,召置生徒。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转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

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七年以右散骑常侍卒,年五十五,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贾至传》)

注:①先天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B.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C.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D.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即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与进士二科是唐朝科举基本科目。
B.太子太师,西晋始置,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
C.举孝廉,汉朝开始实行,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朝。
D.赠,文中指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加封官职、勋位,以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至才华卓著,文学才能突出。贾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曾随玄宗入蜀,担任起居舍人,为玄宗拟写传位诏书,得到玄宗认可,贾至非常感动。
B.贾至看重法令,分析事理透彻。贾至认为王去荣犯法当死,不能因为他有一点才能就宽恕,应严格执法,群臣与他意见一致,最终说服了皇帝。
C.贾至办事稳妥,能够安抚百姓。蒲州刺史为了讨伐河东贼寇,毁掉许多房屋,百姓不堪其扰,贾至前往安抚,官府帮助百姓建房,才平息了民怨。
D.贾至见解独到,得到朝廷认可。杨绾请求按照古代制度,选拔人才,得到多数有关官员认可,贾至提出不同意见,谈论的人认为他说得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
(2)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