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洪湛,字惟清,升州上元人。曾祖勋,南唐崇文馆直学士。湛幼好学,五岁能为诗,未冠,录所著十卷为《龆年集》。举进士,有声,廷试已落,解褐归德军节度推官。召还,授右拾遗。端拱初,通判寿、许二州。归宋,伏阁请立许王元僖为储贰,词意狂率,太宗怒。湛坐削职,出知容州。容之戍卒谋窃发者,湛侦知,亟斩之。再迁比部员外郎,知郴、舒二州。湛美风仪,俊辩有材干,曲宴苑中,赋赏花诗,不移晷以献,深被褒赏。

五年春,有河阴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纳贿登第,事下御史台,鞫得懿款云:“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院之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入省告钦若既而懿预奏名授官,未行,丁内艰,还乡里。仁雅驰书索银,形于诅骂。"德方者,卖卜县市,获其书,以告中丞赵昌言,具其事奏白,请逮钦若属吏。钦若方被宠顾,乃驿召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鞫,懿易款,云:"有妻兄张驾举进士,识湛,懿亦与驾同造湛门,尝以石榴二百枚、木炭百秤馈之。懿之输银也,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时张驾已死,无与左证。遂以湛受银,法当死,特诏削籍、流儋州。

初,湛之入贡院,懿已试第三场毕,及官收湛赃,家实无物。湛素与梁颢善,或假颢白金器,乃取以输官。六年,会赦移惠州,至化州调马驿卒,年四十一。湛时一子偕行,甚幼,州以闻,特诏赐钱二万,官为护丧还扬州。因诏命官配流岭外而没者,悉给缗钱,听其归葬,如亲属幼稚者,所在遣牙校部送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B.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 /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C.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憎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D.咸平二年/寓僧仁雅舍/因仁雅求主僧惠秦署纸许银七铤/仁雅/惠秦隐其二/惠秦素识王钦若/在贡院因馆客纳署纸于钦若妻李/李密召家仆人省告钦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处于江南的一个政权,定都现在的南京,与北宋曾经共存。
B.未冠,古代礼节,男子年满二十而加冠,表示是成年人了,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C.拾遗是唐代诔官名称,和御史台共同负责弥补皇帝政策的失误,故有“拾遗补阙”的说法。
D.晷指日影,我国古代使用测定日影的方法来计时,夜晚则用水漏计时,移晷表示过了一段时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湛好学聪慧,文思颇为敏捷。他小时候就写了大量的诗篇,而且还编辑成册;后来在花园侍宴时写赏花诗,也是不一会儿就写成了,深受皇帝奖赏。
B.洪湛触怒皇帝,受到降职处罚。他在被贬知容州期间,因为匆忙杀掉了密谋造反的当地士兵,再次受到皇帝的处分,被贬到了更偏远的郴州、舒州任职。
C.洪湛受人诿过,受到不公对待。在一桩科场舞弊案中,他被人诬陷收受了银两,结果因证人死无对证,被官府认定受贿;其实他家中并没有什么财物。
D.洪湛流途去世,引发新规出台,他死时,只有幼子陪伴,皇帝特别赐钱而且准许回乡安葬,后来皇帝下诏,凡是流放岭南的官员故去,依照此例办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钦若方被宠顾,乃驿召知许州毋宾古就太常寺别鞠,懿易款。
(2)懿之输银也,但凭二僧达一主司,实不知谁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11 03:15: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
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古代任职授官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写诗抱怨,晋武帝对他很生气,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而心怀怨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收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丁未,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于郡。
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减)
【注】①宣仁保佑之功:北宋宣仁高太后辅佐幼主的功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B.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C.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D.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小题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对人的称谓,有称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官名和爵名等。晚辈可尊称赵鼎“元镇”。
B.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按照音高的从高到低,形成一个五声音阶。
C.根据史书体例划分,《宋史·赵鼎传》属于纪传体。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鼎执法严明。刘韩二将起冲突,赵鼎拘捕审讯杀人者王德,并请求下诏痛责韩世忠,逮捕他的违纪将吏,并将其将吏交官府治罪。
B.赵鼎知人善任。赵鼎按政事先后及应当召用的人才,分条列出并依次上奏,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
C.赵鼎正直敢言。赵鼎以宰相的身份监修神宗哲宗二朝历史,修正历史的错误;斥责移竹栽入内宫的内侍,并直言劝阻高宗不要奢侈贪财。
D.赵鼎坚定不屈。遭人诬陷时,赵鼎上书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时,为保全家人绝食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廉,字夷仲,洪州分宁人。第进士,历州县。熙宁初,或荐之王安石。安石与之言,问免役事,廉据旧法以对,甚悉。安石曰:“是必能办新法。”白神宗,召访时务,对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吏非其人。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河朔被水,河南、齐、晋旱,淮、浙飞蝗,江南疫疠,陛下不尽知也。”帝即命廉体量振济东道,除司农丞。还报合旨,擢利州路转运判官,复丞司农。为监察御史里行,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河决曹村。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遣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
十五万。相州狱起,邓温伯、上官均论其冤,得谴去,诏廉诘之,竟不能正。未几狱成,始悔之。加集质校理,提点河东刑狱。辽人求代北地,廉言:“分水画境,失中国险固,启豺狼心。”其后契丹果包取两不耕地,下临雁门,父老以为恨。王中正发西兵,用一而调二,转运使又附益之,廉曰:“民朘剥至骨,斟酌不乏兴,足矣!忍自竭根本邪?”即奏云:“师必无功,盍有以善其后?”既,大军溃归,中正嫁罪于转饷。廉诣上党对理,坐贬秩。元祐元年,召为户部郎中。明年,进为左司郎中,迁起居郎、集贤殿修撰、枢密都承旨。上官均论其往附蔡确为狱,改陕西都转运使。拜给事中,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黄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B.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C.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D.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宁,同“神宗”一样同是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B.里行,官名。唐代开始设置,宋沿袭。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C.中国,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D.郎中,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廉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被王安石问及免役的事,用旧法对答。并上报神宗说新法不是不好,只是地方推行走样,让百姓深受其害。
B.黄廉恪尽职守,为官坚持原则。他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评论王中正任职的事,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C.黄廉办事灵活,生性宽厚仁慈。他在黄河曹村决口受灾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并能根据灾民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使大量灾民存活下来。
D.黄廉认识精辟,理案效果欠佳。他对辽国人要求得到代北地区分析到位,因没能纠正相州的冤案,加之王中正将失败的罪名转嫁他而获罪贬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
(2)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蠢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

(注):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②牒:授官的文书。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④文移:公文。⑤遮留:拦阻挽留。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例词:《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就是一个偏义复词。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小题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
译文:郭永不被动摇,(太守)于是就故意地去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
B.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译文: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
C.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
译文: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他县的人全都召回。
D.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
译文:老少乡亲仍然在路边控阻挽留,好像他只是刚刚离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