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霍岳。岳产名荈①,有负其贩者,多强暴民。民不便,必诉于将。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俟薄围②,将申太守,请杀之。强暴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于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矣。乃命劲将勇卒囚武至府。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至则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又肢体魁然,乃投石拔距③之类也,守雅爱是类,翻然释之,黜其职一级。武曰:“吾今日不归地下,真守之赐也。请得以命报。”居未久,寿之指邑曰枞阳,野寇四起,其邑将危。武请于守曰:“此真某毕命之秋也。”守壮之,复其故职,奉命为贰将,领偏师,自间道入枞阳。不意伏盗发于丛翳间,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皮)日休曰:武之受谤,不当其刑,况其死乎?如非武心者,纵免死,其心不能无愤也,况感分用命哉?呜呼!古之士事上遇谤,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愤报。破家亡国者可胜道哉!春秋弑其君三十六,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武一卒也,独有是心。呜呼!今之士事上当职,苟遇谤遭辱无是心者,吾又不知武一卒也。
(唐•皮日休《何武传》)
注: ①荈(chuǎn):晚茶。 ②薄围:文状聚齐。 ③投石拔距:一种练武游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械:用镣铐拘禁
B.况感分用命哉分:区别、区分
C.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当:主持、执掌
D.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致:导致、招致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武在遭到冤枉时却能“其心无愤”的一组是
①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 ②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
③此真某毕命之秋也 ④守壮之,复其故职
⑤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⑥武一卒也,独有是心。
A.③④⑤B.②③⑥C.①②⑤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霍山盛产有名的晚茶。那些贩卖茶叶的人大多强暴、欺侮百姓,何武作为步卒将到任后,责令被欺辱的百姓擒住他们并严惩。
B.何武因受到他人的诬告,被囚禁到州府。太守怒气冲冲地指责何武的过错,何武不仅没申诉,相反还很好地顺着太守的意思应对。
C.面对太守的指责,何武没有冒犯太守的威严;再加上太守和何武都非常喜欢一种练武的游戏,因而何武被无罪释放。
D.何武遭遇诽谤却心无怨愤,反能为对方献出生命,其宽广的胸襟实在异于常人。正出于赞颂何武胸怀的这一目的,皮日休创作了本文。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5分)
(2)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0 10:51: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聿修,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岛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保初,除太子庶子。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八年,兼太府少卿,寻转大司农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贷库钱四十万,娉太原王女为妻,而王氏已先纳陆孔文礼娉为定,聿修坐为首僚,又是国之司宪,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

天统中,诏与赵郡王叡等议定五礼。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饟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选自《北齐书·卷四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B.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C.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D.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和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五礼,中国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C.御史,先秦时期,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水部属于六部之一,掌航政及水利。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聿修出身名门,后过继给叔父。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年少得志。后因为别人犯错受到牵连而被贬。
B.袁聿修在故乡为官之时,深得百姓爱戴,御史都不用来他所治理之地。回京后,百姓还托人给他立碑纪德,得到皇上批准。
C.袁聿修为人平和温润,德才兼备。他历任要职,与赵彦深的举荐有关系。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当然也靠自己的才干和声望。
D.袁聿修为官最有规矩法度。故交邢邵曾经赠送白为礼物,聿修退回不受。邢邵表示理解,并称其为清卿以表敬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2)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潮州司理。
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
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
(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B.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C.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D.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乡饮酒礼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宴饮风俗,目的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演化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故又称“乡饮酒”。
C.侍读,官名。唐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宋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延续此职。
D.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常用词语有“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
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理宗极力庇护,但他坚持己见,据理抗争,最终使他们受到处罚。
C.洪天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潭州知州时,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潭州不久大治。迁任广东转运判官后,他弹劾贪官,治理财赋,利于民生。
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
(2)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 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

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B.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C.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D.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圣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墓,文中指墓志,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入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传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B.久之,转中书舍人/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C.权贵有嫌其出位/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D.与刘宾客齐名/与生彘肩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B.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C.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D.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题。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 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佥廉访司事韦哈剌哈孙,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顺其意,以事中之。会修《世祖实录》,召孟頫还京师,乃解。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
C.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D.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录是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后,继任者根据前代帝王的所作所为而编定的史著。本文中的《世祖实录》是记录元世祖忽必烈生前事迹的著作。
B.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宫殿名,如若太子当了皇帝,曾经长期住过的地方就被称为潜邸。
C.中国古代称别人用字以示尊重,而称自己则往往用名表示自谦。本文中皇帝以字称赵孟頫是对赵孟頫的极大恩宠。
D.署在古代官场指暂代官职。赵孟頫出京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其总管缺任,由赵孟頫代理其职,管理府中事务。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