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玉昔帖木儿,世祖时尝宠以不名,赐号月吕鲁那演,犹华言能官也。弱冠袭爵,统按台部众,器量宏达,莫测其际。世祖闻其贤,驿召赴阙,见其风骨庞厚,解御服银貂赐之。时重太官内膳之选,特命领其事。侍宴内殿,玉昔帖木儿起行酒,诏诸王妃皆为答礼。
至元十二年,拜御史大夫。时江南既定,益封功臣后,遂赐全州清湘县户为分地。其在中台①,务振宏纲,弗亲细故。兴利之臣欲援金旧制,并宪司入漕府;当政者又请以郡府之吏,互照宪司检底。玉昔帖木儿曰:“风宪所以戢奸,若是,有伤监临之职。”其议乃沮。遇事廷辩,吐辞鲠直,世祖每为之霁威。
至元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叛东鄙,世祖躬行天讨,命总戎者先之。世祖至半道,玉昔帖木儿已退敌,僵尸覆野,数旬之间,三战三捷,获乃颜以献。诏选乘舆橐驼百蹄劳之。谢曰:“天威所临,犹风偃草,臣何力之有?”世祖还,留玉昔帖木儿剿其余党,乃执其酋金家奴以献,戮其同恶数人于军前。
明年,乃颜之遗孽哈丹秃鲁干复叛,再命出师,两与之遇,皆败之,追及两河,其众大衄,遂遁。时已盛冬,声言俟春方进,乃倍道兼行过黑龙江,捣其巢穴,杀戮殆尽。哈丹秃鲁干莫知所终,夷其城,抚其民而还。诏赐内府七宝冠带以旌之。二十九年,知枢密院。特赐步辇入内。位望之崇,廷臣无出其右。
三十年,成宗②以皇孙抚军北边,玉昔帖木儿辅行,请授皇孙以储闱③旧玺,诏从之。
三十一年,世祖崩,皇孙南还。宗室诸王会于上都。定策之际,玉昔帖木儿起谓晋王甘麻剌曰:“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神器不可久虚, 宗祧不可乏主。畴昔储闱符玺既有所归,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甘麻剌遽曰:“皇帝践祚,愿北面事之。”于是宗亲大臣合辞劝进,玉昔帖木儿复坐,曰:“大事已定,吾死且无憾。”皇孙遂即位。进秩太师,赐以尚方玉带宝服,还镇北边。
元贞元年冬,议边事入朝,两宫锡宴,如家人礼。十一月,以疾薨。大德五年,追封广平王,谥曰贞宪。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①中台:官署名称,和下文的“宪司”“风宪”同义,都指御史台。②成宗:指铁穆尔,忽必烈的孙子,后继位,为成宗。下文甘麻剌也是忽必烈的孙子。③储闱:本指太子所居之宫,此代指太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务振宏纲,弗亲细故故:掌故
B.其议乃沮沮:停止,终止
C.宗王乃颜叛东鄙鄙:边境
D.二十九年,知枢密院知:掌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世祖器重玉昔帖木儿的一组是 (   )
①弱冠袭爵,统按台部众 ②诏诸王妃皆为答礼 ③世祖每为之霁威 ④诏选乘舆橐驼百蹄劳之 ⑤特赐步辇入内 ⑥赐以尚方玉带宝服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月吕鲁那演”是“才能突出的官员”的意思,世祖把它赏赐给玉昔帖木儿,足以看出世祖对玉昔帖木儿的宠爱。玉昔帖木儿也不负世祖厚望,屡立战功。
B.玉昔帖木儿为政勤勉,事无巨细,力求躬亲。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对有些官员提出的把御史台合并到掌管漕运的衙门中去等不合理的要求,他能够据理力争。
C.玉昔帖木儿足智多谋。在讨伐叛乱的哈丹秃鲁干时,故意放出风声说,等明年春天再进兵,实际上却兼程而行,渡过黑龙江,直捣叛军巢穴,平定了叛乱。
D.在铁穆尔继位这件事上,玉昔帖木儿功不可没。他先是请求世祖把太子的印玺授给铁穆尔,之后又在世祖驾崩之后劝说晋王干麻剌拥戴铁穆耳登基。
【小题4】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祖闻其贤,驿召赴阙,见其风骨庞厚,解御服银貂赐之。(6分)
(2)天威所临,犹风偃草,臣何力之有?(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0 12:4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田弘正,本名兴。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其旧职。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宾僚参佐,请之于朝。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

(注)①騃:ái,无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B.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C.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D.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 “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 《出师表》《陈情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弘正忠于职守,深受拥戴。见季安追求奢侈,不理军务,多施杀罚,他时常婉言劝谏,军中将卒十分信赖他。
B.田弘正遵从规制,坚守臣节。在魏州,他拆毁超逾规制的馆宇服玩,不用过于豪华的正厅,请朝廷任命宾僚参佐。
C.田弘正忠于朝廷,不改节操。归顺朝廷后,面临危险的幽、恒、郓、蔡等州长官派人劝诱阻挠,他仍心向朝廷。
D.田弘正御下不严,被害致死。由于朝廷赏钱未按时送到,其随从魏州士兵夜里叛乱,他及其家属等一起遇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2)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副有罪,当相坐  (2)空以身草野
(3)律知武终不可胁,单于   (4)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小题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小题3】下列选项中“以”的用法和“何以女为见”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B.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C.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小题4】选文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刻画苏武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5】在卫律之后,作者又记载了单于再派同为降臣的李陵去劝降苏武失败的经历,有何用意?
材料节选:

李陵因谓武曰:“……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同类题3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①。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②,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征:证明。②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之立疑:怀疑
B.襄王立,田单之相:辅佐
C.汝以为何若何若:怎么样
D.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之谷:给粮食吃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贯珠者的智慧的一组是()
①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
②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③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④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⑤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⑥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④⑥D.④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燕之后,田单之立疑,为后来襄王猜忌他埋下了伏笔。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君臣关系出现危机。
C.襄王呼贯珠者而问之,表明他渴求一个能给他出主意的人。
D.闾里百姓的话,显示出贯珠者的智慧使君臣危机已趋化解。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②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正平字子夷,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孝经》、《论语》。父纯仁卒,诏特增遗泽,官其子孙,正平推与幼弟。

绍圣中,为开封尉,有向氏于其坟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戚,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民有诉者,正平按视,以为所拓皆民业,不可夺;民又挝鼓上诉,京坐罚金二十斤,用是蓄恨正平。及当国,乃言正平矫撰父遗表。

又谓李之仪所述《纯仁行状》,妄载中使蔡克明传二圣虚伫之意,遂以正平、之仪、克明同诣御史府。正平将行,其弟正思曰:“议《行状》时,兄方营窀穸之事,参预笔削者,正思也,兄何为哉?”正平曰:“时相意属我,且我居长,我不往,兄弟俱将不免,不若身任之。”遂就狱,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曰:“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使从其家得永州传宣圣语本有御宝,又验内东门籍皆同。其遗表八事,诸子以朝廷大事,防后患,不敢上之,缴申颍昌府印寄军资库。自颍昌取至,亦实,狱遂解。正平羁管象州,之仪羁管太平州。会赦,得归颍昌。唐君益为守,表其所居为忠直坊,取所赐“世济忠直”碑额也。正平告之曰:“此朝廷所赐,施于金石,揭于墓隧,假宠于范氏子孙则可;若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以耸动庸俗,不可也。”君益曰:“此有司之事,君家何预焉?”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正平退闲久,益工诗,尤长五言,著《荀里退居编》,以寿终。

(节选自《宋史·范正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B.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C.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D.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撤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该书。
B.行状,也称“行述”,旧时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文章,多随讣闻分送亲友。
C.御史府,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五言,即五言诗,又分为五言古诗、绝句、律诗、乐府等,陶潜的《饮酒》就是五言律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正平学问很高。他的日常言语经常援引《孝经》《论语》;退位闲居后,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很有成就,《荀里退居编》就是他的代表作。
B.范正平敢于为民做主。向氏在他的坟地上建造慈云寺,范正平在查验时发现坟地实际上是百姓的产业,不能被侵夺,因为这件事得罪了蔡京。
C.范正平十分关爱幼弟。范纯仁去世后,皇帝下诏让他的儿子做官,正平推让给弟弟。当蔡京污蔑《纯仁行状》与事实不符时,正平又代替弟弟被捕入狱。
D.范正平非常爱惜家族名声。颖昌守唐君益上表将正平的住所标为忠直坊,正平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之举,有损自己家族名声,坚决不同意这样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戚,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
(2)遂就狱,捶楚甚苦,皆欲诬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存,字诚之,冀州人。举进士,为安肃军判官。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知大名府朝城县,寇准为守,异待之。御史中丞王曙,屡荐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请复之。又言:“前者曹修古辈同忤旨废黜,布衣林献可因上封事窜恶地,恐自今忠直之言,与夫理乱安危之机,蔽而不达。”因引周昌、辛毗事,以开帝意。西边动兵,以天章阁待制为陕西都转运使。黄德和之诬刘平也,存奏言:“平与敌接战,自旦至暮,杀伤相当,因德和引却,以致溃败。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身既陷没,而不幸又为谗狡所困,边臣自此无复死节矣。”朝廷采其说,始遣文彦博按治,由是平得直,而德和诛。元昊求款附,议者犹执攻讨之策。存建言:“兵役不息,生民疲弊。敌既有悛心,虽名号未正,颇羁縻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以母老惮行,徙泽州,还为待制。契丹与元昊结昏,阴谋相首尾,聚兵塞上而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存性孝友,尝为蜀郡, 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枣强河决,势逼冀城,或劝使他徙,曰:“吾家,众所望也,苟轻举动,使一州吏民何以自安?”讫不徙。卒,年八十八,谥恭安。

(《宋史·列传第七十九》)

注身言书判:吏部选官的一关,其内容,先试书判,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为合格;再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言须言辞辩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B.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C.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D.得奇缯文锦以归/悉布之堂上/恣兄弟择取/收恤宗属/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家居/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小题2】下列对古代文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庐,青布搭成的帐篷,是举行婚礼的地方。冢宰,又称太宰,为百官之首。
B.转对,是指唐宋时期,大臣们轮流到皇帝面前接受皇帝的询问,并指陈时政得失。
C.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不谷、夫子、先生、大人。
D.变徵、羽,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存很受赏识。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哀毁过礼,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B.张存孝顺父母和兄长,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父丧未除,堂兄又去世了,于是为堂兄穿孝服守丧。
C.张存有胆有识。契丹和元昊结盟后,他察知危险,建议注意河北城防;枣强河决口,洪水逼近冀城时,他不肯迁走,以此来安定百姓。
D.张存秉性正直。黄德和诬陷刘平时,张存为之申辩,认为没有刘平,一定挡不住敌人,一定打不下延州,从而使其冤情被昭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贼势甚张,非平搏战,其势必不沮;延州孤垒,非平解围,其城必不守。
(2))入知开封府,复使河北。王则反,坐失察,降知汀州。久之,以吏部侍郎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