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B.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C.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D.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小题2】【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布因为贫困给人做佣工;后来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B.在皇帝将要烹杀自己时,栾布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导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认为彭越即使犯了错误,因为功大也不该杀之。
C.栾布在景帝五年时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了爵位,担任太常一职,后来因为上贡用的猪牛羊肉不合乎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D.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祀而哭之”,并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
【小题6】【小题7】将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2)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2-08 11:1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李光弼幼持节行,善射骑,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者诏不敢出  内:收起
B.乃民屋为摞石车 彻:拆毁
C.突骑出之俘斩万计 乘:趁着
D.希德资粮遁走  委:放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从戎,严毅有大略
②贼至治之,徒疲吾人
③遣裨校出,若送款者
④光弼出敢死士搏贼
⑤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⑥光弼拒贼,战尤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光弼刚正不阿,敢作敢为。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并顶住压力让朝廷使者将其斩首,从而威震三军。
B.李光弼有勇有谋,临危不乱。太原守卫战,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李光弼镇定自若,力排众议,不死守城池,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成功解围。
C.李光弼一心为公,率先垂范。当初,史思明叛军刚到,李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
D.李光弼治军有方,处变不惊。围攻安庆绪一战,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幸好皇帝宽恕了诸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明为飞楼车,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人穴地颓之。
(2)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道武幸贺兰部,侍从出入。登国初,赐九原公。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及帝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道武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子孙相承,不失其旧。乃祖受晋正朔,爵称代王,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垂死乃可图,今则未可。”帝作色问之,仪曰:“垂年已暮,其子宝弱而无威,谋不能决。慕容德自负才气,非弱主之臣,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帝以为然。后改封平原公。

道武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传首行宫。帝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阳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从围中山。慕容德败也,帝以普驎妻周氏赐仪,并其僮仆财物。寻迁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进封卫王。中山平,复遣仪讨邺,平之。道武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又从征高车。仪别从西北破其别部。又从讨姚平,有功,赐以绢布绵牛马羊等。

仪膂力过人,弓力将十石;陈留公虔,槊大称异。时人云:“卫王弓,桓王槊。”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赐仪马、御带、缣锦等。

先是,上谷侯岌、张衮、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初来入军,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谦等三人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宜附其尾。”道武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

 (节选自《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B.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C.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D.太武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B.正朔指一年第一天。正就是正月,朔就是初一。古时候改朝换代,新王朝常常重新制定正朔。
C.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将军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将军出京以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者住宅。
D.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之物的敬称。赏赐秦仪御马等物表明道武帝对秦仪的信任与器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仪英武过人。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会舞剑,骑马射箭的本领常人难及。曾陪同道武帝到贺兰部,后又跟随道武帝击败各部立下战功。
B.秦仪不辱使命。秦仪被道武帝派去窥探慕容垂的虚实,面对慕容垂指责道武帝失礼的话语,秦仪不卑不亢,告诫慕容垂不可低估北魏将帅。
C.秦仪劳苦功高。征伐卫辰,秦仪从别道进军,得到卫辰的尸体。在河北督促屯田,大得民心。镇守中山时远近归附。又进军击破高车别部。
D.秦仪颇有声望。当时很有名气的侯岌、张衮、许谦认为秦仪谋略非凡,纷纷前来投奔。道武帝多次到秦仪家中去,就像对待家人一样礼遇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
(2)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章文献王嶷,字宣俨,太祖第二子。宽仁弘雅,有大成之量,太祖特钟爱焉。起家为太学士、长城令。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群蛮怒,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攸之使,攸之责赕千万,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时太祖辅政,嶷务在省约,停府州仪迎物。初,沈攸之欲聚众,开民相告,士庶坐执役者甚众。疑至镇,一日遣三千余人。见囚五岁刑以下不连台者,皆原遣。二千石官长不得与人为市,诸曹吏听分番假。百姓甚悦。封豫章郡王,邑三千户。仆射王俭笺曰:“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古人期月有成,而公自日致治,岂不休哉!”二年春,虏寇司、豫二州,嶷表遣南蛮司马崔慧景北讨,又分遣中兵参军萧惠朗援司州,屯西关。虏军济准攻寿春,分骑当出随、邓,众以为。嶷曰:“虏入春夏,非动众时,令豫、司强守,遇其津要;彼见坚严,自当溃散,必不敢越二镇而南也。”是时纂严,嶷以荆州接蛮,虑其生心,令镇内皆缓服。既而虏竟不出樊、邓,于寿春败走。寻给班剑二十人。年四十九,薨。其日,上再视疾,至薨,乃还宫。诏曰:“嶷明哲至亲,勋高业始,德懋王朝,道光区县,奄至薨逝,痛酷抽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今便临哭。九命之礼,宜备其制。敛以衮冕之服,温明秘器,命服一具,衣一袭,丧事一依汉东平王故事,大鸿胪持节护丧事,大官朝夕送奠。大司马、太傅二府文武悉停过葬。”

《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B.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C.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D.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五经每经设一博士,称为“五经博士”。
B.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斗,故称。
C.薨,死。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亮,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衮冕,衮衣和冕,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重大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嶷明于吏治,平定民族纷乱。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萧嶷派张莫儿带兵将其击溃,后又令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B.萧嶷治政有方,赢得他人称赞。任豫章郡王时,王俭赞扬他刚到任十余天就让灾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并赞这是荆楚地区少有的好政绩。
C.萧嶷深谋远虑,准确判断形势。敌军大举进攻,大家对此忧虑。萧嶷分析只要坚守渡口要道,敌人必然不敢进犯。最终敌人果然败退。
D.萧嶷深受器重,皇上多次探询。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直至萧嶷死才回宫。萧嶷的丧礼规格很高,大臣早晚祭奠,文武官员停下公务送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
(2)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中彦,字才甫。少以父任仕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从下熙、河、阶、成州,授彰武军承宣使。王师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师还,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徒治北山,因险为垒。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皇统初,为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正隆,营汴京新宫,中彦采运关中材木。青峰山巨木最多,而高深阻绝。中彦使构崖架壑,起长桥十数里,以车运木,若行平地,连通汴梁,明年,作河上浮梁。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彦手制小舟才数寸许,不假胶漆而首尾自相钩带,诸匠无不骇服,其智巧如此。浮梁巨舰毕功,中彦召役夫数十人,治地势顺下倾泻于河,取新秫秸密布于地,复以大木限其旁,凌晨督众乘霜滑曳之,殊不劳力而致诸水。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B.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C.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D.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略,官名,南北朝时曾设经略之职,唐初边州置经略使,宋置经略安抚使,掌一路民兵之事,皆简称“经略”。文中指筹划治理。
B.王师,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此指宋的部队,与陆游《示儿》中“王师”义同。
C.浮梁,此指浮桥,用船、筏或浮箱联结起的桥,与《琵琶行》“浮梁”义不同。
D.留守,官名;此指军队离开南京向别处进发时,留驻张中彦镇守,行监管之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中彦多处征战,善于防守。他跟从睿宗攻下黑、河、阶、成州,被任命为彰武军承宣使;任秦风经略使时,迁移治所,修筑营垒,扼守入川通道。
B.张中彦聪慧工巧,善于营建。他让人崖谷架梁,于深山中运出大木;制作的小船模型,让工匠都惊服;大船建好后,用巧法不怎么费力就拖船入水。
C.张中彦治理果决,宽严相宜。他敢于您治犯法的朝廷宗室示渊,依法惩处盗窃的戍卒;刘海作乱平定后,他未追究跟从的自姓,只处死了首恶刘海。
D.张中彦威信过人,受到拥戴。西羌四个部族依仗地势,不服管辖,他亲自前往,酋长四人求见,不战而降;去世后,百姓号泣去市哀悼,立像祭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置,人服其明。
(2)时准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为饶州教授,摄郡。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通判江州。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器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金主亮果南侵。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会建康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辱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乡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都城,它还有石头城、金陵等名称。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女杀父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B.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2)彼造舟船,备器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