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谎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 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苞苴:贿赂。②夤(yín)缘:攀附权贵。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C.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2)二三子各言其志,或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或曰:愿无伐善,施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0 11:0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日:“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令为母寿,市内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日:“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日:“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日:此人可方比千,第朕非纣耳。”

,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素疾大户兼开,力摧豪强,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会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金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常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瑞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B.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C.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D.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文中指代理,暂任。文言文中,同样可以用来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兼、假、摄、补、陟、领、行等。
B.斋醮,也称斋醮科仪,是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其中,按道教的理解,“斋”即斋戒、洁净,以示祈祷者的庄严和虔诚。
C.崩,文中指世宗去世。古人言“死”有讳称,且有等级尊卑之别。比如,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D.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也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中国封建历史中,第一个被使用的年号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建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居官清廉,生活俭朴。在淳安任上,他穿布衣,食糙米:疏菜是让家中老仆种的:为母亲祝寿,他买了两斤肉,竟然被传到总督胡宗宪耳中了。
B.海瑞不媚上官,秉公处事。署理南平县教谕时,对到县学视察的御史不行礼:总督胡宪宗儿子路过淳安时违法,海瑞断然给予处置。
C.海瑞刚正忠直,敢于直谏。世宗专意斋醮,不临朝处理政事。海瑞买好棺材,诀别妻儿,上疏进言,世宗终为所动,将他比作比干。
D.海瑞从政不顺,仕途多舛。张居正掌政时,忌惮海瑞严峻刚直,尽管内外朝臣都举荐,但在当时海瑞也未被召用。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日:“趣执之,无使得遁!”
(2)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进士。授太原知县,以才调榆次。崇祯四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御史。陈蜀中私税、催科、讼狱三大苦,帝为饬行。出视两浙盐法,数条奏利弊。八年,流贼陷凤阳,诏逮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往代。还朝,复按河南,监军讨贼。时群盗纵横,而诸将缩朒不敢击。任学慨然曰:“事不辞难,臣职也。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遂上疏极诋诸将。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时熊文灿专主抚,张献忠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庆等躏中原如故。河南人据坞壁自保者数十,贼悉摧破之,任学不能大创也。进忠佯求抚,文灿及巡抚常道立许之,乘间逸去。事闻,任学与文灿、道立并镌秩。七月,任学督岱等赴罗山,合左良玉军击汝才、万庆,大败之。九月,进忠寇开封。岱奋击,贼尽弃辎重遁入大隗山,获其妻子。其冬,京师戒严,任学入卫,道谒文灿,言:“献忠狼子野心,终为国患,我以勤王为名,出其不意,可立缚也。”文灿不能用。抵畿南,有诏却还。巡抚道立调良玉兵于陕州,贼乘卢氏虚,遁入内乡、淅川,为文灿所劾。明年除道立名,任学亦镌一秩。寻与左良玉蹙李万庆于内乡。万庆方降,献忠已叛,文灿尽调河南军援剿,独任学留汝南。川贵总督李若星论文灿主抚之谬,请复任学原官,摄行大将,督察军事。不从。七月,献忠合汝才自房县西走,岱偕良玉追之。贼伏兵要害,岱陷于贼,良玉军亦大败。事闻,任学坐褫职。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选自《明史·张任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文中则波浪线部分的肤句.正确的一項是
A.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B.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C.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D.请易武阶/亲执干戈/为国平贼/帝壮之/下都察院议/诸臣以文吏无改武职者/请仍以监军御史兼总兵事帝/不从/授河南总兵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
A.知县,明、清时指主管全县的行政官员。因官阶多是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B.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得名,多指中央政府派出巡视各地的大臣。
C.中原,文中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的“中土”“中州”与其同义。
D.勤王,文中是指在封建时代中,君王有难,而臣子起兵救援君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张任学正直敢言。张任学巡按河南时,各位将领面对贼寇的强横猖獗,畏缩不敢进击,他生发感慨,并上疏指责诸位将领。
B.张任学坚持上奏。在担任御史时,张任学陈述蜀中三大苦处,皇上不采纳,但他不放弃,审察两浙盐政时仍多次上奏。
C.张任学曾被贬职。马进忠假装接受招抚,趁机逃走。张任学被削降官阶;贼寇乘卢氏空虚逃入内乡、浙川,第二年张任学被降一级官阶。
D.张任学有远见。他认为张献忠投降是狼子野心,会成为祸患,就想设计抓捕献忠,可惜文灿不答应,后來献忠果然叛变。
【小题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不辞难,臣职也。贼势如此,我辈可雍容坐镇耶!
(2)事闻,任学坐褫职。十五年,言官请起废,任学与焉,未及用而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体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延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王阳明之父)、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㜿;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幾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治中陈翼讦其过,权贵因中之,左迁云南副使。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未几卒。天启初,谥贞肃。

《明史·杨继宗传》节选

(注)①宪:属吏称上司为“宪”,如宪台(御史官统称)。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③“治中”为处理各项庶务的中级官员,上受各府尚书指使任事,与通判共同参理府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幾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
B.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幾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
C.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幾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
D.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幾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的地方小学,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经并教劝农桑。而古代中国向来重视教育,自西周起便设有庠、序、辟雍等各级学校。
B.“朝觐”原指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示对帝王的崇拜和臣服;这里指明朝地方官员定期至京城朝见皇帝的活动。
C.“司礼”即司礼监,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官署名,由司礼监提督太监掌管督理皇官内礼仪、刑名等一切事务。
D.驿传制度起于春秋,完善于秦汉,其机构设置有邮、亭、驿、置、传含等;文中“驿亭”是指供传递公文的使者或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继宗重视教育,明于鉴人。在嘉兴,他对百姓恩威并施,尊师重教,使得社学大兴;监考浙江乡试,具朝服再拜,预言那两人当大魁于天下,后果如其言。
B.杨继宗讲究礼仪,具君子风范。自处注重以礼;虽贵为太守,他仍对地方学官待以宾客之礼;无论是拜谒上级还是朝觐,他均庄重着朝服,遵从朝廷相应的法度。
C.杨继宗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对御史孔儒清军的暴行他据理力争,即使孔儒刻意刁难也无奈他何;他敢于抵制过路中官的勒索,甚至拒绝了皇帝亲信汪直的示好。
D.杨继宗治政有法,宽严有度。嘉兴如府任上,致力于教育发展;任浙江按察使,明察仓官案,使案件顺利解决;巡抚云南,秉公处事,虽故旧部属,违法亦不能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2)益为权贵所嫉,治中陈翼讦其过,权贵因中之,左迁云南副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由是议罢。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宗建,字季侯,吴江人,尚书用曾孙也。万历四十一年进士。除武康知县,调繁仁和,有异政,入为御史。时辽事方棘,上疏责备辅臣。无何,沈阳破,宗建责当事大臣益急,因请破格用人,召还熊廷弼。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给事中郭巩者,先以劾廷弼被谪。廷弼败,复官,遂深结忠贤。知忠贤最恶宗建,乃疏诋廷弼,因诋朝廷之荐廷弼者,而宗建与焉。当是时,忠贤势益盛。宗建虑内外合谋,其祸将大,三年二月遂抗疏直攻忠贤。疏入,忠贤益怒。率刘朝等环泣帝前,乞自髡以激帝怒。乃令宗建陈交通实状,将加重谴,宗建回奏益侃直。忠贤议廷杖之,阁臣力争,乃止,夺俸。会给事中刘弘化、御史方大任等交章助宗建攻忠贤、巩,巩复力诋诸人。诏下诸疏平议,廷臣为两解之。乃严旨切责,夺巩、宗建俸三月。是时,刘朝典内操,遂谋行边。廷臣微闻之,莫敢言。宗建曰:“巩自谓未尝通内,今诚能出片纸遏朝,吾请为洗交结之名。”巩噤不敢发。宗建乃抗疏极诛,历陈三不可、九害,会朝与忠贤有隙,事亦中寝。五年三月,大学士冯铨衔御史张慎言尝论己,属其门生曹钦程诬劾,而以宗建为首。忠贤遂矫诏削籍,下抚按追赃,竟坐纳廷弼贿万三千,毙之狱。忠贤败,诏赠宗建太仆寺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率忠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B.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C.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D.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杖,指在朝堂殿阶下杖责官员,是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刑罚。
B.内操,指明代皇帝选亲信太监授予甲冑,在宫中操练军事技能。
C.大学士,明代又称内阁大学士,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官。
D.谥,是朝廷根据死去官员生前的功绩,追封爵位官职以表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宗建治理有方,受到器重。周宗建先任武康知县,后被调任到政务繁剧的仁和县,因政绩突出,被调入朝中担任御史。
B.周宗建忧心战事,力荐人才。沈阳失陷,周宗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主事大臣御边不力,极力请求皇帝破格任用熊廷弼。
C.周宗建忠诚刚直,全力匡谏。周宗建担心魏忠贤将祸害国家,上疏弹劾,皇帝命令魏忠贤交待罪状,并加以严厉惩罚。
D.周宗建遭受诬陷,含冤而死。魏忠贤借有人诬劾周宗建受贿,假传圣旨削夺周宗建官籍,最后将他定罪,杀死于狱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忠贤最恶宗建,乃疏诋廷弼,因诋朝廷之荐廷弼者,而宗建与焉。
(2)宗建乃抗疏极谏,历陈三不可、九害,会朝与忠贤有隙,事亦中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