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丰,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涼,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贿,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选自《金史·韩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B.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C.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D.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义,是古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经书中文句为题,让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
B.泰和,是金章宗的年号,一般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永乐帝、乾隆帝。
C.勤王,是指当国君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去救援王室。
D.传檄,是指传送公文,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玉文采出众。他奉旨起草文书可一日百篇,且一气呵成,不用修改;撰写的《元勋传》,连章宗都赞叹不已,章宗认为由韩玉为元勋大臣们作传是他们的幸运。
B.韩玉战功显赫。大安三年,西夏人围攻都城,韩玉受命招兵,十天时间就招了一万人,率军击败西夏军队,缴获牛马千余只,敌人最终连夜撤退。
C.韩玉为人所忌。与西夏人作战大获全胜,韩玉功不可没,但遭到掌权者的嫉妒,他们奏报韩玉与西夏人有勾结,朝廷也怀疑他,派人暗中监视他的军队。
D.韩玉蒙冤而死。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李公直曾写信给韩玉而韩玉并不知道,此信被安抚司获得,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韩玉被囚致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贿,继缘二帅贪固威权。
(2)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2-24 09:56: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襜,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也就是人们说的“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B.弱冠:古人对年龄的一种称法。古代男子18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8岁左右的年纪。
C.开成:年号。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后多以年号纪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是年号纪年法。
D.迁: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文中“左迁”是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绘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文中抽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时令孤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梁(梁子俊)归,探诸其家,则生方与客饮,益疑。因问:“昨在洞庭,何归之速?”答曰:“无之。”梁乃追述所见,一座尽骇,生笑曰:“君误矣,仆岂有分身术耶?”众异之,而究莫解其故。后八十一岁而终。迨殡,讶其棺轻,开视,则空棺耳。异史氏曰:“竹簏不沉,红中题句,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即又不可解矣。昔有愿娇妻美妾,贵子贤孙,而兼长生不死者,仅得其半耳。岂仙人中亦有汾阳,季伦耶?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小题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即又不可解矣。
B.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即又不可解矣。
C.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即又不可解矣。
D.此其中具有鬼神/而要皆侧隐之一/念所通也/迨宫室妻妾一身/而两享其奉/即又不可解矣。
【小题2】下列常识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蒲松龄,明代杰出文学家,号青莲居士。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一部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文言小说集。“聊斋”是他书斋名,“志”是记述 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郭沫若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B.在古文中,经常有“诛灭三族”“株连九族”等说法。三族,有的指父、子、孙,有的指的是父母、兄弟、妻族。说法不一,但通常的理解应该指宗族之内的父母、兄弟、及妻子儿女。
C.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弱冠是男子二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D.古今皆有考试制度。从隋代到明清,科举考试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也形成了一些通常的说法。如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在考试中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小题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梁乃追述所见,一座尽骇,生笑曰:“君误矣,仆岂有分身术耶?”众异之,而究莫解其故。
(2)迨殡,讶其棺轻,开视,则空棺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会御史中丞缺,逢吉荐绅清直,宜居风宪①之地。上以中丞亦次对官,不疑而可之。
初,穆宗既留李绅,李逢吉愈忌之.绅族子虞颇以文学知名,自言不乐仕进,隐居华阳川。及从父者为左拾遗,虞与耆书求荐,误达于绅。绅以书诮之,且以语于众人。虞深怨之,乃诣逢吉,悉以绅平日密论逢吉之语告之。逢吉益怒,使虞与补阙张又新及从子前河阳掌书记仲言等伺求绅短,扬之于士大夫间,且言:“绅潜察士大夫,有群居议论者,辄指为朋党,白之于上。”由是士大夫多忌之。
及敬宗即位,逢吉与其党快绅失势,又恐上复用之,日夜谋议,思所以害绅者。逄吉乃令王守澄言于上曰:“陛下所以为储贰②,臣备知之,皆逢吉之力也。如杜元颖、李绅辈,皆欲立深王。”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继上章言之。上时年十六,疑未信。会逢吉亦直奏言绅不利无占请加贬谪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二月癸未,贬绅为端州司马。逢吉乃帅百官表贺,右拾遗内供奉昊思独不贺。逢吉怒,以思为吐蕃告哀使。丙戌,贬翰林学士庞严为信州刺史,蒋防为汀州刺史。严与防皆绅所引也。
张又新等犹忌钟,日上书言贬绅太轻,上许为杀之。朝臣莫敢言,独翰林侍读学士韦处厚上疏,指述:“绅为逢吉之党所谗,人情叹骇。绅蒙先朝奖用,借使有罪,犹宜容假,以成三年无改之孝,况无罪乎!”于是上稍开寤。会阅禁中文书,有穆宗所封一箧,发之,得裴度、杜元颖、李绅疏请立上为太子。上乃嗟叹,悉焚人所上谮绅书。虽未即召还,后有言者,不复听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下,有删节)
【注】①风宪: 风纪法度,这里代指御史。御史的职责是纠弹百官,以正风纪法度。②储贰: 即太子。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疑而可之 可: 同意
B.逢吉与其党快绅失势 快: 将要
C.与防皆绅所引也   引: 推荐
D.有穆宗所封一箧,发之 发: 打开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深怨之,乃诣逢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且以语于众人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C.扬之于士大夫间 不拘于时,学于余
D.绅为逢吉之党所谗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李绅遭受构陷迫害的一组是
①每承顾问,常排抑之
②辄指为朋党,白之于上
③由是士大夫多忌之
④如杜元颖、李绅辈,皆欲立深王
⑤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继上章言之
⑥以思为吐番告哀使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⑤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会逢吉亦有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 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B.会逢吉亦有奏/ 言绅不利于上/ 请加贬谪/ 上犹再三覆/ 问然后从之
C.会逢吉亦有奏言/绅不利于上/ 请加贬谪/ 上犹再三覆/ 问然后从之
D.会逢吉亦有奏/ 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 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逢吉身为宰相,交结党羽,排斥异己。李绅因为经常批评他,成为了他的重点迫害对象。
B.李逢吉等人为打击李绅多次造谣诬陷,使李绅既在士大夫中受到孤立,又失去了敬宗皇帝的信任。
C.李逢吉对敬宗说,李绅等人当年曾上书拥戴其他王子,敬宗后来在穆宗所留文书中发现了真相。
D.在李逢吉一伙弄权害人时,大部分官员随波逐流,但也有书处厚等人仗义执言,绝不趋炎附势。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
(2) 及从父替为左拾遗,虞与耆书求荐,误达于绅。
(3) 张又新等犹忌绅,日上书言贬绅太轻,上许为杀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招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B.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C.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D.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耀”是提升官职。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还有升、拔、陟、左迁等。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忧”是居丧之意,多指居父母丧。此处的“母忧”,是指居母亲的丧事。
D.“元祐”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元祐”是宋哲宗赵煦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并且过目不忘。文思敏捷,曾受到欧阳修的赞誉。
B.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文彦博做宰相时,曾极力推荐王安石,希望皇帝破格进用,以激励世风。
C.王安石曾上万言书,陈述变法的主张。他认为国家财力贫乏、世风日下的原因在于百姓不知法度,没有效法先王的法律制度。
D.朝廷曾屡次征召王安石,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士大夫都很遗憾未能与他相识。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2)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彰读《》《》。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彰读《诗》《书》    课:督促。
②太祖彰曰 戒:告诫。
③时矫首而观  遐:远。
B.①应弦而倒者前后相    属:连接。
②皆以为新远    涉:涉足。
而飞 怒:生气、发怒。
C.①乘胜逐 北:向北。
②控蛮荆而瓯越  引:连接。
③覆杯水于堂之上  坳:低洼处。
D.①召彰行在所    诣:到、去。
②犹蒙育 矜:怜惜、怜悯。
臣微志 听:倾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指先秦典籍《诗经》和《尚书》,被儒家奉为经典,后被列于“六经”之中。
B.“卫、霍”指汉武帝时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战功彪炳,名扬后世。
C.“太子”是指古代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子侄,一般是皇帝的长子。
D.“就国”指古代王侯受到君主的分封、册封而获得领土领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彰性格勇猛。他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躲避险阻。曾经多次从军征伐。
B.曹彰少有大志。他早年曾立志驰骋疆场,建立军功,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曹彰骁勇善战。在征讨乌丸时他率军深入,乘胜追击,斩首及生擒敌军数以千计,以致在旁观望的鲜卑族首领都率众归服。
D.曹彰深受父亲信任宠爱。他在征乌丸取得卓越战绩时,归功于部下,父亲对此深表赞赏,后来进封他为任城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