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召对,上喜曰:“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嘉庆四年,署理浙江巡抚,寻实授。海寇扰浙历数年,沿海土匪勾结为患。元征集群议为弭盗之策,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五年夏,寇大至,元赴台州督剿,请以定海镇总兵李长庚总统三镇水师,并调粤、闽兵会剿,浙洋渐清。十年,元丁父忧去职,十二年,服阕,授兵部侍郎,复命为浙江巡抚。元两治浙,多惠政,平寇功尤著云。 方督师宁波时,奏请学政刘凤诰代办乡试监临,有联号弊,为言官论劾,遣使鞫实,诏斥徇庇,褫职,予编修,在文颖馆行走。累迁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出为漕运总督。 二十二年,调两广总督。先一年,英吉利贡使入京,未成礼而回,遂渐跋扈。元增建大黄滘、大虎山两炮台,分兵驻守。迭疏陈预防夷患,略曰:“英吉利恃强桀骜,性复贪利。宜镇以威,不可尽以德绥。彼之船坚炮利,技长于水短于陆。定例外国货船不许擅入内洋,傥违例禁,即宜随机应变,量加惩创。各国知彼犯我禁,非我轻启衅也。”终元任,兵船不至。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腾越边外野人时入内地劫掠,而保山等处边民曰傈僳,以垦山射猎为生,可用,乃募僳僳三百户屯种山地,以御野人,即以溢课充费,岁有扩充。野人畏威,渐有降附者。二十九年卒,年八十有六,优诏赐恤,谥文达。

(节选自《清史稿·阮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B.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影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C.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D.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理指某官职出现空缺,由其他人暂时代理,阮元先代理浙江巡抚,后正式担任此职。
B.服阕指古人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文中阮元因丁父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任兵部侍郎。
C.漕运指从水道运输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它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
D.傈僳指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大多分布在云南和四川-带,以狩猎、农耕为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元受皇上召见,回答皇上提出的有关问题;皇上对阮元的应对感到非常满意,他庆幸自己年过八十以后还能得到阮元这样的人才。
B.多年来,海盗和土匪相互勾结,在浙江沿海一带为非作歹,阮元担任浙江巡抚之后,采取有力措施,平定了盗匪之乱。
C.浙江乡试发生了。联号作弊的事件,刘凤诰负责乡试监督工作,因此受到言官的弹劾和皇上的斥责,被撤去职务,只担任编修。
D.阮元调任两广总督后,主张在威势上镇住洋人,他增建炮台,严阵以待,一直到他任期结束,外国的兵船不敢前来挑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征集群议为弭盗之策,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
(2)先一年,英吉利贡使入京,未成礼商回,遂渐跋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9 12:34: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寿州巡检使磔贼于阛阓①之中,其旁犹有盗物者。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上言:“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自今官钱百、谷斗、帛二尺以下,非欺绐者除之。”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傣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钱易传》,有删改)
【注】①阛阓:街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B.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C.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D.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始设于唐朝,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C.泰山,五岳之首,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D.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易自幼苦学,早年怀才不遇。首次参加科举考试时,钱易虽才识卓越,却被特意淘汰;后被苏易简举荐给太宗,又因盗起未被起用。
B.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疏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C.钱易知古鉴今,奏请废除酷刑。他认为当今各地酷刑之风太盛,如果一味施行酷刑,将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真宗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钱易颇具文采,勤于政务。他多次进献文书,被皇帝提拔为文秘机要之臣,负责起草诏书、查核案件等工作,后在任上连日值宿,不幸逝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
(2)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于是归吴。周瑜、吕蒙皆共荐达,孙权加异,同于旧臣。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①,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吴下业业②,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宁厨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欺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节选自《三国志·甘宁传》,有删改)
(注)①憍:同“骄”。②业业:畏惧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B.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C.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D.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只能有一个。
B.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还指保佑之意。在文中指汉皇帝的地位。
C.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
D.古人有名有字。古人幼年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宁年少时就善于交往,有侠义。他常聚合一伙言行不庄重的少年,成为他们的首领;投靠刘表不受重用,投奔东吴后,孙权非常器重甘宁。
B.甘宁开朗豪爽,足智多谋。在给孙权的建言中表现了他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把握,提出了先取黄祖的战略,孙权对他的分析非常赞赏。
C.甘宁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建安二十年,甘宁跟随孙权攻打合肥,赶上军中瘟疫流行,曹操乘机发动袭击。甘宁奋拉开弓箭射向敌人,与凌统等人殊死搏斗。
D.甘宁言而无信,杀性很重。部下有过,投奔吕蒙,吕蒙担心甘宁杀了有过的部下,没有将其归还。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但等部下放回,还是杀了他。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②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虞绰,字士裕,会稽余姚人也。绰身长八尺,姿仪甚伟,博学有俊才,尤工草隶。陈左卫将军傅縡有盛名于世,见绰词赋,叹谓人曰:“虞郎之文,无以尚也!”仕陈为太学博士,迁永阳王记室。及陈亡,晋王广引为学士。大业初,转为秘书学士,奉诏与虞世南、庾自直等撰《长洲玉镜》等书十余部。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初为校书郎,以籓邸左右,加宣惠尉。迁著作佐郎,与虞世南、庾自直、蔡允恭等四人常居禁中,以文翰待诏,恩盼隆洽。从征辽东,帝舍临海顿,见大鸟,异之,诏绰为铭。帝览而善之,命有司勒于海上。以渡辽功,授建节尉。
绰恃才任气,无所降下。诸葛颍以学业幸于帝,绰每轻侮之,由是有隙。帝尝问绰于颍,颍曰:“虞绰粗人也。”帝颔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称为贵倨,虚襟礼之,与结布衣之友。绰数从之游。其族人虞.世南诫之曰:“上性猜忌,而君过厚玄感。若与绝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无咎;不然,终当见祸。”绰不从。寻有告绰以禁内兵书借玄感,帝甚衔之。及玄感败后,籍没其家,妓妾并入宫。帝因问之,玄感平常时与何人交往,其妾以虞绰对。帝令大理卿郑善果穷治其事,绰曰:“羁旅薄游,与玄感文酒谈款,实无他谋。”帝怒不解,徙绰且末。绰至长安而亡,吏逮之急,于是潜渡江,变姓名,自称吴卓。游东阳,抵信安令天水辛大德,大德舍之。岁余,绰与人争田相讼,因有识绰者而告之,竟为吏所执,坐斩江都,时年五十四。所有词赋,并行于世。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一》)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览而善之 善:与……交好
B.见大鸟,异之 异:奇异的
C.绰数从之游  数:屡次,多次
D.绰至长安而亡 亡:去世
【小题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汉代出现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而太学博士则是太学中学位最高的人。
B.“大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禁中”本义是禁令所及范围之中;在古代文献里,“禁中”和“禁内”一般都用以指太子所居的宫内。
D.“大理卿”即大理寺少卿,官职名。大理寺,古代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学府,掌教育教学之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虞绰为自己与杨玄感的关系向皇上作了解释,但皇上还是怒气不消,要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B.虞绰恃才傲物和师心自用的个性,使他得罪了许多人,他最后逃亡和被斩的结局都与此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C.虞绰仪表堂堂,博学多才,文采出众,得到许多人的赏识;但因性格上的原因,始终得不到皇上的重用。
D.虞绰为人任性,目中无人,与同朝官员颇有嫌隙。皇帝认为他是一个粗疏的人。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
(2)若与绝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无咎;不然,终当见祸。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也?”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进左谕德,日讲如故。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复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②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擢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寻迁礼部尚书。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许。
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帷盖:受恩乞恩之典(节选自《明史•于慎行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B.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C.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D.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之”即为他加冠。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十八岁)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B.“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
C.“东宫”指太子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子。文中的“册立”,是指让皇帝封立太子的事。
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人们把中试者称为“举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次讲课后,皇帝拿出宫藏图画,请日讲官分别题字。于慎行不擅长书法,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其诚实的品格得到皇帝的赞赏。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为张母及诸子求请,当时的舆论认为于慎行做得不对。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两次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帝恼怒,再次下严旨责难。于慎行不为所动,第二天又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使皇帝更不高兴。
【小题4】翻译句子。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

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待绰去而赦之,因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放摩诃也。”因命左右释放之。

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以万计。其父为蔡州刺史。

时河东薛胄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上每谓绰曰:朕于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仁寿中,卒官,上为之流涕。   

(节选自《北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逼耳/
B.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逼耳/
C.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逼耳/
D.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逼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本指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王朝更替时有人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B.大理,即大理寺,是古代主管司法的最高官署,明清时与刑部、吏部合称“三法司”,共同职掌天下刑狱。
C.杖,文中指“杖刑”,是古代刑罚之一,指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
D.赠,亦称“追赠”,一般指的是赐给死者以官爵和荣誉称号,如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等赐予在世的亲属或臣僚则常称“封”。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精明干练,不断获得升迁。他在北周时曾先后担任天官府史、夏官府下士等职,又被隋文帝引荐为录事参军,入隋后最终做到大理少卿。
B.赵绰据法行事,不惜以身护法。他坚持认为刑部侍郎辛亶法不当死,冒死相争,隋文帝最终释放辛亶,并向赵绰道歉。
C.赵绰性格刚强,敢于触犯龙颜。他在隋文帝欲斩杀以恶钱易好钱的二人时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D.赵绰忠诚正直,深受文帝器重。他常被隋文帝邀请进入阁中,甚至有时与皇帝皇后同坐,评论时政得失;去世之后皇帝为之伤心落泪。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放摩诃也。因命左右释放之。
(2)时河东薛胄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