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以维岳故贳之 贳: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 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     溃:攻破
D.慎毋以示世也 慎:小心
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 )(3分)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 B.①③⑤ C. ②③④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为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3分)
译文:
⑵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4分)
译文:
⑶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3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6-25 05:13: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 ,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唐代“ ”的领袖,对推动唐代散文革新起了重要作用。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
(2)甚者其肤以验其生枯( )
(3)官命促尔耕,尔植( )
(4)字幼孩,遂而鸡豚( )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小题4】选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者的一项( )
A.瘘,隆然伏行
B.甚善,名我固当
C.且硕茂,早以蕃
D.驼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小题5】以第③段为例,简要分析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 即儒学“六经”,具体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太史令:秦朝开始设置太史令,西汉因之,掌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俸禄六百石。
C.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为人谦虚,洁身自守,辞谢了多次征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
B.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及制作过程的精细、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说明介绍。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地震发生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张衡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他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①,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②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常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白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③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
①东土:东晋唐朝时期也特指会稽郡(绍兴)一带。
②篚(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
③情好:感情;交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B.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D.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隶书, 现多指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讲究“蚕头雁尾”的一种汉字字体, 魏晋至唐时也作为楷书的别名。此处指楷书。
C.门生,汉人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后来也指投靠世族的门客。
D.姥,古代可用作对丈夫的母亲的称呼,如“公姥”指公公与婆婆。此处指外祖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郗太傅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不选矜持之人,而选择自由散漫之徒,可见其选婿草率。
B.王羲之有一次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几案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C.骠骑将军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
D.王羲之五十九岁去世,受到朝廷的加封,他的几个儿子遵从父亲的教导,坚决推辞,不愿接受。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同类题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候。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乏,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诏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
B.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
C.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
D.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济南瞷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B.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C.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D.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是古代帝王祭祀自己祖先的地方,文中以“宗庙”代指祖先。
B.对簿,古代指在公堂受审,现在人们多用“对簿公堂”来指打官司。
C.二千石,是汉代郡守的俸禄,在文中以俸禄代指官阶,指济南太守。
D.匈奴,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善于马战,汉初屡次犯边,构成威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郅都敢于直谏。贾姬遇险,景帝抄起兵器想去救,郅都上前拦阻,直言相告:失去一个贾姬可以再找,陛下要爱惜自己的生命。郅都这一言行得到太后赞赏。
B.郅都公正廉明。他不给私人写信,不接受别人送的东西,不听从任何人的说情。他认为既然出来做官,那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终究不能顾及妻子儿女。
C.郅都不畏权贵。他见到傲慢的丞相条侯,也仅仅是作个揖而已。他执法严酷,列侯宗室遇见他都怕得斜着眼看。最终,他因临江王一事遭到窦太后陷害而死。
D.郅都威震西域。他守卫边境,匈奴便自动把军队撤走了。匈奴曾用木头刻了一个郅都像,让骑兵练习射箭,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射中,居然怕他到了这种地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