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谭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②,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进少詹事兼付讲学士。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预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孰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允之。
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宏举迁自代。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竞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选自《明史“谢迁传》,有副改)
【注】①祥襢(xiang dàn ):丧祭名。②讲官:为皇帝讲读经史的官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道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B.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道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C.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遭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D.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造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谅阴,指居丧时所住的房子,本文中“谅阴既终”意思是居丧期满后。
B.内阁,政府最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内阁制度最早出现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晋国。
C.中官,本为古官名,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又可指宦官。本文中指朝内之官,即朝
D.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注重孝道。他反对皇帝居丧期间就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自己居丧期间也不接受朝廷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的任命。
B.谢迁心怀百姓。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和尚书倪岳都持反对意见。
C.谢迁敢于犯颜直谏。孝宗晚年无视以空名领取粮饷的弊政,谢迁直言,只有违犯者必诛,才能除掉积蠹。
D.谢迁深得器重。谢迁得到几任皇帝赏识,七十九岁了依然被委以重任,且待遇优厚,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傅,遂号文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2)世宗即位,道使存问,迁乃道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4 06: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降 趣:归顺
D.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攻占、掠取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 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经艰险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树声,字与吉,松江华亭人。家世业农。树声少力田,暇即读书。举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三十一年,请急归。遭父丧,久之,起南京司业。未几,复请告去。起左谕德,掌南京翰林院。寻召还春坊,不赴。久之,起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严敕学规,著条教十二以励诸生。召为吏部右侍郎,引病不拜。隆庆中,再起故官,不就。神宗嗣位,即家拜礼部尚书。

初,树声屡辞朝命,中外高其风节;遇要职,必首举树声,唯恐其不至。张居正当国,以得树声为重,用后进礼先谒之。树声相对穆然,意若不甚接者,居正失望去。一日,以公事诣政府。见席稍偏,熟视不就坐,居正趣为正席。其介介如此。北部要增岁币,兵部将许之,树声力争。岁终,陈四方灾异,请帝循旧章,省奏牍,慎赏赉,防壅蔽,纳谠言,崇俭德,揽魁柄,别忠邪。诏皆嘉纳。

万历改元中官不乐树声屡宣诣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树声知其意,连疏乞休。居正语其树声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树声知其意,连疏乞休。居正语其弟树德曰:“朝廷行相平泉矣。”平泉者,树声闻之曰:“一史官,去国二十年,岂复希摖席耶?且虚拘何益。”其冬,请愈力,乃命乘传归;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林燫。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树声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难进易退。通籍六十余年,居官未及一纪。与徐阶同里,高拱则同年生。两人相继柄国,皆辞疾不出。为居正所推,卒不附也。已,给廪隶如制,加太子少保,再遣存问。子彦章,万历十七年进士。树声诫毋就馆选,随以行人终养。诏给月俸,异数也。树声年九十七卒。赠太子保。谥文定。

(选自《明史·陆树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改元中/官不乐树声/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
B.万历改元中/官不乐树声/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
C.万历改元/中官不乐树声/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
D.万历改元/中官不乐/树声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职官名,汉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
B.政府,唐宋明朝时期称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现在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C.岁币,封建社会中,中原周边的附属地方或国家向中原朝廷缴纳一定财物。
D.通籍,做官;籍是挂宫门外以备出入查对的写有姓名、年龄、身份的竹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树声不慕荣华,能够认清自我。陆树声有多次被朝廷征召没有上任的经历,得知朝廷要任命自己为宰相时,陆树声认为脱离朝政二十多年的史官,希望得到宰相的位置是贪图虚名。
B.陆树声端正耿直,不愿阿附权贵。张居正以晚辈的礼节拜见陆树声时,陆树声神情肃穆好像不愿意接近张居正,虽然后来的官职是张居正举荐的,但陆树声最终也没有依附张居正。
C.陆树声不惧朝廷,敢于直言陈述。有一年年终,陆树声上书请求皇帝遵循旧章,察看奏书文牍,慎重赏赐,防止被人蒙蔽,采纳正直的劝谏,推崇节俭,总揽权柄,识别忠良邪恶。
D.陆树声教子有方,得到朝廷认可。陆树声的儿子陆彦是万历十七年的进士,为回家奉送父母就听父亲的话不参与翰林院选拔,朝廷为表现对陆树声的认可就每月发给超量的俸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冬,请愈力,乃命乘传归;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
(2)与徐阶同里,高拱则同年生。两人相继柄国,皆辞疾不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话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B.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C.言官分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大部分品秩不高,但其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中没有人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拿国库中的钱去赈济灾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全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菜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己,论赏,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业,命濂为之师。皇大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宇。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弘治九年,四川巡托马俊奏:“濂真儒翊运,述作可师,黼黻多功,辅导著绩。久死运成,曲壤沉沦,乞加恤录。”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二八,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论赏    赉:赏赐
B.今入禁中文华堂业    肄:学习
C.召问群臣藏否 间:秘密
D.未尝人过    讦:揭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从小就聪敏记忆力强,曾经向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学习《五经》。
B.作为儒者的宋濂,既能讲授经学,又能把经学的内容很好地和现实生活结合。
C.为了考验宋濂是否诚实,皇帝暗中派人察看宋濂喝酒的情况,并在第二天查问。
D.蜀献王移茔、马俊上奏、朝廷恩准复官和祭祀等都体现了对宋濂的认可和尊重。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
(2)自少至老,未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小题4】请简要概括宋濂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三近,字德修,峄县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四年六月,疏言:“善治者守法以宜民,去其太甚而已。今庙堂之令不信于郡县,郡县之令不信于小民。蠲租矣而催科愈急,恤刑矣而冤死相望。正额之输,上供之需,边疆之费,虽欲损毫厘不可得。形格势制,莫可如何。且监司考课,多取振作集事之人,而轻宽平和易之士。守令虽贤,安养之心渐移于苛察,抚字之念日夺于征输,民安得不困!乞戒有司务守法。而监司最毋但取旦夕功,失惇大之体。”已,复疏言:“抚按诸臣遇州县长吏,率重甲科而轻乡举。同一宽也,在进士则为抚字,在举人则为姑息。同一严也,在进士则为精明,在举人则为苛戾。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夫乡举岂乏才良,宜令勉就是途,因行激劝。”诏皆俞允。神宗嗣位,起户科给事中。万历元年,平江伯陈王谟以太后家姻,夤缘得镇湖广。三近劾其垢秽,乃不遣。给事中雒遵等劾谭纶被谪,三近率同列救之。诏增供用库黄蜡岁二万五千,三近等又谏,皆不从。时方行海运,多覆舟,以三近言罢其役。隆庆间,肃王缙用贿以辅国将军袭封,至是又请复庄田,三近再疏争,遂弗予。初,有今征赋以八分为率,不及者议罚。三近请地凋敝者减一分,诏从之。中官温泰请尽输关税盐课于内库三近言课税本饷边今屯田半芜开中法坏塞下所资惟此苟归内帑必误边计议乃寝。十二年秋,巡抚保定。畿辅大饥,振贷有方。起兵部右侍郎,以亲老辞,不许。寻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注)①开中法,明清政府召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方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官温泰请尽输关税盐课于内库/三近言/课税本饷边/今屯田半芜/开中法坏/塞下所资惟此/苟归内帑/必误边计/议乃寝
B.中官温泰请尽输关税盐课于内库/三近言/课税本饷边/今屯田半芜/开中法坏塞下所资/惟此苟归内帑/必误边计/议乃寝
C.中官温泰请尽输关税/盐课于内库/三近言课税本饷边/今屯田半芜/开中法坏塞下所资/惟此苟归内帑/必误边/计议乃寝
D.中官温泰请尽输关税/盐课于内库/三近言课税本饷边/今屯田半芜/开中法坏塞/下所资惟此/苟归内帑/必误边/计议乃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蠲租”意思是免除租税,中国古代有些开明君主有时采用“蠲租”的方式施惠于民。
B.“考课”是朝廷依照法规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据表现予以升降赏罚的官吏管理制度。
C.“抚字”指抚育爱养子女,也指良吏爱护人民。“字”是会意字,本义是在屋内生子。
D.“举人”指汉代没有科考时,县乡负责推荐人才的人;明、清时,称乡试中考中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隆庆四年六月,贾三近就征税及考课等问题上疏,表现了依法而宽和的政治理念。
B.贾三近反对重科举取仕者而轻地方荐官的做法,也批评了举人息心于仕进的态度。
C.贾三近敢于弹劾太后姻亲陈王谟的恶行,让他失去了已经到手的镇守湖广的机会。
D.上疏力阻恢复肃王庄田,京畿大灾振贷有方,贾三近是一位正直有为的明朝官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戒有司务守法。而监司最毋但取旦夕功,失惇大之体。
(2)肃王缙用贿以辅国将军袭封,至是又请复庄田,三近再疏争,遂弗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