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槐里先生传
戚澜
先生姓王,名杰,字世杰,居秘图湖之后。其先世尝植三槐于门,自号槐里子,学者因称曰槐里先生。始祖为晋右将军羲之。曾祖性常与其弟秉常、敬常俱以文学显名国初,而性常以广东参议死于苗之难。父遁石翁,以德学为世隐儒。先生自为童子,即有志圣贤之学。年十四,尽通《四书》《五经》及宋诸大儒之说。时朝廷方督有司求遗逸,部使者闻遁石翁之名,及门迫起之,不可得。见先生,奇焉,谓遁石翁曰:“足下不屑就,罪且及身,
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乃遣先生备邑庠弟子员。时教谕程晶负才倨傲,奴视诸生,见先生,辄敬服,语人曰:“此今之黄叔度
【1】也。”岁当大比,邑有司首以先生应荐。比入试,众皆散发袒衣,先生叹曰:“
吾宁曳履衡门矣。”遂归,不复应试。
宣德间,诏中外举异才堪风宪者,
破常调任使之。时先生次当贡,邑令黄维雅重先生,为之具行李,戒仆从,强之应诏。
先生固以亲老辞,乃让其友汪生叔昂。既而遁石翁殁,又当贡,复以母老辞,让其友李生文昭。而躬耕受徒,以养其母。母且殁,谓先生曰:“尔贫日益甚,吾死,尔必仕。毋忘吾言!”已终丧,先生乃应贡,入南雍
【2】。祭酒陈公敬宗闻先生至,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明年,荐先生于朝。未报,而先生殁。
先生仪观玉立,秀目修髯,望之以为神人。无贤愚戚疏,皆知敬而爱之。
言行一以古圣贤为法。尝谓其门人曰:“学者能见得曾点意思,将哂然无入而不自得
【3】,爵禄之无动于衷,不足言也。”
先生与先君冷川先生友,先君每称先生所著《易、春秋说》《周礼考正》,以为近世儒者皆所不及;与人论人物,必以先生为称首。澜时为童子,窃志之。然从先君宦游于外,无因及门也。今兹之归,先生殁已久矣。就其家求所著述,仅存《槐里杂稿》数卷;而所谓《易、春秋说》《周礼考正》者,则先生之殁于南雍,其二子皆不在侍,为其同舍生所取,已尽亡之矣,呜呼惜哉!先君幼时,尝闻乡父老相传,谓王氏自东晋来盛江左,
中微且数百年,元时有隐士善筮者,与其先世游,尝言其后当有大儒名世者出,意其在先生。而先生亦竟不及用,岂尚在其子孙耶?
(取材于《王阳明全集》)
注:【1】黄叔度:东汉著名贤士。【2】南雍: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3】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什么境地都没有不自在的。
【小题1】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迫起之 起:起用 |
B.比入试 比:等到 |
C.无贤愚戚疏 戚:亲近 |
D.已尽亡之矣 亡:死亡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先世尝植三槐于门 然从先君宦游于外 |
B.学者因称曰槐里先生 无因及门也 |
C.为之具行李 为其同舍生所取 |
D.强之应诏 则先生之殁于南雍 |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能以子代行乎 怎么能让你的儿子代替你前去呢 |
B.吾宁曳履衡门矣 我宁愿拖着鞋子在草房呆着啊 |
C.破常调任使之 打破常规调任和使用他们 |
D.中微且数百年 |
中道衰落将近数百年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程晶恃才傲物,看见槐里先生却非常尊敬佩服,并极力赞扬先生为贤士。 |
B.槐里先生有多次机会可以入仕,但是都推让了,后因母亲遗愿应举入仕。 |
C.国子监祭酒陈敬宗,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槐里先生,并向朝廷推荐他。 |
D.文中善筮者认为,王氏家族会出现的大儒者,就是已被任用的槐里先生。 |
【小题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固以亲老辞,乃让其友汪生叔昂。
(2)言行一以古圣贤为法。
【小题6】文中第三段槐里先生表达了对曾点之志的认同,请结合槐里先生所说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槐里先生认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