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槐里先生传
戚澜
先生姓王,名杰,字世杰,居秘图湖之后。其先世尝植三槐于门,自号槐里子,学者因称曰槐里先生。始祖为晋右将军羲之。曾祖性常与其弟秉常、敬常俱以文学显名国初,而性常以广东参议死于苗之难。父遁石翁,以德学为世隐儒。先生自为童子,即有志圣贤之学。年十四,尽通《四书》《五经》及宋诸大儒之说。时朝廷方督有司求遗逸,部使者闻遁石翁之名,及门迫起之,不可得。见先生,奇焉,谓遁石翁曰:“足下不屑就,罪且及身,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乃遣先生备邑庠弟子员。时教谕程晶负才倨傲,奴视诸生,见先生,辄敬服,语人曰:“此今之黄叔度【1】也。”岁当大比,邑有司首以先生应荐。比入试,众皆散发袒衣,先生叹曰:“吾宁曳履衡门矣。”遂归,不复应试。
宣德间,诏中外举异才堪风宪者,破常调任使之。时先生次当贡,邑令黄维雅重先生,为之具行李,戒仆从,强之应诏。先生固以亲老辞,乃让其友汪生叔昂。既而遁石翁殁,又当贡,复以母老辞,让其友李生文昭。而躬耕受徒,以养其母。母且殁,谓先生曰:“尔贫日益甚,吾死,尔必仕。毋忘吾言!”已终丧,先生乃应贡,入南雍【2】。祭酒陈公敬宗闻先生至,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明年,荐先生于朝。未报,而先生殁。
先生仪观玉立,秀目修髯,望之以为神人。无贤愚戚疏,皆知敬而爱之。言行一以古圣贤为法。尝谓其门人曰:“学者能见得曾点意思,将哂然无入而不自得【3】,爵禄之无动于衷,不足言也。”
先生与先君冷川先生友,先君每称先生所著《易、春秋说》《周礼考正》,以为近世儒者皆所不及;与人论人物,必以先生为称首。澜时为童子,窃志之。然从先君宦游于外,无因及门也。今兹之归,先生殁已久矣。就其家求所著述,仅存《槐里杂稿》数卷;而所谓《易、春秋说》《周礼考正》者,则先生之殁于南雍,其二子皆不在侍,为其同舍生所取,已尽亡之矣,呜呼惜哉!先君幼时,尝闻乡父老相传,谓王氏自东晋来盛江左,中微且数百年,元时有隐士善筮者,与其先世游,尝言其后当有大儒名世者出,意其在先生。而先生亦竟不及用,岂尚在其子孙耶?
(取材于《王阳明全集》)
注:【1】黄叔度:东汉著名贤士。【2】南雍: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为“南雍”。【3】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什么境地都没有不自在的。
【小题1】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迫起之 起:起用
B.比入试  比:等到
C.无贤愚戚疏 戚:亲近
D.已尽亡之矣 亡:死亡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先世尝植三槐于门 然从先君宦游于外
B.学者因称曰槐里先生 无因及门也
C.为之具行李 为其同舍生所取
D.强之应诏 则先生之殁于南雍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能以子代行乎
怎么能让你的儿子代替你前去呢
B.吾宁曳履衡门矣
我宁愿拖着鞋子在草房呆着啊
C.破常调任使之
打破常规调任和使用他们
D.中微且数百年
中道衰落将近数百年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程晶恃才傲物,看见槐里先生却非常尊敬佩服,并极力赞扬先生为贤士。
B.槐里先生有多次机会可以入仕,但是都推让了,后因母亲遗愿应举入仕。
C.国子监祭酒陈敬宗,用对待朋友的礼节对待槐里先生,并向朝廷推荐他。
D.文中善筮者认为,王氏家族会出现的大儒者,就是已被任用的槐里先生。
【小题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固以亲老辞,乃让其友汪生叔昂。
(2)言行一以古圣贤为法。
【小题6】文中第三段槐里先生表达了对曾点之志的认同,请结合槐里先生所说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槐里先生认同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9 03:0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 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 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 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天不为人之恶寒 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兮,何 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生 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 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荀子·天论》)
【小题1】下列句中划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繁启、 长于春夏   蕃:茂盛
B.天不为人之恶冬而 冬 辍:中途停止、废止
C.礼仪之不 兮 愆:犯过错或罪过
D.何 人之言兮 恤:体恤
【小题2】下列句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禹治,桀以乱    ②是日进也
B.①是禹、桀之所同    ②天不为人之恶寒辍冬
C.①繁启、蕃长春夏    ②生今而志乎古
D.①而小人计功    ②故君子敬在己者
【小题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B.小人错其在己者
C.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D.君子敬其在己者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2)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苏曼殊传

(民国)陈灨一

苏曼殊,以诗人致力革命,所著诗文小说脍炙人口。擅语言学,梵文及英、日、德、法诸国文字,无不精谙。母为东瀛产,而生平恶日人如寇仇,侨居数稳,不肯操日语,宁辗转觅舌人,不惮烦也。尝病,友人访之,讶曰:“胡不就医?”曰:“倘不以通事为劳,将从君请。”乃相偕赴医院,医者所苦,曼殊无语,友代告。俄顷,失曼殊所在,还询其家,曼殊在焉。之日:“去而忽返,不谋之于我,何也?”曼殊曰:“君传语乖误,疾病岂可乱施药剂耶?”友赧然曰:“然则君自言之,奚害?”曼殊曰:“君忘吾不操日语乎?”

曼殊性脱略,无人己之界,囊空如洗,不称贷友人,有周济之者,受而不谢,亦不复偿欠。尝断炊数日,偃卧呻吟,自忘所苦,友至,叹曰:“吾迟来一步,君为饿俘矣。”为之饭食,馈百金而去。越数日,复往视之,偃卧呻吟如前状,骇曰:“君欲绝食自毙耶?”曼殊喃喃曰:“吾囊得君钱,腹饥顿解。欣然行于市,见自动车构制绝精美,好之,购置家中。又遇乞人,不食三日矣,倾余囊以献。”友曰:“君未习乘坐法,购车奚为?”曼殊曰:“无他,从心所欲而已。”

(注)①舌人:译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医者所苦     (2)友之曰
(3)为之饭食     (4)无他,从心所欲而已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诗人致力革命 / 倾余囊
B.生平恶日人如寇仇 / 馈百金
C.君饿殍矣 / 之具饭食
D.友赦曰 / 欣行于市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俄顷,失曼殊所在,还询其家,曼殊在焉。
【小题4】概括苏曼殊的主要思想性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B.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C.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D.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复。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到广西罗城任知县时已45岁,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瘴气瘟疫流行,民风粗狂凶悍,又处在战争之后,遍地荆棘,城中仅有六家居民。
B.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冈之知州,曾经微服私访,遇到可疑案件,也能按踪迹抓到案犯,百姓惊叹佩服,可见他的为政能力。
C.于成龙爱憎分明,面对宣化这地方夏秋两季屡次遭受灾害的情况,他请求赈济救治,还上书弹劾赵履谦,赵履谦被依法论处。
D.于成龙廉洁自律。他去世之后,仅有一件袍子,几罐豆豉,受到皇上称赞。皇上赐他“天下廉吏第一”匾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2)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粉蔬食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