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父尝病召咸教戒官道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父乃不复言。
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发其奸臧,没入辜榷财物。官属及诸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咸坐免。顷之,红阳侯王立举成方正,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附陈咸)》有删改)
(注解)①钩校:探究查对。②辜榷:垄断、侵占。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言事,刺讥近臣   刺讥:指责
B.于是石显微伺知之   微伺:暗中探察
C.然操持掾史  操持:筹划,料理
D.与翟方进有隙,咸坐免    坐免:因……牵连被罢官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抗直,数言事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
B.父乃不复言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
D.髡为城旦,因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理解: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
B.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
理解:陈咸多次议论石显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
C.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理解:朱云探听并等候裁决,皇帝命朱云上书申诉自己的情况
D.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
理解:红阳侯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明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
【小题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陈咸开始对父亲所谓的“教戒”很反感,后来他却也贿赂权贵。
B.陈咸被髡首罚做苦工,是因为他在执法时滥杀无辜,施法严苛。
C.陈咸任南阳太守时对境内大户与下属均严治,可自己生活奢侈。
D.陈咸晚年为官,因为与翟方进有矛盾,先后多次被其奏请免职。
【小题6】文中写陈咸仕途数起数伏,后被发回故郡,最终“以忧死”。
(1)请用一个成语或熟语形容陈咸的结局。
(2)你如何看待陈咸的结局?请从下列《论语》选文中选取一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②子曰:“富与责,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
③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④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
⑤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1 10:16: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纯仁字尧夫,其始生之夕,母李氏梦儿堕月中,承以衣裾,遂生纯仁。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中皇佑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仲淹没,始出仕。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仓①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待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义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其人书于坐隅。熟寐而卒,年七十五,曰忠宣。

注:①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选自《宋史・范纯仁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B.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C.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D.毎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祝是官名,属太常寺,主管祭祀,是《周礼》中规定的儒教神职官员之一。
B.皇佑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C.尚书即尚书省,古代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三省”之一,主要负责审查诏令。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纯仁天资聪颖,学习非常刻苦。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讲解所学书本上的内容,成年以后仍然经常学习到深夜,以致油灯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
B.范纯仁一身正气,维护百姓利益。皇帝值宿卫士的马踏坏了庄稼,范纯仁抓捕一人处以杖刑,被上告朝廷,他义正辞严,最后皇上下诏释放了他。
C.范纯仁赈灾得力,深受百姓爱戴。他赈灾救济百姓,却被指责虚报救活人数,朝廷派人追査,百姓不忍心牵累范纯仁,虽秋季歉收仍争相归还粮食。
D.范纯仁为国荐才,毫无个人私心。为使有用之才不被朝廷错失,他举荐人才坚持公论,不使那些人才知道是他推荐的,惟愿朝廷不错失正直的人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
(2)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仓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垣崇祖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崇祖年十四,有干略,伯父豫州刺史护之谓门宗曰: “此儿必大成吾门,汝等不及也。”
初,崇祖遇太祖于淮阴,太祖以其武勇,善待之。崇祖谓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太祖践阼,谓崇祖曰:“我新有天下,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徙为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封望蔡县侯,七百户。
建元二年,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崇祖召文武议曰:“贼众我寡,当用奇以制之。当修外城以待敌,城既广阔,非水不固,今欲堰肥水却淹为三面之险,诸君意如何?”众曰:“古来相承,不筑肥堰,皆以地形不便,积水无用故也。若必行之,恐非事宜。”崇祖曰:“卿见其一,不识其二。若舍外城,贼必据之,外修楼橹,内筑长围,四周无碍,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守郭筑堰,是吾不谏之策也。”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虏众由西道集堰南,分军东路肉薄攻小城。崇祖著白纱帽,肩舆上城,手自转式。至日晡时,决小史埭。水势奔下,虏攻城之众,漂坠堑中,人马溺死数千人,众皆退走。
初,崇祖在淮阴见上,便自比韩信、白起,咸不信,唯上独许之。及破虏启至,上谓朝臣曰:“崇祖许为我制虏,果如其言。其恒自拟韩、白,今真其人也。”进为都督号平西将军,增封为千五百户。崇祖闻陈显达李安民皆增给军仪,启上求鼓吹横吹。上敕曰:“韩、白何可不与众异!”给鼓吹一部。
世祖即位,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在东宫,崇祖不自附结。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永明元年四月九日,诏曰:“垣崇祖猜贰滋甚,志兴乱阶,随与荀伯玉驱合不逞……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死时年四十四。子惠隆,徙番禺卒。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六·垣崇祖》,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虏遣伪梁王郁豆眷及刘昶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   寇:入侵,侵犯
B.表里受敌,此坐自为擒。 坐:犯罪
C.世祖以崇祖心诚不实,衔之    衔:心怀不满
D.垣崇祖猜贰滋甚     贰:有二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世祖都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有时又称为“太守”。
C.“卿”字在古代有多种用法,可以是对人的尊称;文中用于古代上级称下级。
D.东宫是古代汉族政权宮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崇祖年少时就很有才干,他的伯父称赞他将来必成大器,光耀门楣,还说族中的其他弟子都比不上他。
B.垣崇祖有眼光能识人,他看出太祖并非池中之物,认定太祖会是他的君主,于逻对太祖表现忠诚,太祖称帝后,他被拜官封侯。
C.垣崇祖富有军事才能,他力排众议战胜敌人,后来受到皇帝的褒奖加官进爵,但是他不满足于此,自比韩信白起要求皇帝增配礼乐仪仗,说明他有些恃才傲物,爱慕虚荣。
D.垣崇祖没有亲附巴结太子,太子即位后认为他有二心,对他猜疑不满,给他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处死了他。他的儿子也被流放到番禺,死也那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
(2)除恶务本,刑兹罔赦.便可收掩,肃明宪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不止,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即指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C.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D.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小题2】下列对有关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古代史书还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等体例。本文和课文《鸿门宴》都是《史记》中有名的篇章。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D.春秋时期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调用军队的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六十万大军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赐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2)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