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蒋冕,字敬之,全州人,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太子出阁,兼司经局校书。进礼部尚书。冕清谨有器识,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近幸冒边功,大行升赏,冕及梁储亦廕锦衣世千户。两人力辞,乃改文萌。
帝之以“威武大将军”行边也,冕时病在告,疏谏曰:“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不报。加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帝崩,与杨廷和协诛江彬。
世宗即位,议定策功,加伯爵,固辞。改萌锦衣世指挥,又辞。乃萌五品文职,仍进一阶。御史张鹏疏评大臣贤否,请罢冕。冕遂求去。朝议不平,诸给事、御史皆言其不可去。帝乃命鸿胪谕留,再下优诏,始起视事。嘉靖三年遣官织造江南,命冕草敕。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帝责其违慢,冕引罪而止。
“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与廷和等力争之。帝始而婉谕,继以谯让,冕执议不回。及廷和罢政,冕当国,帝愈欲尊崇所生。逐礼部尚书汪俊以怵冕,而用席书代之,物情甚沸,冕乃抗疏极谏。因力求去。未几,乞体。帝益不悦,遂令驰传归,给月廪、岁夫如制
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世宗初,朝政虽新,而上下扞格弥甚,冕守之不移。代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明伦大典》成,落职闲住,卒。谥文定。
(选自《明史•蒋冕传),有删改)
(注)大礼:明世宗是武宗的堂弟,继承皇位后,发生了关于以谁为世宗皇父(宗法意义上的父亲)的问题,蒋冕等人认为世宗应界崇武宗为皇父,反对世宗尊崇其生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B.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C.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D.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礼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职事,长官是礼部尚书。
C.五品,官职的等级。古代把官员分为九品,九品最高,一品最低,历代沿用,各代略有差异。
D.伯爵,指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世两位多有变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冕不贪功劳。他清廉递慎,有才华学识,有人谎报功劳,皇帝大举行赏,他也被封为锦衣世千户,但他推辞,改为文职。
B.蒋冕遭到非议,御史张鹏评论大臣是否贤能。请求罢免蒋冕,朝廷很多官员不同意张鹏的意见,皇帝也有意留下蒋冕。
C.蒋冕直言进谏。朝廷发生“大礼”之争,他的意见和皇帝相背,他不顾皇帝的劝告甚至呵斥,坚持己见,皇帝只好用席书代替他的职务。
D.蒋冕忠诚正直。他在正德政治混乱时期,有纠正辅佐之功;世宗时,朝廷纷争不断。他却守志不渝;他因故离职后,得到很高的评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
(2)帝益不悦,遂令驰传归,给月廪、岁夫如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1 11:26: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浃,宇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准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古代监察官,历来负责纠察弹劾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C.兵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藉、兵械、军令等。
D.谥,古代帝王、官员等死后,由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给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将其抓捕革职;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魏应召。
C.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罚,最后被革职为民。
D.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甚有口碑。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2)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顺八年进士。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籴费。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旋命巡抚贵州。明年为大理卿,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天下。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书。寻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贵州军务,讨普安贼妇米鲁。时镇守中官杨友、总兵官曹恺、巡抚钱钺共发兵讨鲁,大败于阿马坡。都指挥吴远被执,普安几陷。友等请济师,乃以命轼。轼未至,而友等遣人招降。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贼势日炽。右布政使闾钲,按察使刘福,都指挥李宗武、郭仁、史韬、李雄、吴达等死焉。轼至,以便宜调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八万人,合贵州兵,分八道进,使致仕都督王通将一军。十五年正月,参将赵晟破六坠寨。贼遁,过盘江。都指挥张泰等渡江追击,指挥刘怀等遂进解安南卫围,而恺、通及都指挥李政亦各破贼寨。贼还攻平夷卫及大河、扼勒诸堡,都御史陈金以云南兵御之。贼遁归马尾笼寨。官军聚攻益急,土官凤英等格杀米鲁,余党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贼寨千余,斩首四千八百有奇,俘获一千二百。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连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复请。诏加太子太保。赐敕乘传归。卒,赠太保,谥襄简。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B.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C.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D.捷闻/帝大喜/嘉劳/召还京赐/赉有加/录功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封、除、举等。
B.“入”在文中是“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而京官调任地方官则用“出”。
C.“户部”是“六部”之首,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户籍财经祭祀等事务。
D.“乘传归”在文中指乘坐驿车告老还乡,这是皇帝给予退休臣子的一种殊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轼判案能力很强。他担任大理右评事一职时,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多人洗血了冤情。
B.王轼关心民生疾苦。在发生饥荒时,他请求拨官银十万两作为买粮的费用。
C.王轼用兵有方。讨伐普安贼妇米鲁时,他根据当时形势布置作战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
D.王轼深受重用。他曾受命与刑部一起制定条例,因有战功受重赏,最后因病请求退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
(2)贼扬言欲降,阴拥众攻围普安、安南卫城,断盘江道,又乘间劫友,贼势日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吏部主事,进员外郎。六年冬,京师地震,上陈时政阙失。忤旨,不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吏部已议留,帝竟以前疏故,黜为平阳通判。迁浙江佥事,辖杭、严二府。宸濠令内竖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其仪宾托进贡假道衢州,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主市舶,张玉管营造。爪牙四出,民不聊生。邦奇疏请禁止,又数裁抑堂。
邦奇闵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作歌哀之。堂遂奏邦奇沮格上供,作歌怨谤。帝怒,逮至京,下诏狱。廷臣论救,皆不听,斥为民。起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居四年,引疾归。中外交荐,以故官起督河道。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拜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致仕归。三十四年,陕西地大震,邦奇陨焉。赠太子少保,谥恭简。邦奇尝庐居,病岁余不能起。邦靖药必分尝,食饮皆手进。后邦靖病亟,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及殁,衰绖蔬食,终丧弗懈。乡人为立孝弟碑。
(选自《明史·韩邦奇传》,有删改)
注 ①正德二年,宁王朱宸濠贿赂宦官,密谋起兵。②内竖:指宦官。③仪宾: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玄孙女婿的统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B.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C.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D.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例如“除臣洗马”;“除”在文言文中与“迁”“拜”“授”等意思相同。
B.“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刑部”为六部之一,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其主官称为刑部尚书。
D.“庐居”也称“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在其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服丧的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邦奇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京师发生地震之后,邦奇上书指出了当时政治上的弊端,违背了皇帝的心意,没有得到回复,后来还因此遭到贬黜。
B.韩邦奇恪尽职守,遇事明察秋毫。他任浙江佥事时,识破了宁王朱宸濠的奸计,遣散了聚集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严词拒绝了朱宸濠仪宾假托进贡借道衢州的请求。
C.韩邦奇为民请命,同情关心百姓。王堂等四名宦官的爪牙四处搜刮,弄得民不聊生,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并作诗表达对宦官为害百姓的忧虑。
D.韩邦奇以孝悌为重,兄弟感情深厚。他因病不能起床时,得弟弟周到照顾;后弟弟病重,他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三个月,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
(2)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B.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C.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D.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文中“成化二十年”“弘治七年”等属于年号纪年法。
B.朔,古代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C.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君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处指上奏疏。
D.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会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是怕劳民伤财,担心有其他变故,最终停止这件事。
C.邵宝为官正直,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管监督水路运输时,刘瑾独揽朝政,邵宝不与其来往,刘瑾发怒,要弹劾他。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2)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