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文忠,字彦诚,俊第八子也。王尝言诗,因问文忠能之乎,文忠曰:“吾少读书,惟知入则孝于亲,出则忠于君而已。诗非所学也。
至元八年侍进学士徒单公履欲秦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帝怒,召姚枢、许衡与宰臣廷辨。文忠自外入,帝曰:“汝日诵《四书》,亦道学者。”文忠对曰:“陛下每言:士不治经讲孔孟之道而为诗赋,何关修身,何益治国!由是海内之士,稍知从事实学。臣今所诵,皆孔孟之言,焉知所谓道学!而俗儒守亡国余习,欲行其说,故以是上惑圣听,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国之意也。”事遂止。
十一年,伐宋,民国供馈,文忠奏免常岁横征,从之。有旨徙大都猎户于郢中,文忠奏止之。又请罢官鬻田器之税,听民自为。时多盗,诏犯者皆杀无赦。在处系囚满狱。文忠言:“杀人取货,与窃一钱者均死,惨黩莫甚,恐乖陛下好生之德。”敕革之。或告汉人殴伤国人,及太府监属卢甲盗剪官布帝怒,命杀以惩众。文忠言:“今刑曹于囚罪当死者,已有服辞,犹必详谳,是岂可因人一言,遽加之重典!宜付有司阅实,以俟后命。”乃遣文忠及近臣突满分核之,皆得其诬状,逐诏原之。帝因责侍臣曰:“方朕怒时,卿曹皆不敢言。非董文忠开悟朕心,则杀二无辜之人,必取议中外矣。”因赐文忠金尊,曰:“用旌卿直。”裕宗亦语宫臣曰:“方天威之震,董文忠从容谏正,实人臣难能者。”太府监属奉物诣文忠泣谢曰:“鄙人赖公复生。”文忠曰:“吾素非知子,所以相救于危急者,盖为国平刑,岂望子见报哉!”却其物不受。
十八年,是冬十月二十有五日,鸡鸣,将入朝,忽病仆,帝遣中使持药投救不及,遂卒,甚悼惜之,赙钱数十万。后制赠元禄大夫、可徒,封寿国公,谥忠贞。
(远自《元史·重文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
B.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
C.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
D.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在古代有宫殿的台阶下、对帝王的尊称等意思,文中的“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
B.“《四书》”是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C.“诏”即告知之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D.“谥”即谥号,是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忠从容应答,规劝有方。皇帝说他是道学家,他说自己受孔孟教导,不明道学。有俗儒想上奏行贡举,他据理力劝皇帝不要被迷惑,贡举终作罢。
B.董文忠为民请命,得到恩准。在朝廷攻打宋朝,老百姓因供应军队粮饷而困乏之际,董文忠上奏请求免去每年过分征收的赋税,皇帝批准了他的意见。
C.董文忠劝谏帝王,依法治国。皇帝曾令要将被举报的打伤蒙古族人的汉人和偷剪官布的人杀了示众。董文忠劝皇帝交有关部门查证,皇帝派文忠查明了冤情。
D.董文忠敢于进言,受到褒奖。为表彰董文忠耿直进言,皇帝赐予董文忠金杯。裕宗曾对臣子们说,董文忠能在皇帝震怒时从容规劝,非一般人臣能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少读书,惟知入则孝于亲,出则忠于君而已。诗非所学也。
(2)吾素非知子,所以相救于危急者,盖为国平刑,岂望子见报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3 01:1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令于兽门馆读书。
入隋,为长安令,数条奏便宜。后为王世充太子太保,与豆卢行褒戍襄阳。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洛阳平,世长始与豆卢行褒归,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且武功旧人,乱离以来,死亡略尽,唯臣得见太平。若杀之,是绝其类。”帝笑释之。授玉山屯监。与语平生,调之曰:“卿自谓佞邪,直邪?”对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为背贼归我?”对曰:“洛阳平,天下为一,臣智穷力竭,乃归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据汉南,尚为勍敌。”帝大笑,嘲曰:“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长曰:“名长意短,诚如圣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诏。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臣举汉南以归,唯蒙屯监。”帝悦,拜谏议大夫。世长有机辩大率如此。
从猎泾阳,大获。帝入旌门,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曰:“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帝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邪?”曰:“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侍宴披香殿,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邪?”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今乃即其宫加雕饰焉,欲易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长简率无威仪。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市,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不胜痛,呼而走,观者咸以为笑,议者方称其诈。
……
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后出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赞曰: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忤情。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乃诡云炀帝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五伯疾其诡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D.欲易其乱,得乎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世长有机辩”的一组是(   )
①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
②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
③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④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
⑤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
⑥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苏世长少小爱读书,有胆魄,十余岁就上书皇上,谈治国之道,深受周武帝赏识。后历经隋唐两代,以机辩敢谏著称。
B.苏世长曾出使突厥,与突厥首领抗争,拒绝对方索礼的要求,朝廷认为他勇敢。
C.苏世长在陕引咎自挞,围观的人讥笑议论他诡诈,他不能忍受人们的讥笑议论,就逃跑了。
D.作者认为苏世长敢于进言,且多被采纳,而后来不少人进谏却多遭斥责,是时代情况不同了,而非劝谏技巧有高低。
【小题4】将上文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4分)
 
(2) 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从义,其先沙陀部人。父绍古,事后唐武皇忠谨,特见信任,赐姓李氏。绍古卒,从义才总角,庄宗畜于宫中,与诸子齿。明宗与绍古同事武皇,情好款狎,即位,以从义补内职,累迁内园使。

晋天福初,始复姓郭氏。坐事出为宿州团练副使。丁内艰北归,遂家太原。汉祖在镇表为马步军都虞候屡率师破契丹于代北及建大号从义首赞其谋擢郑州防御使充东南道行营都虞候,领首军自太行路渡河。

汉祖入汴,以为河北都巡检使。赵思绾之叛,为行营都部署,赐戎装、器仗、金带。师至永兴,围其城,即以从义为永兴军节度。思绾粮尽,城中人相食,从义系书矢上射入城中,说思绾令降,仍表于朝廷,许以华州节制。隐帝从其计,即遣使谕思绾,思绾开门纳款。翌日,从义具军容入城,憩候馆中,思绾入谒,即令武士执之,并其党三百余人悉斩于市,以功加同平章事。世宗将征刘崇,从义适来朝,因请扈从,世宗甚悦,改天平军节度,即令从符彦卿破契丹于忻口。师还,以功加兼中书令。及世宗自迎銮至泗州,见于行在。恭帝即位,加开府阶。

宋初,太祖征扬州,从义迎谒于路,愿扈从,不允。开宝二年,改左金吾卫上将军。逾年,上章请老,拜太子太师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三,赠中书令。

从义有谋略,多技艺,尤善飞白书。从义善击球,尝侍太祖于便殿,命击之。从义易衣跨驴,驰骤殿庭,周旋击拂,曲尽其妙。既罢,上赐坐,谓之曰:“卿技固精矣,然非将相所为。”从义大惭。

初,思绾之叛也,巡检使乔守温遁去,姬妾悉入思绾。思绾败,从义尽取之,守温诣从义求其爱妾,虽不敢拒,而心衔焉,遂发守温逃遁事,坐弃市,人皆冤之。

(节选自《宋史·郭从义传》)

(注)后唐武皇,指李克用,其子后唐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建国时, 追尊他为后唐武皇。明宗李嗣源,李克用的养子,后唐第二位皇帝。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之后是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庙号太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祖在镇/表为马步军/都虞候屡率师破契丹于代北/及建大号/从义首赞/其谋擢郑州防御使/充东南道行营都虞候
B.汉祖在镇/表为马步军/都虞候屡率师破契丹/于代北及建大号/从义首赞其谋/擢郑州防御使/充东南道行营都虞候
C.汉祖在镇/表为马步军都虞候/屡率师破契丹于代北/及建大号/从义首赞其谋/擢郑州防御使/充东南道行营都虞候
D.汉祖在镇/表为马步军都虞候/屡率师破契丹/于代北及建大号/从义首赞/其谋擢郑州防御使/充东南道行营都虞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是指古时儿童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后代指儿童时代。《诗经·氓》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之句。
B.“丁内艰”指遭逢母丧,遭逢父丧谓丁外艰。古代朝廷官员遇到父母丧事,必须回祖籍守丧,称丁艰或丁忧。
C.“开宝二年”是帝王年号纪年。古人纪年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两种,《赤壁赋》中“壬戌之秋”是干支纪年。
D.“致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吏制度。致是达到,致仕即达到某官职。常见的称谓还有“致事”“致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从义有谋略,设计平定叛乱。他把书信绑在箭上射入城中劝降,并上表皇帝许赵思绾以官职,皇帝采纳了他的计策。
B.郭从义有战功,得到多位君主的重用。他多次随王伴驾,征讨立功,先后官至节度使,兼中书令,左金吾卫上将军等。
C.郭从义多才艺,擅长飞白书和击球。有一次他在太祖面前大显身手,更衣骑驴表演击球,腾挪击打,技艺精妙。
D.郭从义性忠厚,秉正执法公允裁断。他处理乔守温遁逃之事,持重而谨严,敦厚而公正,使人信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兴裔,字光锡,初名兴宗。祖翼之,陆海军节度使。父蕃,和州防御使。兴裔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貲,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累至江东路钤辖。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且言都统及马军帅皆非其人。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加遥领高州刺史。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海寇倏去忽来,调兵常无及,兴裔请置澳长,寇至径率民兵御之。又言禁兵事艺不精,多充私役,乞行禁止。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儿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阙,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来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年七十四,赠太尉,谥忠肃。
(选自《宋史·郑兴裔传》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货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B.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C.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D.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古代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职务,文中“遥领高州刺史”的“领”即为此意。
B.请祠,宋初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自请任祠禄官,以处闲散之地,亦称乞祠、丐祠。
C.丁母忧,遭遇母亲去世。按照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得为官。
D.除,与“迁”同义,指官员升迁。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的“除”即此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兴裔孝亲爱宗,心地善良。叔父给他钱财,他建议用来帮助族人;叔父去世之后,他辞掉官职以感恩、追思。
B.郑兴裔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他不同意治行宫、改盐策,认为都统等人不称职,请求禁止把禁军作为私家劳工。
C.郑兴裔廉洁奉公,嫉恶如仇。他创设规定条目,分发各个州县,整顿全国吏治;谢绝相邻州县之间互送礼物。
D.郑兴裔关爱百姓,兴利除弊。他任职扬州时为消除火患让百姓建砖瓦房,奏请朝廷免除百姓债务,并修建学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
(2)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登进士第,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职方员外郎。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忤,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终始不少变。从愈游者,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时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曰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颇能诱厉 / 后进馆之者/ 十六七 / 虽晨炊不给 / 怡然不介意
B.颇能诱厉后进 / 馆之者十六七/ 虽晨炊不给/ 怡然不介意
C.颇能诱厉/ 后进馆之者/ 十六七虽晨炊/ 不给怡然不介意
D.颇能诱厉后进/ 馆之者十六七/ 虽晨炊/ 不给怡然不介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为贬官,“右迁”表示升官之意,
C.最后一段写张籍最终考中科举为官。在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吏部。
D.谥号,指皇帝或有功之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祖上曾经有功爵,到了父辈没了功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很刻苦的学习儒家经典,最终考中了进士。
B.韩愈说话直率,品德正派,不善于处理世俗的人情交际。德宗晚年朝廷政务纷乱,宰相也不负责。韩愈写文章极力批判,皇上反而把他从京官贬为连州山阳县令。
C.韩愈上书反对迎接佛骨,宪宗怪其狂妄,将其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了潮阳上表谢罪。皇帝感动后悔又想重新启用他,但因宰相皇甫镈讨厌韩愈的刚直,奏言阻扰,最终改授韩愈袁州刺史。
D.韩愈喜欢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对经常和自己一起出游的孟郊、张藉二人更是极力推荐,使二人都考取了功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愈言讦忤,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项王已约,乃引兵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引兵而东归解,涣散,松弛
B.楚兵食尽罢,通“疲”,疲惫
C.以舒屠六,九江兵举,“尽”的意思
D.歌数阕,美人之和,应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诸侯皆附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至固陵,信、越之兵不会  秦王还柱
c.楚兵破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D.不能,事未可知也 哙带剑拥盾入军门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②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③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④大司马周殷叛楚
⑤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⑥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⑥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4分)
(2)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4分)
(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