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入为刑部郎中。历知潞安、开封二府。迁陕西副使。进右参政。宁羌贼起,会兵讨平之。迁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皆在陕西。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三十二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俺答诸部岁扰边,应春言:“诸边间谍不通,每寇入莫测其向,我则无所不备。兵分势孤,往往失事。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乃定赏格以请。帝立从之。其秋,寇大入延绥,杀掠五千余人。应春督诸将邀击,获首功二百四十,以捷闻。而巡按御史吉澄极言败状。帝竟录应春功,官其一子。明年罢宣、大总督苏佑,以应春代。时秋防将届,代应春者江东未至,令仍旧任。套寇数万人屯宁夏山后,先遣骑五百余入掠。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逾月,寇别部入永昌、西宁,为守将所破。番人入镇羌,总兵官王继祖击败之,并赐应春银币。久之,寇五千骑犯环庆,为都督袁正所破,掠庄凉,守将邀斩百二十人,再予应春一子官。在镇数载,筑边垣万一千八百余丈,以花马池闲田二万顷给军屯垦,边人赖之。征拜南京户部尚书。论边垣功,进秩一等。旋召为刑部尚书,改户部。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迁官。漕政废弛,运艘多逋负,亦以应春言重其罚。岁余,致仕去。卒,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贾应春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B.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C.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D.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功,以斩获敌首计功。古代打仗主要依据士兵杀敌数量来赐予爵位或奖赏金银。
B.屯垦,指聚居垦荒。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政策,以军屯和民屯为主。
C.秩,原来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来又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户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全国赋税、户籍、田地、土木兴建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应春胸有谋略。针对边关各戍所各自备战,兵力分散、势力孤弱的问题,他提出建议,并定下奖赏标准,得到皇帝的应允。
B.贾应春军事才能出众。当敌寇大举入侵延绥时,贾应春率领将士半路迎击,痛击边寇,斩杀敌军二百多人,受到皇帝奖赏。
C.贾应春善于治军。他不仅屡立战功,镇边期间,还大量修筑边墙,让军队驻扎花马池开垦闲田,保障了边境安全,造福于民。
D.贾应春善理政务。针对国家费用不足的实际问题,贾应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下令凡是征收税费不足七成的官员不得升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
(2)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1:0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守备遵化,寇入马兰峪,参将陈乾被,擢永代。镇守蓟州。尽汰诸营老弱,听其农贾,取佣直给健卒,由是永所将独雄于诸镇。武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马谏。帝注视久之,笑而止。中路擦崖当敌冲,无城堡,耕牧者辄被掠。永令人持一月粮,营崖表,版筑其内。城廨如期立,乃迁军守之。录功,进署都督同知。

永上书为陆完请恤典,且乞宥议礼获罪诸臣。帝大怒,夺永官。巡按御史丘养浩言:“永 仁 以 恤 军 廉以 律 已 固 边 防 却 强 敌 军 民 安 堵 资 彼 长 城 闻 永 去 遮 道 乞 留 且 携 子 女 欲 遂 逃移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永竟废不用。永杜门读书,清约如寒士。久之,用荐佥韦南京前府。

辽东兵变。中官王永战败,辽东自军变后,首恶虽诛,漏网者众。悍卒无所惮,结党叫呼,动怀不逞。广宁卒佟伏、张镒等乘旱饥,倡众为乱,诸营军惮永无应者。伏等登谯楼,鸣鼓大噪,永率家众仰攻。千户张斌被杀,永战益力,尽歼之。

永畜士百余人,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辽东变初定,帝问将于李时。时荐永,且曰:“其家众足用也。”帝曰:“将须文武兼,宁专恃勇乎?”时曰:“辽土新定,须有威力者镇之。”至是,竞得其力。都御史王廷相言:“永善用兵,且廉洁,宜仍用之蓟镇,作京师藩屏。”未及调,卒。辽人为罢市。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两镇并立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选自《明史·马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B.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C.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D.永仁以恤军/廉以律己/固边防/却强敌/军民安堵资彼/长城闻永去/遮道乞留/且携子女欲遂逃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又称为《左传》,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劾,即弹劾,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弹劾”的含义不同。
C.中官是古代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也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一人。文中的“中官”是宦官的意思。
D.祠,文中指祠堂,祠堂可以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而修建的房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永治军有方,足智多谋。他淘汰军中老弱者,扶持健壮者,所带部队称雄各军镇;他面对特殊地理位置,采取针对性防御措施,立下功劳。
B.马永敢于进谏,善于用人。他劝谏皇帝不要出塞,被皇帝接受;他替陆完说话触怒皇帝;他善于识人,所提拔的人后来大多有出息。
C.马永拥有威力,奋力平叛。辽东兵变被平定后,形势复杂,佟伏等人趁机作乱,军队因害怕马永而无人响应,马永率家兵平定叛乱。
D.马永文武兼备,被人称赞;他养了一百多个西北勇士,李时认为他文武兼备,有威力,应镇守辽地;王廷相认为他善于用兵,而且廉洁,应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徒感国士知,欲效区区之报。祈曲赐优容,俾还镇。
(2)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惟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擅政:独揽国政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 得罪:冒犯
C.刑部束奏事不实 坐:判处
D.衰病侵寻     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官”,明朝时为各府的佐官。“除徽州推官”,即授予徽州推官的职位。
B.“夺渊、侨俸”,即停止发放闻渊、屠侨的俸禄。“夺俸”,停止发放官员的俸禄。
C.“诏狱”,文中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案件;古代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才审理。
D.刑部,“六部”之一,主管司法刑狱,其最高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B.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服丧期满后,召为都给事中,又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以后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张衡传》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礼科都给事中胡汝宁倾邪狡猾,累劾不去。从吾发其奸,遂调外。时当大计,从吾严逻侦,苞苴绝迹。
二十年正月,抗章言:“陛下郊庙不亲,朝讲不御,章奏留中不发。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近颂敕谕,谓圣体违和,欲借此自掩,不知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陛下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违,辄毙杖下,外庭无不知者。天下后世,其可欺乎!愿陛下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可恃,勿以将来危乱为可忽,宗社幸甚。”帝大怒,欲廷杖之。会仁圣太后寿辰,阁臣力解得免。寻告归,起巡长芦盐政。洁己惠商,奸宄敛迹。既还朝,适帝以军政大黜两京言官。从吾亦削籍,犹以前疏故也。
从吾生而纯悫,长志濂、洛之学,受业许孚远。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家居二十五年。光宗践阼,起尚宝卿,进太仆少卿,并以兄丧未赴。俄改大理。
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给事中朱童蒙遂疏诋之。从吾言:“宋之不竞,以禁讲学故,非以讲学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经》,天子经筵,皇太子出阁,皆讲学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则不为,可乎?先臣守仁,当兵事倥偬,不废讲学,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而为此也。”因再称疾求罢,帝温诏慰留。而给事中郭允厚、郭兴治复相继诋元标甚力。从吾又上言:“臣壮岁登朝,即与杨起元、孟化鲤、陶望龄辈立讲学会,自臣告归乃废。京师讲学,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为诟厉。”因再疏引归。
四年春,起南京右都御史,召拜工部尚书。会赵南星、高攀龙相继去国,连疏力辞,予致仕。明年秋,魏忠贤党张讷疏诋从吾,削籍。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乃毁书院,曳先圣像,掷之城隅。从吾不胜愤悒,得疾卒。崇祯初,复官,赠太子太保,谥恭定。
(原文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B.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C.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D.试观戊子以前/四裔效顺/海不扬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变人妖叠出/累告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言官又称谏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统治者既然把特权赋予言官,也就会对言官的政治素质提出特别的要求。正如宋代司马光所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
C.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按照封建礼法,官员欲退,则皇帝必称社稷所倚而加以挽留,官员则以不能阻塞后人予以坚持,反复数次之后,皇帝不再勉强,以优厚待遇让官员回乡安度晚年。“乞骸骨”“丁忧”也可理解为告老还乡,退休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从吾向上奏说皇帝不理朝政,祸乱四起,而皇帝还闭目塞听,掩耳盗铃般,身边之人稍有不慎,就招致重责。希望皇帝能以江山社稷为重。
B.冯从吾性格纯朴诚实,受业于许孚远。罢官归家后,研读先贤著作,加之以修习,有好大成就。在家中一呆就是二十五年,直至光宗登基再次为官。
C.冯从吾与邹元标创建了首善书院,召集志同道合者在这里讲学。并以宋朝能强盛和王守仁坚持讲学为例,强有力地反驳那些诋毁讲学与书院的官员们。
D.魏忠贤党人上书诋毁冯从吾。不仅如此,更有甚者,后来派人搜查冯从吾等人的罪证,查无实证,便毁掉了书院,推倒圣贤塑像。冯从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最终因此得病离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
(2)乡人王绍徽素衔从吾,及为吏部,使乔应甲抚陕,捃摭百方,无所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弼,其先定远人,后徙临淮。善用双刀,号”双刀王”,初结乡里,依三台山树栅自保。逾年,帅所部来归。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擢元帅。下兰溪、金华、诸暨。援池州,复太平,下龙兴、吉安。大战鄱阳,邀击陈友谅于泾江口。从平武昌,还克庐州。拔安丰,破襄阳、安陆。取淮东,克旧馆,降士诚将朱暹,遂取湖州。迁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
进围平江,弼军盘门。士诚亲帅锐士突围,出西门搏战,将奔常遇春军。遇春分兵北濠,截其后,而别遣兵与战。士诚军殊死斗。遇春拊弼臂曰:“军中皆称尔健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曰:“诺。”驰骑,挥双刀奋击。敌小却。遇春帅众乘之,吴兵大败,人马溺死沙盆潭者甚众。士诚马逸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自是不敢复出。吴平,赏赉甚厚。
从大军征中原,下山东,略定河南北,遂取元都。克山西,走扩廓。自河中渡河,克陕西,进征察罕脑儿,师还。洪武三年,授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十一年副西平侯沐英征西番,降朵甘诸酋及洮州十八族,杀获甚众。论功,封定远侯,食禄二千石。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至大理,土酋段世扼龙尾关。弼以兵由洱水趋上关,与沐英兵夹击之,拔其城,擒段世,鹤庆、丽江诸郡以次悉平。加禄五百石,予世券。二十年,以副将军从冯胜北伐,降纳哈出。明年复以副将军从蓝玉出塞。深入不见敌,玉欲引还。弼持不可,玉从之。进至捕鱼儿海,以弼为前锋,直薄敌营。走元嗣主脱古思帖木儿,尽获其辎重,语在玉传。二十三年奉诏还乡。二十五年从冯胜、傅友德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同召还,先后赐死。爵除。
(节选自《明史·王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B.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C.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土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D.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人常将“中国”“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B.洪武,年号,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古人将它与“干支纪年法”并行纪年。
C.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专权世代相传,“世袭指挥使”指世代可继续担任指挥使。
D.世券,又称铁券,世代享受某些特权的凭证,帝王常将它赐给身边宠爱的妃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弼武艺高强,善于打仗。他擅长使用双刀,有“双刀王”之称,太祖提拔他任元帅,先后攻下兰溪、金华、诸暨、太平、龙兴、吉安。
B.王弼战功赫赫,屡受赏赐。他在围攻平江时立下战功,后来得到了丰厚奖赏;在随沐英、傅友德等讨伐西番、云南后,他被封为定远侯,食禄二千石。
C.王弼屡辅主将,平定边疆。他以副将军身份跟从冯胜北伐,收降纳哈出;又以副将军身份跟从蓝玉出塞,担任前锋,赶走了脱古思帖木儿。
D.王弼奉诏返乡,赐死削爵。他奉诏还乡后,跟随冯胜,傅友德到山西、河南选练士兵,皇帝将三人同时召还京城,将他们赐死并剥夺了爵位。
【小题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春帅众乘之,吴兵大败,人马溺死沙盆潭者甚众。
(2)弼以兵由洱水趋上关,拔其城,擒段世,鹤庆、丽江诸郡以次悉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旧加大,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小题2】下列选项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仕”,也作“致事”“致政”“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但不可以提前退休。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
C.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
D.《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B.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C.巡抚程信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
D.成化元年,程信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佥都御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2)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