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惠,字德施,吴国富阳人,吴豫章太守贲曾孙也。父祖并仕吴。惠口讷,好学有才识,州辟不就,寓居萧沛之间。永宁初,赴齐王冏义,讨赵王伦,以功封晋兴县侯,辟大司马户曹掾,转东曹属。冏骄矜僭侈,天下失望。惠献言于冏,讽以五难、四不可,劝令归籓,辞甚切至。冏不纳。惠惧罪,辞疾去。顷之,冏果败。成都王颖荐惠为大将军参军、领奋威将军、白沙督。是时,颖将征长沙王乂,以陆机为前锋都督。惠与机同乡里,忧其致祸,劝机让都督于王粹。及机兄弟被戮,惠甚伤恨之。时惠又擅杀颖牙门将梁俊,惧罪,因改姓名以遁。
后东海王越举兵下邳,惠乃诡称南岳逸士秦秘之,以书干越。越省书,榜道以求之,惠乃出见。越即以为记室参军,专职文疏,豫参谋议。除散骑郎、太子中庶子,复请补司空从事中郎。越诛周穆等,夜召参军王廙造表,廙战惧,坏数纸不成。时惠不在,越叹曰:“孙中郎在,表久就矣。”越迁太傅,以惠为军谘祭酒,数谘访得失。每造书檄,越或驿马催之,应命立成,皆有文采。除秘书监,不拜。转彭城内史、广陵相,迁广武将军、安丰内史。以迎大驾之功,封临湘县公。
元帝遣甘卓讨周馥于寿阳,惠乃率众应卓,馥败走。庐江何锐为安丰太守,惠权留郡境。锐以他事收惠,下人推之,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丧还乡里,朝廷明其本心,追加吊赙。
【小题1】下列对文中华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却的一项是  (   )
A.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
B.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
C.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
D.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官吏。
B.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C.掾,原味佐助的意思,与后面的“属”意思相近,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D.除:撤职。古代汉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改,改任官职;调、徙、转,调动官职;拜、授、封,授予官职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惠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祖都在吴国做过官,虽然孙惠小时候不大会说话,但是还是得到地方官员的推荐。
B.成都王攻打长沙王时,任命孙惠的老乡陆机为前锋都督。孙惠担心这样会给陆机带来灾祸,劝他把官位让给别人,陆机不听,最终被杀,孙惠因此很嫉恨他。
C.东海王诛杀周穆时,让王廙写奏章,王廙因为害怕,弄坏了好几张纸也没有写成,这时候,东海王认为,如果孙惠在,早就写完了。
D.虽然孙惠最后擅杀何锐,但是朝廷并没有因此治他的罪,反而在他死后追加了吊唁并送给财物,目的是表明他的忠心。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献言于冏,讽以五难、四不可,劝令归籓,辞甚切至。
(2)惠乃诡称南岳逸士秦秘之,以书干越。越省书,榜道以求之,惠乃出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4 05:1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史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自相训勖,少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胧雅相钦重。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褥,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除少府卿,出为蜞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馬,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米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B.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C.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D.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艰,也称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之意;遭遇母亲丧亊为丁母忧。丁,遭遇的意思。
B.加扑,意为施加鞭刑。扑在古代为鞭打的刑具,有长短之分,短的为敲,长的为扑。
C.刺史,最早为中央派到地方的监察官员,后为州一级军亊行政长官。这里指后者。
D.卒,死亡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一般人死亡就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就愤得写文章,年少孤苦贫穷,读书学习毫不倦怠。大雪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却沉醉于学习不知疲倦。
B.江革忠贞不渝。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在魏人威逼利诱下,誓死忠君。魏人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刚强正直。他赏罚严明,百姓安定,官吏害怕,朝宴时对于不合格的官员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只好称病返乡。
D.江革为官清廉。门生故吏的馈贈,百姓送行的礼物,他一概不收;返朝时不接受定做新船;身旁没有侍妾,家徒四壁,深受世人敬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2)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府以抚绥之。四年,改汉州刺史。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开宝五年,知辽州。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淳化二年,徙知雄州。方与僚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仓卒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人服其量焉。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未几,召还,条陈边事,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五年,又知沧州。至道初,移雄州。三年,复知沧州,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谦。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节选自《宋史·安守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是古代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B.雍熙是宋太宗年号,雍熙年间最大的事件是宋太宗发动的雍熙北伐。
C.西戎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非华夏各族的泛称。
D.受禅又称禅让制,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守忠谨慎诚实,淡泊名利,处理政务简要平静,太祖驻守藩镇时,就一向优厚地对待他,太祖即位之后,更是常常优先任用他。
B.安守忠在蜀地任职时,能严以律己,为人诚实,为官清廉,由于战争刚刚平息,官府库藏的钱财不足,他便拿出自己的钱来贴补。
C.安守忠军事才能卓越,战功显赫,征伐太原,烧毁四十多寨,缴获牛羊数千头,但因不是主帅,所以很少有人知晓他参与了谋略。
D.安守忠熟悉边防事务,善于驾驭整个局面,面对军校的阴谋叛变,不仅有胆,而且有识,所以能处变不惊,在谈笑之间消除祸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
(2)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同类题3

阅读语段,回答下面小题。
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初谏官(____________)
(2)帝盛怒(____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与“面折廷争”中“面”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曰“殿上虎”
B.倘居其官,须目张胆
C.驼种树
D.日将暮,取儿
【小题3】文中体现刘安世忠诚正直的内容是: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小题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
D.“明目张胆”一词现在形容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做坏事,而在文中是指刘安世有胆识、敢作敢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参军。禄山已陷河间、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曰:“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出奇力战,遂收所陷之郡。令琦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寻拜殿中侍御史,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促办应卒,事无违阙。于是创立盐法,就山海井灶收榷其盐,官置吏出粜。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业者,免其杂徭,隶盐铁使,盗煮私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初,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行用之。及作相,又请更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与乾元钱及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既而谷价腾贵,饿殣死亡,枕藉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乾元二年十月,贬忠州长史,既在道,有告琦受人黄金二百两者,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期光以为此是琦伏罪也,遽奏之,请除名,配流夷州,驰驿发遣,仍差纲领送至彼。
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入迁太子宾客。属吐蕃寇陷京师,代宗幸陕,关内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未几,改京兆尹。车驾克复,专判度支,兼诸道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又加京兆尹,改户部侍郎。前后领财赋十余年。鱼朝恩伏诛,琦坐与款狎,出为处州刺史,历饶、湖二州。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B.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C.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D.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事参军”是官职名,其中的“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参谋,其职责是参谋军务。
B.“乾元重宝”是唐肃宗乾元年间由官方铸造发行的一种铜质货币,因其兑换率很高,故称“重宝”。
C.“配流”是我国古代把罪犯发配、流放到远地的一种程度很重的刑罚,早在唐代时就产生了。
D.“车驾”本义为马驾的车,后又指帝王的车,因而又把它作为帝王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琦很有为官才能,深得上级的信任和重视。他曾帮助太守贺兰进明收复失地,被唐玄宗授以重任。
B.第五琦对于各种交办和应急的事都处理得很好。他创立的盐法既没让老百姓增加赋税,也让皇上用度富足。
C.第五琦因为改革货币而遭受攻击。有人把饿死人的责任全推给他,因而他被贬官除名,发配夷州。
D.第五琦管理财赋的能力出众。他管理财赋十多年,曾被郭子仪任为粮料使,又曾被皇上任为户部侍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2)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信宿而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茶毕,命奴子与钱。羽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至陆羽公,始独简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
史载茶圣陆公,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时群雁为栖,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赞曰:“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万寿其昌!”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端正
B.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 优:优秀
C.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裴回:通“徘徊”
D.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诸寺 腹:怀揣,抱着
【小题2】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充的虚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貌寝,(虽)口吃而辩
B.婴而见弃(于)江干,瑟瑟就毙
C.翼覆之,(然)长鸣若晓人者
D.又占(以)《易》,得彖辞曰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古话说有人号称品性高洁,可表现却很糟糕,一定就是指陆羽这种人的。
B.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他)若跟人有约定,即使被再大的困难或危险阻挠,也会坚持前往。
C.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卖茶的商家按照陆羽的相貌制作成陶瓷人偶,像神灵一般供奉祭祀他。
D.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
现在写“茶”字,呈现的是“上面草字头,下面木字底,人在草木之间”的形态。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段甲侧重于写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文段乙则侧重于写他在事业上的主要贡献。
B.甲乙两段文字对陆羽姓名出处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对具体命名人的表述有所不同。
C.陆羽耻于削发,又不愿接受伶师一职,故几次逃离,最终专于读书、交流与著述。
D.陆羽孤傲,陪饮李季卿,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还写了《毁茶论》来宣泄不快。
【小题5】请根据甲、乙两则文字,概述陆羽为什么会被奉为“茶仙”或“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