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作弟子育。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
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之。羽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
优,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无何,亦遁去。古
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或交游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扁舟往来山寺,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诗,
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人买茶与器之足多者,赠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茶毕,命奴子与钱。羽羞之,更著《毁茶论》。
(乙)夫茶,始为“荼”,其属槚、蔎、茗、荈杂糅,囊括实繁。至陆羽公,始独简南国嘉木之曰茶者论之,崇其康药之效,净化之用,怡养之功,和平之德,专其名而定其义,著《茶经》,备述一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出、九略,且图谱之。书同形,事同旨,民皆曰茶,凡浙闽湘鄂滇黔所辖尤兴焉,于是茶道流布而茶艺张扬也。由是,以茶为生者众。
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草木之芽醒于春,如诗如画,人处焉,繁忙其事,亦静亦动,天合为一,寓大意于新绿,采秀色而可餐,妙不胜言也。由是观之,创此自然之道,文明之说,费倡广光大之心血,居未可磨灭之功者,非茶圣莫属也!
史载茶圣陆公,
婴而见弃江干,瑟瑟就毙。时群雁为栖,
翼覆之,长鸣若晓人者。智积方丈闻而拾之,
腹诸寺,日哺以米浆、面糊、茶汤之饮,竟活。
又占《易》,得彖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使姓陆,名羽,字鸿渐也。赞曰:“本乃凡贱,实为天骄;胎胞所生,竟同仙降。一羽之轻,百姓珍重;一叶之微,万寿其昌!”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危:端正 |
B.又耻削发,因亡去,匿为优 优:优秀 |
C.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 裴回:通“徘徊” |
D.智积方丈闻而拾之,腹诸寺 腹:怀揣,抱着 |
【小题2】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充的虚词,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貌寝,(虽)口吃而辩 |
B.婴而见弃(于)江干,瑟瑟就毙 |
C.翼覆之,(然)长鸣若晓人者 |
D.又占(以)《易》,得彖辞曰 |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古语云洁其行而秽其迹者,其羽之谓乎 古话说有人号称品性高洁,可表现却很糟糕,一定就是指陆羽这种人的。 |
B.与人期,虽阻于虎狼不避也 (他)若跟人有约定,即使被再大的困难或危险阻挠,也会坚持前往。 |
C.鬻茶家因羽形为瓷陶,神祀之 卖茶的商家按照陆羽的相貌制作成陶瓷人偶,像神灵一般供奉祭祀他。 |
D.今之书“茶”者,呈“人在草木”之形 |
现在写“茶”字,呈现的是“上面草字头,下面木字底,人在草木之间”的形态。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段甲侧重于写陆羽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文段乙则侧重于写他在事业上的主要贡献。 |
B.甲乙两段文字对陆羽姓名出处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对具体命名人的表述有所不同。 |
C.陆羽耻于削发,又不愿接受伶师一职,故几次逃离,最终专于读书、交流与著述。 |
D.陆羽孤傲,陪饮李季卿,不仅没有接受李的赏钱,还写了《毁茶论》来宣泄不快。 |
【小题5】请根据甲、乙两则文字,概述陆羽为什么会被奉为“茶仙”或“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