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惠,字德施,吴国富阳人,吴豫章太守贲曾孙也。父祖并仕吴。惠口讷,好学有才识,州辟不就,寓居萧沛之间。永宁初,赴齐王冏义,讨赵王伦,以功封晋兴县侯,辟大司马户曹掾,转东曹属。冏骄矜僭侈,天下失望。惠献言于冏,讽以五难、四不可,劝令归籓,辞甚切至。冏不纳。惠惧罪,辞疾去。顷之,冏果败。成都王颖荐惠为大将军参军、领奋威将军、白沙督。是时,颖将征长沙王乂,以陆机为前锋都督。惠与机同乡里,忧其致祸,劝机让都督于王粹。及机兄弟被戮,惠甚伤恨之。时惠又擅杀颖牙门将梁俊,惧罪,因改姓名以遁。
后东海王越举兵下邳,惠乃诡称南岳逸士秦秘之,以书干越。越省书,榜道以求之,惠乃出见。越即以为记室参军,专职文疏,豫参谋议。除散骑郎、太子中庶子,复请补司空从事中郎。越诛周穆等,夜召参军王廙造表,廙战惧,坏数纸不成。时惠不在,越叹曰:“孙中郎在,表久就矣。”越迁太傅,以惠为军谘祭酒,数谘访得失。每造书檄,越或驿马催之,应命立成,皆有文采。除秘书监,不拜。转彭城内史、广陵相,迁广武将军、安丰内史。以迎大驾之功,封临湘县公。
元帝遣甘卓讨周馥于寿阳,惠乃率众应卓,馥败走。庐江何锐为安丰太守,惠权留郡境。锐以他事收惠,下人推之,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丧还乡里,朝廷明其本心,追加吊赙。
【小题1】下列对文中华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却的一项是  (   )
A.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
B.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
C.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
D.惠既非南朝/所授常虑谗间/因此大惧/遂攻杀/锐奔入蛮中/寻病卒/时年四十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官吏。
B.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C.掾,原味佐助的意思,与后面的“属”意思相近,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D.除:撤职。古代汉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改,改任官职;调、徙、转,调动官职;拜、授、封,授予官职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惠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祖都在吴国做过官,虽然孙惠小时候不大会说话,但是还是得到地方官员的推荐。
B.成都王攻打长沙王时,任命孙惠的老乡陆机为前锋都督。孙惠担心这样会给陆机带来灾祸,劝他把官位让给别人,陆机不听,最终被杀,孙惠因此很嫉恨他。
C.东海王诛杀周穆时,让王廙写奏章,王廙因为害怕,弄坏了好几张纸也没有写成,这时候,东海王认为,如果孙惠在,早就写完了。
D.虽然孙惠最后擅杀何锐,但是朝廷并没有因此治他的罪,反而在他死后追加了吊唁并送给财物,目的是表明他的忠心。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献言于冏,讽以五难、四不可,劝令归籓,辞甚切至。
(2)惠乃诡称南岳逸士秦秘之,以书干越。越省书,榜道以求之,惠乃出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4 05:1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守村先生传
袁枚
圣人之道大而博,学者各以其学学圣人,要其至焉耳。后世河北宗郑,江左宗王,尚未闻其有所拘阂也。天下而崇宋儒,自元明始。于是高才生退有后言,且过激。人见其激也,又群惊为奇服怪民,而莫敢近焉。
乾隆甲戌,高先生守村访余于白下,年七十许,清臞蘁立,高睨而大谈,解孔孟,专挡抃宋儒。其所见亦未必尽是,要皆的的然有心得者。余洒然异之。别六年,陶明府京山从滇归,道先生守姚安事甚具。又十余年,蒋苕生太史来,贤先生不绝口。二人非妄誉人者,余亦信先生果奇男子也。
苕生授二石刻,曰:“此先生知平彝、剑川二州《德政碑》也。滇人不,序事不识体制,又过欲扬颂,如郗鉴见王导,意满口重,言殊不流。子其采而传之。”其一碑曰:先生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王师征乌蒙,运饷六千石,而民不知。理傜讼,可和者和之,可决遣者决遣之,罔不当。其一碑曰:征剑川粮,减额外公件银两若干。引老君山水溉西庄,亩收增数鬴。丈鹅雅场,清其界,酋夷皆拜曰:“从此百年无事矣。”呜呼!能奇其口,为无穷之闻,以存先生,然则碑愈俚,民情愈真。
想先生之经德哲,殆不愧其言者。先生亡已久,子弟才下,无所发明。门生故吏,又惧大于俗,不敢张其说。余闻而悲之。
夫犯众敌,抗令甲①,以追取圣人之心,此其志直和万世为一朝者,而卒之身甫殁,姓氏就湮;然则与夫庸庸然曹出曹入者,何以异也?天之所以生斯人,使独异于众人者,又何也?追忆当日,先生与余天涯一邂逅耳,岂料身后事余为存之!而余亦岂料十余年后,尚有先生两知己在耶?夫儒者闇然之学,原不为名计,而卒其所以常存于天地间者,又舍名曷以哉?嘻!古之人所以重后死者也。先生名为阜,铅山人。
注:①令甲:法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天下而崇宋儒 束:限制
B.滇人不文 文:文字
C.想先生之经德秉哲 秉:操持
D.又惧大忤于俗   忤:违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即江东,相当于现在的江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B.王师,朝廷的军队,如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体制,指一定的规则、制度,文中指文章的体裁、格式等。
D.门生,指亲授学业的学生。后考生得中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人见其激也,又群惊为奇服怪民,而莫敢近焉。
⑵追忆当日,先生与余天涯一邂逅耳,岂料身后事余为存之!
【小题4】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高守村为政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公事免官。父赐丧阕后,茂才,除巫令,迁交阯太守。

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耽玩《春秋》,为之注解。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苟彧书曰:“交阯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令之学,是非忿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其见称如此。

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鸣钟磬,备具威仪,笳萧鼓吹,车骑满道,胡人央毂焚烧香者常有数十。妻妾乘辎軿,子弟从兵骑,当时贵重,震服百蛮,尉他不足逾也。

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后燮遣吏张旻奉贡诣京都,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特复下诏拜安远将军,龙度亭侯。

后巨与恭相失,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怀异心,骘斩之。权加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燮遣子廞入质,权以为武昌太守,燮、壹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将。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权益嘉之,迁卫将军,封龙编侯,弟壹偏将军,都乡侯。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瑇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壹时贡马凡数百匹。权辄为书,厚加宠赐,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余岁,黄武五年,年九十卒。

(节选自《三国志·士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B.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C.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D.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古代推荐、荐举有才能的人,如“举孝廉不行”“举国上下”,这与下文“除巫令”的“除”意义不同。
B.书传,古时候一般指典籍、著作等,有时也专门指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传,则多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C.古今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不但是指经学研究时所持底本字体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对于经典内容阐释方面的差异而言的。
D.封,我国古时候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予亲属或臣僚,这与文中的“拜安远将军”中的“拜”意义是不相同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燮钟爱传统文化,学识渊博。士燮从少年时就研究《左氏春秋》,为官闲暇研习经传,兼通《春秋》《尚书》的古文、今文。
B.士燮器量宽容厚道,礼贤下士。士燮升任交阯太守后,中原地区的人有数百前往他那里避难或依附。
C.士燮通晓为官之道,政绩突出。袁徽在给荀彧的信中极力称赞士燮的治理才能,称赞他在大乱之中能使百姓们安居乐业。
D.士燮威望尊贵无比,但过于招摇。士燮兄弟们同时担任郡守期间,出入鸣钟响磬,礼仪完备齐全,车辆马匹等挤满了道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
(2)燮兄弟并为列郡,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子仪传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今构隳辱,宜当其辜。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由是中外翕然莫测。 
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他日,子弟焦列启谏。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诸子皆伏。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选自《太平广记·器量》,有删节)
【注】①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②仆固怀恩:唐朝将领,后叛变。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害其功 害:妒忌
B.向使崇垣扃户 扃:关闭
C.回纥皆舍兵降马曰  舍:休息
D.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等 罹:遭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B.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 龟玉毁于椟中
C.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D.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
(2)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
(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小题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郭子仪器量之大?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其后武王既,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骄人。”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作此以诫成王。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B.作牧誓/破殷/入商官/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工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C.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D.作牧/替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也称作“即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指的是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
B.“崩”也称作“驾崩”或“山陵崩”,是对中国古代帝王死亡的隐讳的说法。
C.“襁褓”一词其本意为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古代以此泛指1岁以下的幼童。
D.“国”,在周代指天子所统治的天下,等于现在说的“全国”,此处就是这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且恭敬孝顺,为人笃厚仁慈。在文王在世时,他就是如此;在“三王”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去世之后,他极为感念追怀,也是这种品性的明证。
B.周公旦尽心国事,极力辅佐君王。周武王时虽然封到了少吴故墟曲阜一带去做鲁公,但是他只让儿子去接受封赐,自己却留在了都城全力地辅助武王。
C.周公旦礼待贤士,致力招来贤才。为了迎接贤才,他常常在洗头时多次捉起头发,又常常在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真正达到了求贤若渴的程度。
D.周公旦功劳很大,深受君王敬重。他辅佐武王处理国政;帮助国家平定反叛;成王执政后,他写作品来警戒;死后成王把他葬在文王的墓旁以示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2)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荣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注①未傅:未曾载入名册不符合兵役年龄的人。②黄屋:皇帝车上用黄缯做里子的车盖。③左纛(dào):皇帝车上用牦牛尾做的装饰物,设在车衡的左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汉王五诸侯兵 部:率领。
B.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 北:向北。
C.诸侯皆复楚而背汉 与:交往,归附。
D.见使者,惊愕曰 详:通“佯”,假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邦用计策对付项羽的一组是(  )
①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
②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
③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
④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⑤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⑥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城一战,汉军被打得大败,在逃亡中又遭到楚军的追杀。汉王刘邦在路上只遇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而父亲和妻子却被楚军俘获。
B.败逃到荥阳的刘邦,与追赶而来的项羽在京、索之间又决一死战,取胜后的刘邦趁机驻军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以取得敖仓的粮食。
C.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致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慢慢地把范增的权力剥夺了。
D.汉将纪信在危亡时刻设计帮助刘邦从成皋城中逃脱,而自己却被项羽俘虏后用火烧死。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
(2)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