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 陈 四 弊 谓 民 困 兵 弱 臣 工 委 顿 国 计 虚 耗 也 又 陈 贵 粟 之 策 令 天 下 赎 罪 者 尽 输 粟 盐 策 复 开 中 之 旧 令 输 粟 边 塞 充 军 食 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逋户,予以有生之乐,鼓其耕种之心。帝即命议行。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卿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臣此行,生死未卜。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懋第衰絰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疏陈四弊 / 谓民困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令 / 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B.疏陈四弊 / 谓民困 / 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令 / 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C.疏陈四弊 / 谓民困 / 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 / 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D.疏陈四弊 / 谓民困兵弱 / 臣工委顿 / 国计虚耗也 / 又陈贵粟之策 / 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 / 盐策复开中之旧 / 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漕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指定的公仓。
B.先帝,指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宾客、仪礼等事。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懋第关心民生,多有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清廷之际,仍不忘向皇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作战。
C.左懋第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前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二,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沦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
(2)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柩葬,请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9 05:34: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7分)
年 富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富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东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曰:“厚怨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帝问***:统领管理。B.臣所部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 岁:每年。C.帝其奏 可:同意、认可。D.果无验,乃令致仕 致仕:入世做官。【小题2】对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 介词,“凭借……身份”
B.又会计岁用,筹军饷 连词,表目的,“用来”
C.豪猾因缘奸利 介词,“为了”
D.此必彪富抑 介词,表被动,“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少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控制支出收入,控制官员犯罪。
【小题4】用“/”给下面画线文段断句。(限断6处)(3分)
臣光曰:……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5】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2分)
(2)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后韂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建武末,上疏自陈。书奏,犹以前过不用。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
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居贫年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冯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B.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C.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D.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征辟制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这里指国家。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
D.即位,文中指君主登位,又叫“践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衍见解独到。王莽派廉丹讨伐山东,冯衍劝廉丹驻守大郡,抚励将士、招贤纳杰、寻求谋略,但是廉丹没有听从。
B.冯衍厌恶权贵。他在担任狼孟长时,用罪名诬陷当时担任司空长史的世家大族令狐略。
C.冯衍交友不慎。与外戚结交,皇帝惩戒外戚宾客,将他们绳之以法,罪重的判死罪、流放,其余的被贬谪。
D.冯衍追求美德。他痛惜大道衰落,感伤美德败坏,于是整理九州原野、往来五岳名山,萌生高尚脱俗的志趣,作赋自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2)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少有局力,不尚浮华。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本州辟主簿,不就。除著作佐郎,又不拜。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高祖入受晋命,以第四子义康为冠军将军,义康以本号徙为南豫州,湛改顿历阳太守。为人刚严用法,奸吏犯赃百钱以上,皆杀之,自下莫不震肃。景平元年,召入,拜尚书吏部郎,迁右卫将军。嫡母忧去职。服阕,为侍中。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行府州事。义恭性甚狷隘,年又渐长,欲专政事,每为湛所裁,主佐之间,嫌隙遂构。太祖闻之,密遣使诘让义恭,并使深加谐缉。义恭具陈湛无居下之礼,又自以年长,未得行意,虽奉诏旨,颇有怨言。

先是,领军将军殷景仁以时贤零落,白太祖征湛。八年,召为太子詹事。及俱被时遇,猜隙渐生。时彭城王义康专秉朝权,而湛昔为上佐,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义康屡构之于太祖,其事不行。义康擅势专朝,威倾内外,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稍不能平。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上尝谓所亲曰:“刘班 初自西还,吾与语,常看日早晚,虑其当去。比入,吾亦看日早晚,虑其不去。”时上与义康形迹既乖,衅难将结,湛亦知无复全地。十月,于狱伏诛,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刘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湛初人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B.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细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C.滋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细驾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D.滋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主官属下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一般职责为掌管文书、办理事务。
B.嫡母,旧时妾的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嫡母忧”指刘湛的嫡母生病。
C.太祖,文中指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D.“左右”文中指出行时所带的随从,“羽仪”则是指出行时的仪仗。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湛广涉典籍,才华横溢。刘湛不喜欢浮华的习气,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夷吾和诸葛亮。
B.刘湛管理有方,受到器重。刘湛执法严厉,治下有官更贪钱一百钱以上,都处以死刑;义恭镇守江陵时,朝廷任命刘湛为使持节,管理所辖州府的事务。
C.刘湛不惧上级,敢于抗争。义恭为人胸襟狭窄,年龄又大,想专断政事,常常被刘湛制裁,两人之间的嫌隙在太祖调停后才得以消除。
D.刘湛结交权臣,被皇上疏远。刘义康专权后,刘湛十分推崇他,倾心结交,室上心中新渐不快,跟亲信说,现在刘湛入宫,苦于他不快走。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2)先是,领军将军殷景仁以时贤零落,白太祖征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谅,眉山人。九岁而孤,谅力学自奋,年十四,即冠乡书,登高第。以兵书谒枢密曾布,布使人邀诣阙,既见,觉不能合,径去。布为相,谅予书,规以李德裕事,布始怒。蒋之奇、章楶在枢府,荐为编修官,布持其奏不下,为怀州教授徽宗见其所作《新学碑》,曰:“文士也。”著《河北根本籍》,上之朝。张商英见其书,谓为天下部使者之最。提点京东刑狱。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镵石为表。盗发,则督吏名捕,莫敢不尽力,迹无所容。加徽猷阁待制、江淮发运使。蔡京破东南转般潜运法为直达纲,应获者率游手亡赖,盗用干没,漫不可核,人莫敢言。谅入对,首论之,京怒。会汴、泗大水,谅亲部卒筑堤,徙民就高,振以米粟。水退,人获全,京诬以为漂溺千计,坐削籍归田里。执政或言:“水灾守臣职,发运使何罪?”帝亦知其枉,寻复徽猷阁待制。宣和七年,修国史。初,朝廷将有事于燕,谅曰:“中国其有忧乎。”乃作书贻宰相曰:“今契丹之势,其亡昭然,取之当以渐,师出不可无名。宜别立耶律氏之宗,使散为君长,则我有存亡继绝之义,彼有瓜分辐裂之弱,与邻崛起之金国,势相万也。”至是,又言郭药师必反。帝不听,大臣以为病狂,提举嵩山崇福宫。是冬,金人举兵犯燕山,药师叛降,皆如谅言。乃复起谅为京兆,未几,卒,年五十八。

(选自《宋史·任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镵石为表
B.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镵石为表
C.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镵石为表
D.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镵石为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侧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后用来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去朝廷,也可指去京都。
B.教授,学官名。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文职官员。
C.徽宗,本文指宋朝皇帝赵信的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用来纪年的名号,古代遇到大事、要事,常常更改年号。
D.出,指京官离开京城任职。例如《后汉书·张衡传》中有“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谅为人直率,刚正不阿。他曾带着兵书去拜见枢密曾布,见面后,觉得不能志同道合,便径自离去;他还曾进谏抨击蔡京,而招致诬陷。
B.任谅富于学识,著作等身。他虽九岁丧父,但发奋学习,十四岁时名列乡试第一;他创作的《新学碑》得到了徽宗的赞赏,称其为“文士”。
C.任谅为官有道,治理有方。他采用做标记的方法,解决了梁山泺渔民做盗贼的问题;他曾率领土卒筑堤,迁移百姓,放粮救灾。
D.任谅眼光敏锐,洞察时事。他综合分析宋国、辽国和金国的形势,提出了解决辽国问题的正确措施;他准确预测了郭药师反叛的历史事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发,则督吏名捕,莫敢不尽力,迹无所容。
(2)今契丹之势,其亡昭然,取之当以渐,师出不可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