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议论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亲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彤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眹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多骄僭骄僭:骄横僭越B.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固守:坚守
C.商亲部属按问部属:顺次安排D.奏果寝格寝格:呈上
【小题2】(小题2)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渴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琅琊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5分)
(2)盖丞相以德辅冀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21 05:33: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一)菊窗记   归有光
⑴去安亭二十里所,曰钱门塘,洪氏居之。吴淞江之东为顾浦,折而北,洪氏之居在其西。地平衍,无丘陵,而浦之厓岸隆起,远望其居,如在山坞中。
⑵昔仲长统①尝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舟车足以代步涉之劳,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味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永保性命之期,不羡入帝王之门也。大率今洪氏之居,隐然如统《乐志论》云。而君家多竹木,前临广池,夏日清风,芙蕖交映,其尤胜者。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又云:“我屋南窗下,今生几重菊。”夫以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
⑶卒为尚书郎,濡迹于初平、建安之朝,有愧于鸿飞冥冥②矣。为《昌言》何益哉?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可谓无人而不自得也。今君有仲长统之乐,而慕渊明之高致,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将载酒访君菊窗之下,而请问焉。君名悦,字君学。
【注】①仲长统:字公理,东汉人。②鸿飞冥冥:鸿雁飞向远空,比喻远避祸患。
(二)项脊轩志 归有光
⑴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亭二十里所去:距离
B.芙蕖交映,其尤者胜:胜过,超过
C.凭几学书或:有时
D.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濡迹初平、建安之朝②某所,而母立
B.①舟车足代步涉之劳②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则陈酒肴以娱②他日汝当用
D.①洪氏之居在西②后六年,吾妻死
【小题3】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菊窗记》中“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的原因。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⑴ 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  
⑵ 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
⑶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汉书·苏武传》(节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副有罪,当相    (2)马畜
(3)主背亲 (4)羝乃得归
【小题2】下列两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何女为见/数日不死,匈奴为神
(2)欲此时降武/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A.(1)组相同,(2)组也相同B.(1)组相同,(2)组则不同
C.(1)组不同,(2)组也不同D.(1)组不同,(2)组则相同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2)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小题4】第①段写面对卫律的 ,苏武不为所动,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小题5】第②段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苏武的形象,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B.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C.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D.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即庶子,指非正妻或宗族旁支所生的孩子,封建宗法时代,庶子比正妻所生的嫡子地位低。
B.“表”、“漏”是古代测时器具,“表”以日影方向长短测定时刻,用于白天。“漏”以水滴疆的刻度来测定时刻,用于夜晚。
C.“节”是符节,是缀有耗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如《汉书·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
D.“骖”,是古代拉车的一种马的称呼。驾车时,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中间叫服,两旁的叫“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出身低微,却深受齐景公赏识。在齐国连遭败绩时,经晏婴推荐前去抗敌,主动请求君王派大臣来做监军。
B.穰苴治军严厉。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被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闯入军中,也被处斩。
C.穰苴体恤士卒,得到士卒的拥护。穰苴深入士卒军舍,对体弱者关怀有加,穰苴率兵抗敌,士卒都争先出战。
D.穰苴劳苦功高,但晚景不佳。战胜回国后,齐景公先是对他礼遇,但听信谗言后解除了他的官职,他最后病发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2)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收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丁未,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于郡。
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减)
【注】①宣仁保佑之功:北宋宣仁高太后辅佐幼主的功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B.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C.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D.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对人的称谓,有称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官名和爵名等。晚辈可尊称赵鼎“元镇”。
B.“除”“拜”指授予官职,“擢”“左迁”指提升官职,“谪”“右迁”指降职贬官,“黜”“罢”是免去官职。
C.“建炎丁未”指年份,采用古代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建炎”是宋高宗的年号,“丁未”是干支纪年。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鼎执法严明。刘韩二将起冲突,赵鼎拘捕审讯杀人者王德,并请求下诏痛责韩世忠,逮捕他的违纪将吏,并将其将吏交官府治罪。
B.赵鼎知人善任。赵鼎按政事先后及应当召用的人才,分条列出并依次上奏,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
C.赵鼎正直敢言。赵鼎以宰相的身份监修神宗哲宗二朝历史,修正历史的错误;斥责移竹栽入内宫的内侍,并直言劝阻高宗不要奢侈贪财。
D.赵鼎坚定不屈。遭人诬陷时,赵鼎上书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时,为保全家人绝食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2)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州府召,不就。须二弟婚毕,乃参郗恢征虏军事。

义旗起,(桓)玄战败将出奔,藩于南掖门捉玄马控,曰:“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皆是义故西人,一旦舍此,欲归可复得乎?”玄直以马鞭指天而已,于是奔散相失。追及玄于芜湖,玄见藩,喜谓张须无曰:“卿州故为多士,今乃复见王叔治。”高祖素闻藩直言于殷氏(殷仲堪),又为玄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檀韶与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佐史并集,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

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藩气厉心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贼骑五六百见藩来,并笑之。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少帝景平元年,坐守东府,开掖门,免官,寻复其职。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日壮侯。

(节选自《宋书·胡藩传》,有删改)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B.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C.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D.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与“征”并称,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朝廷召之为“辟”,官府召之为“征”。
B.冠,文中指行加冠礼,即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并赐以字。
C.拜阕,对着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表示对皇帝尊敬;阙是皇宫大门前两边供嘹望的楼。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藩竭尽忠心,坚守自身责任。桓玄被打败准备出逃时,胡藩给桓玄提出了建议;也正因为高祖知道他为桓玄尽忠又对殷仲堪讲直话而让其任要职。
B.胡藩足智多谋,懂得稳定军心。广固将攻拔的夜晚,一只大鸟飞人军帐,众人认为是不祥,而胡藩认为青黑代表胡人,指胡人归降我们,稳定了军心。
C.胡藩通武善射,敢于冲锋陷阵。大舰东西被抢,胡藩登上河岸便射击索虏,索虏应声而倒的有十来人,其他的人便连忙奔逃,胡藩把失落的船上物品全部收回。
D.胡藩仕途通畅,深受皇帝信任。胡藩自从担任征虏军事后,接着担任了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事,仕途一帆风顺,一直为官直到担任建武将军、江夏内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
(2)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