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教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迢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
四年,代牟融为太尉。
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节选自《后汉书·中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小题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救火迟,免     坐:因……获罪
B.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穰:庄稼丰收
C.备俎豆黻冕 俎:祭器
D.辟公府,连征不至 辟:通“避”,躲避
【小题2】下面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讨击群贼,诛渠帅 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少传父学,客授东平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累官南阳太守   初,武与李陵俱侍中
D.毁瘠三年,抱负行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4】下列语句中均能直接表现鲍氏一族“仁爱百姓”美德的一组是
①诛其渠帅,道路开通 ②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③ 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④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⑤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⑥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昱不断升迁,始终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辖区池塘年年被冲决毁坏,花费巨大,他上奏朝廷,兴修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B.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便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要求释放无辜被囚禁的人,章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C.鲍昱谨守职责,从不越权谋私。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加封自己的印章,签注姓氏。但鲍昱认为这是违反旧例的怪事。
D.鲍昱之子鲍德、鲍昂均重名节。鲍德修建校舍,大兴礼乐,受人爱戴,被称为神父。鲍昂有孝义节行,侍亲至孝,居丧至礼,不过问时政,受到官府的多次征召而不就。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
(2)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3)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3 07:17: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稍迁五官中郎将。时陈蕃为光禄勋,深相敬待,数与议事。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而贫约守志者以穷退见遗。于是琬、蕃同心,显用志士,平原刘醇、河东朱山、蜀郡殷参等并以才行蒙举。蕃、琬遂为权富郎所见中伤,事下御史中丞王畅、侍御史刁韪。韪、畅素重蕃、琬,不举其事,而左右复陷以朋党,畅坐左转议郎而免蕃官,琬、韪俱禁锢。琬被废弃几二十年。至光和末,大尉杨赐上书荐琬有拨乱之才,由是征拜议郎。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又为豫州牧。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卓议迁都长安,琬与司徒杨彪同谏不从。时人惧卓暴怒,琬必及害,固谏之。琬对曰:“昔白公作乱于楚,屈庐冒刃而前;崔杼弑君于齐,晏婴不惧其盟。吾虽不德,诚慕古人之节。”琬竟坐免。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后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榷、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选自《后汉书·黄琉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B.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C.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D.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夷,旧时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讳,将“秀才”改为“茂才”。
C.左转,升官、升职的含义。古代表示官员升职的词语有“擢”“拔”等。
D.中平,年号,旧时用来纪年的名号,常与干支纪年法并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琬少年聪慧。建和元年,太后下诏询问日食状况,他的祖父黄琼正考虑怎样回答,正在一旁才七岁的黄琬马上说,就说日食所剩,如新月一般。
B.黄琬任人唯贤。当时权势富豪之家多以人事请托而入选,而清贫简约守志之人总是因穷困而被拒之门外,黄琬和陈蕃公开大张旗鼓地选用有志之人。
C.黄琬遭人陷害。黄琬因选拔人才遭到中伤,平时就看重黄琬的官员没有向上汇报此事,而左右近臣又捏造黄琬朋党之罪,黄琬因此被禁锢。
D.黄琬不惧权势。董卓当权时主张迁都长安,黄琬坚决反对,当时许多人认为黄琬肯定要遇祸,结果因黄琬出身于有社会名望的家族,董卓竟没有加罪于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发书视毕,微戏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
(2)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更封阳泉乡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褚翜,字谋远,太傅裒之从父兄也。翜以才艺桢干称。袭爵关内侯,补冠军参军。于时长沙王乂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东海王越以为参军,辞疾不就。
寻洛阳覆没,与荥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翜惧祸及,谓抚等曰:“以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抚等悔悟,与秀交和。时数万口赖翜获全。建兴初,复为豫州司马,督司州军事。太傅参军王玄代翜为郡。时梁国部曲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 “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会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翜奴余党聚众杀玄。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平等欲掩袭之。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荀组遣翜往抚之,众心乃定。顷之,组翜为吏部郎,不应召,遂东过江。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大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从乘舆幸石头。明年,与光禄大夫陆晔等出据苑城。苏逸、任让围之,翜等固守。贼平,以功封长平县伯,迁丹阳尹。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咸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赠卫将军,谥曰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B.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C.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D.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是指同祖伯叔之子长于己者,即堂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
B.司马在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时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C.迁是指降官职。因此,就有了左迁的说法,如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左迁江都司马;《岳阳楼记》中的“迁客”也是降职的官吏。
D.举一般是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即被任用,被选拔。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翜审察形势,善于自保。他看到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东海王司马越任他为参军,他又以有病为由推辞。
B.褚翜善调矛盾,化险为夷。他在郭秀与其部将陈抚、郭重等相互攻击时,及时规劝陈抚、郭重等人,避免了灾祸的发生。
C.褚翜识人不当,终酿大祸。他和专权的耿奴交好而引起王玄的忌恨,王玄杀了耿奴后引起内乱,全郡人差一点归降张平。
D.褚翜胆识过人,维护皇权。当苏峻的军队攻入皇宫时,他亲手抱皇帝登上太极前殿,与王导等人共同维护了皇帝的尊严。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
(2)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其冬,复以病罢。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职过任,夙夜忧惧 夙夜:整夜
B.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 幸:驾临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厝:放置
D.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副:符合
【小题2】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赂者以赂者丧。
A.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B.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
C.九年,以病罢D.礼以修外,乐以制内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不登,人用饥匮。
(2)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泰之,字叔正,眉州青神人。少刻志于学,卧不设榻几十岁。庆元元年类试,调泸川 尉,易什邡,再调绵州学教.授.、罗江丞。吴猎谕蜀,泰之贻书曰:“使吴曦为乱,而士大夫不从,必有不敢为;既乱,而士大夫能抗,曦犹有所惮。夫乱,曦之为也;乱所以成,士大夫之为也。”改知严道县,摄通判嘉定。白厓砦将王壎引蛮寇利店,刑狱使者置壎于法,又罥絓余人当坐死。泰之访知夷都实迩利店,夷都蛮称乱,不需引导,固请释之,不听,乃去官。宣抚使安丙荐之曰:“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召泰之赴都堂审察,以亲老辞。差知广安军,未上,丁父忧。免丧,知富顺监。去官,以禄禀数千缗予邻里,以千缗为义.庄.。知普州,以安居、安岳二县受
祸尤惨,泰之力白丙尽蠲其赋。丙复荐于朝,召赴行在,固辞。知果州。踦零钱病民,泰之 以一年经费储其赢为诸邑对减,上尚书省,按为定式。民歌之曰:“前张后杨,惠我无疆。” 张谓张义,实自发其端,而泰之踵行之。理宗即位,趣入对,言:“陛下以直言求人,而以直言罪之,使天下以言为戒。臣恐言路既梗,士气益消,循循默默,浸成衰世之风,为国者
何便于此?”上奇其对,以为工.部.郎中。其后言事者相继,无所避忌,自泰之发之。诏直宝 谟阁、知重庆府。为书以别丞相曰:“宰相职事,无大于用人有道,去自私之心,恢容人之
度,审取舍之择而已。”至官,俗用大变。主管千秋鸿禧观,卒。
(节选自《宋史·杨泰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
B.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
C.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
D.蜀中名儒杨虞仲之子当逆/臣之变/勉有位者毋动言/不用/拂衣而去/使得尺寸之柄/必能见危致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古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现指在高校任教职称较高的老师。
B.免丧是指皇帝格外开恩,特别允许官员在守孝期未满时,脱掉为父母守丧的丧服。
C.义庄指置买田地设立村庄,收租以赡养族中贫困的百姓,义庄是族人共有的财产。
D.工部是古代负责营造工作的官署,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泰之能吃苦,有个性。他年少时立志苦学,近十年来睡觉不设床榻;安丙向朝廷推举他,皇帝召他赴朝,他都加以推辞。
B.杨泰之处事认真,有原则。他察访发现蛮人入侵不需接引,便据理力争建议不应判处王壎等人死罪,王壎等人因而被释放。
C.杨泰之疏财减税,受人爱戴。他把自己积攒的禄钱发给邻里并建立义庄来救济百姓;任职果州时,为各县邑减税,受百姓爱戴。
D.杨泰之不怕得罪人,直言进谏。理宗召他论对时,他劝谏要广开言路;他还写信给丞相,劝告宰相要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吴曦为乱,而士大夫不从,必有不敢为;既乱,而士大夫能抗,曦犹有所惮。
(2)陛下以直言求人,而以直言罪之,使天下以言为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小题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文运动是指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赞。
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裴度不满,并进言皇帝。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