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教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迢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
四年,代牟融为太尉。
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节选自《后汉书·中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小题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救火迟,免     坐:因……获罪
B.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穰:庄稼丰收
C.备俎豆黻冕 俎:祭器
D.辟公府,连征不至 辟:通“避”,躲避
【小题2】下面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讨击群贼,诛渠帅 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少传父学,客授东平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累官南阳太守   初,武与李陵俱侍中
D.毁瘠三年,抱负行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4】下列语句中均能直接表现鲍氏一族“仁爱百姓”美德的一组是
①诛其渠帅,道路开通 ②政化仁爱,境内清净 ③ 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④旱既大甚,将何以消复灾眚?⑤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⑥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昱不断升迁,始终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辖区池塘年年被冲决毁坏,花费巨大,他上奏朝廷,兴修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B.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便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要求释放无辜被囚禁的人,章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C.鲍昱谨守职责,从不越权谋私。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加封自己的印章,签注姓氏。但鲍昱认为这是违反旧例的怪事。
D.鲍昱之子鲍德、鲍昂均重名节。鲍德修建校舍,大兴礼乐,受人爱戴,被称为神父。鲍昂有孝义节行,侍亲至孝,居丧至礼,不过问时政,受到官府的多次征召而不就。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
(2)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
(3)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3 07:17: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秀才跋尾

秦观

裴本秦之别姓,自汉以来,世有显者,在唐尤为望族,五房之裴为宰相者,十有七人。裴氏衣冠于斯为盛。而东眷房晋公度实唐第一等人。君,晋公之裔孙也。少笃学,锋气锐甚,颇有志于天下之事。已而举进士屡不中,乃叹曰:“人生如寄耳,用是区区者为哉!”于是退居许之阳翟,葛巾藜杖,日阅佛书,惟以专精神养寿命为事。.

元祐三年冬,君之弟朝散君通判蔡州,君自阳翟篮輿之,逾月而去。将行,谓朝散君曰:“吾绝意世间事久矣,比阅簏中故人书札,见麻温故郎中昔所赠诗,怃然.感心,不能自己。闻秦少游方为此郡学官,愿因弟一言,庶几异时有知我者。”余闻而叹之。昔马援南征,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日:‘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求贏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薰蒸,仰视飞鸢跕跕墮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

朝散君起家四十为郎,声闻籍甚,所谓功名富贵,盖未易量。而君羸老疾病,卧于衡茅之下,气息奄奄仅属。既不求人知,人亦莫君知者。弟兄出处异矣!然以二马观之,二裴之事,孰为得失哉?麻君博雅君子,其所以称道君者,宜不谬。后之君子读其诗者,可以知君少时之志;而读余文者,可以识君年之心云。

注:跋尾,一种文体,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自阳翟篮輿之 过:拜访
B.愿因弟一言  丐:乞求
C.求赢余 致:导致
D.可以识君年之心云   莫:同“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B.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C.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D.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族,有名望的家族,古人重视门第与门风,以先祖功绩激励族中子弟。
B.衣冠,衣服和帽子,古代“士”以上戴冠,因而用衣冠来指缙绅或名门世族。
C.学官,既指掌管学务的官员,也指官学里的教师,文中秦少游担任的是后者。
D.衡茅,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陶潜有“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的诗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秀才是唐代名相裴度的后人,年轻时勤奋好学,颇想有一番作为。
B.裴秀才因屡试不中而改变人生方向,退居阳翟,借佛道养生,不问世事。
C.作者引用“二马”的典故借以表达对“二裴”兄弟不同人生际遇的感慨。
D.麻温是博雅的君子,裴秀才想通过弟弟向他求取文章,以求留名后世。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阅簏中故人书札,见麻温故郎中昔所赠诗,怃然感心,不能自已。
(2)朝散君起家四十为郎,声闻籍甚,所谓功名富贵,盖未易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茂字诸公,南阳冠军人也。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常从征伐。世祖即位,拜大将军,封乐乡侯。北击五校于真定,进降广平。建武二年,更封苦陉侯。与中郎将王梁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悉平诸营保,降其持节大将三十余人,三郡清静,道路流通。明年,遣使持节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时,西防复反,迎佼强。五年春,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拔之,强董宪。东方既平,七年,诏茂引兵北屯田昔阳、广武,以备胡寇。九年,与雁门太守郭凉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时,卢芳据高柳,与匈奴连兵,数边民,帝患之。十二年,遣谒者段忠将众郡弛刑配茂,镇守北边,因发边卒筑亭候,修烽火,又发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冠盖相望。茂亦建屯田,驴车转运。先是,雁门人贾丹、霍匡、解胜等为尹由所略,由以为将帅,与共守平城。丹等闻芳败,遂共杀由郭凉;凉上状,皆封为列侯,诏送委输金帛赐茂、凉军吏及平城降民。自是卢芳城邑稍稍来降,凉诛其豪右郇氏之属,镇抚羸弱,旬月间雁门且平,芳遂亡入匈奴。帝擢凉子为中郎,宿卫左右。凉字公文,右北平人也。身长八尺,气力壮猛,虽武将,然通经书,多智略,尤晓边事,有名北方。初,幽州牧朱浮为兵曹椽,击彭宠有功,封广武侯。十三年,增茂邑,更封脩侯。十五年,坐断兵马禀缣,使军吏杀人,免官,削户邑,定封参蘧乡侯。十九年,卒。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坐与东平王等谋反,减死一等,国除。永初七年,邓太后诏封茂孙奉为安乐亭侯。

(取材于《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月拔之,强董宪 奔:投奔。
B.数寇边民,帝患之 :敌寇。
C.遂共杀由郭凉 诣:归附。
D.幽州牧朱浮为兵曹掾 辟:征召。
【小题2】下列语句分编四组,能表现杜茂“成功指挥战事”的一组是
①北击五校于真定  ②击五校贼于魏郡、清河、东郡  ③进攻西防,数月拔之
④击卢芳将尹由于繁畤  ⑤击沛郡,拔芒  ⑥击彭宠有功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茂归附刘秀帐下,屡有战功,颇受器重,当初在河北归附刘秀,之后经常跟随刘秀征伐,刘秀登位后,授予他大将军的官职,封他为乐乡侯。
B.杜茂还善于联合其他将领共同御敌,曾和中郎将王梁攻打五校贼人于魏郡、清河、东郡,全部攻克各处军营堡垒,使三郡安泰平静,道路畅通。
C.卢芳居边,外联匈奴,长期抗拒刘秀,当时卢芳占据高柳,边区百姓深受其苦,皇上也为之非常担忧,杜茂积蓄力量,奋力反击,一举解除此患。
D.贾丹、霍匡、解胜等见机行事,保全自己,终为东汉立下大功,他们都是雁门人,被尹由裹挟而做了敌营将领,后来归顺东汉,汉朝边事出现重大转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寇。
(2)芳将贾览率胡骑万余救之,茂战,军败,引入楼烦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受《》于王宣、林福,得蔡清之传。家贫屡空,意尝豁如,父殁,弃诸生,嗣世职百户。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守御金门。

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诏移大猷宁、台诸郡参将。会贼破宁波昌国卫,大猷击却之。复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掠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力御贱,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越二年、贼据宁波普陀。大猷率将士攻之,半登,贼突出,杀武举火斌等三百人,坐戴罪办贼。俄败贼吴淞所,诏除前罪,仍赉银币。贼自健跳所入掠,大猷连战破之。旋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所将卒不三百人,徵诸道兵未集,贼犯金山,大猷战失利。时倭屯松江枯林者盈二万,总督张经趣之战,大猷固不可。及永顺、保靖兵稍至,乃从经大破贼于王江泾,功为赵文华、胡宗宪所攘。

四十二年,河源、翁源贼李亚元等猖獗。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果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乃还大猷职,以为广西总兵官。伍端死、其党王世桥复叛,劫执同知郭文通。大猷连败之,其部下执以献。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坐失利夺职。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后府佥书,领车管训练。三疏乞归。卒,赠左都督,谥武襄。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谭纶尝与书曰:“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然此皆小知,而公则甚大受。”戚谓戚继光,刘谓刘显也。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B.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C.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D.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日月为易,阴阳交替也。《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道家经典,是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级。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C.“总督”是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尊称为“督宪”、“制台”、“制军”等。
D.“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大猷早年从军。父死后,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从此走上军旅生涯。
B.俞大猷仕途不顺。军功被冒领,遭李良臣弹劾,兵部也附会,朝廷将他贬回原籍。
C.俞大猷屡建大功。曾先后率军在宁波昌国卫、吴淞、王江泾大破海贼倭寇。
D.俞大猷善于谋略。眼光远大,用兵不贪求眼前的小功,谭纶称他为大将之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县罗拱辰力御贼,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
(2)伍端死,其党王世桥复叛,劫执同知郭文通。大猷连败之,其部下执以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帅师讨焉 帅:率领
B.俾其薄俸也 俾:使,让
C.蛮覆而败之 覆:遮盖
D.殆非人也 殆:几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D.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求礼,许州长社人。武后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后方营明堂,雕饰谲怪,侈而不法。求礼以为“铁鸑金龙、丹雘珠玉,乃商琼台、夏瑶室之比,非古所谓茅茨棌椽者。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上书讥切。久不报。
契丹叛,使孙万荣寇河北,诏河内王武懿宗御之,懦扰不进,贼败数州去。懿宗乃条华人为贼诖误者数百族,请诛之。求礼劾奏曰:“诖误之人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懿宗拥兵数十万,闻敌至,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请斩懿宗首以谢河北。”懿宗大惧,后尽赦其人。
当是时,契丹陷幽州,馈輓屈竭,左相豆卢钦望请停京官九品以上两月奉助军兴。求礼曰:“公禄万钟,正可辍,仰禄之人可奈何?”钦望拒不应。既奏,求礼历阶进曰:“天子富有四海,何待九品奉,使宰相夺之以济军国用乎?”姚寿曰:“秦、汉皆有税算以佐军,求礼不识大体。”对曰:“秦、汉虚天下事边,奈何使陛下效之?”后曰:“止。”
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瑞,率群臣入贺。求礼让曰:“宰相燮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渠为瑞雷邪?”味道不从。既贺者入,求礼即厉言:“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群臣震恐,后为罢朝。然以刚正故,宦龃龉。神龙初,终卫王府参军。
(选自《新唐书·王求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B.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C.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D.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官名,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陆军,品秩不高而权限广。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轩辕,姬姓,名伯荼,号轩辕氏。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尊其为天子,后人把他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C.钟,金属制成的响器。编钟,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万钟,概指编钟数目很多,代指大贵族。
D.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他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求礼直言敢谏,武后营建明堂,雕饰繁复奇异,奢侈而不合法。王求礼上书评论恳切,语言犀利。
B.契丹反叛,武后下诏武懿帝统领孙万荣防守,懿宗胆怯不敢进军致使契丹祸乱数州。王求礼弹劾武懿宗,并请求将他斩首。
C.当契丹攻陷幽州,后勤补给匮乏时,豆卢钦望碓奏请停发京城部分官员的俸禄来帮助军队作战。王求礼越阶而上,据理力争。
D.久视二年三月下大雪,苏味道等人认为这是祥瑞,就率领群臣进宫祝贺。王求礼试图阻止,厉言斥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懿宗拥兵数十万,闻敌至,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
(2)宰相燮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渠为瑞雷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