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僚奈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史记刺客列传》
[注]灊(qián):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伍子胥之亡楚而吴也如:到往
B.欲卒国于季子札致:到达
C.公子光为足疾详:通“佯”假装
D.专诸鱼,因以匕首刺王僚,擘:掰开
【小题2】(小题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公子光能成功“自立为王”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光真适嗣,当立 ②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 ④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
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B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单纯,因此他的
建议不被采纳。对此伍子胥并没反驳。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
王僚,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僚奈我何。(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29 10:4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瑰,字祖逸,吴郡吴人也。祖裕,宋金紫光禄大夫。父永,右光禄大夫。瑰解褐江夏王太尉行参军,署外兵,随府转为太傅五官,为义恭所遇。迁太子舍人,中书郎。初,永拒桂阳贼于白下,溃散,阮佃夫等欲加罪,太祖固申明之,瑰由此感恩自结。转通直散骑常侍,骁骑将军。遭父丧,还吴持服。

昇明元年,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因沈攸之事难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太祖密遣殿中将军卞白龙令瑰取遐。诸张世有豪气,瑰宅中常有父时旧部曲数百。遐召瑰,瑰伪受旨,与叔恕领兵十八人入郡,与防郡队主强弩将军郭罗云进中斋取遐,遐逾窗而走,瑰部曲顾宪子手斩之,郡内莫敢动者。授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封瑰义成县侯,邑千户。太祖故以嘉名锡之。建元三年,乌程令顾昌玄有罪,瑰坐不纠,免官。明年,为度支尚书。

世祖即位,为冠军将军、鄱阳王北中郎长史、襄阳相、行雍州府州事,随府转征虏长史。十年,转太常。自陈衰疾,愿从闲养,明年,转散骑常侍、光禄大夫。鬱林即位,加金章紫绶。隆昌元年,给亲信二十人。鬱林废,朝臣到宫门参承高宗,瑰托脚疾不至。海陵立,加右将军。高宗疑外蕃起兵,以瑰镇石头,督众军事。瑰见朝廷多难,遂恒卧疾。建武元年,转给事中、光禄大夫,亲信如故。月加给钱二万。建武二年,虏盛,诏瑰以本官假节督广陵诸军事、行南兖州事,虏退乃还。

瑰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有子十余人,常云“其中要应有好者”。建武末,屡启高宗还吴,见许。优游自乐,或有讥瑰衰暮畜伎,瑰曰:“我少好音律,老而方解。平生嗜欲,无复一存,唯未能遣此处耳。”天监四年卒。

(节选自《南齐书•张瑰传》)

注①太祖: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②世祖:齐高帝萧道成长子萧赜。③鬱林:齐武帝萧赜的长孙萧昭业,在位不及一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因沈攸之事难/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B.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因沈攸之事/难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C.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因沈攸之事/难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D.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因沈攸之事难/聚众三千人/治攻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换上官员服饰,比喻进入仕途,词义与“出仕”相近。
B.太子舍人,中国古代官名,始设于秦朝,负责执掌东宫宿卫,后来兼秘书、侍从之职。
C.昇明,南朝宋顺帝的年号。古代帝王一般在登基或遇到天降祥瑞的大事时,才会更改年号。
D.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名称源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的雍山、雍水,《过秦论》中曾提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瑰出身官宦,仕途顺畅。其祖父和父亲都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他从江夏王太尉行参军做起,历任太傅五官、太子舍人、中书郎等职位,一直深受倚重。
B.张瑰忠于朝廷,勇猛威武。刘秉、刘遐兄弟暗中勾结叛乱,张瑰奉太祖之命捉拿刘遐;他假意答应刘遐的召请,却和叔父张恕率兵进入郡中捉拿刘遐。
C.张瑰懂得感恩,看重情义。太祖曾为其父张永申辩免罪,张瑰由此感恩,主动追随太祖;鬱林王被废弃后,他借口有脚病不去宫门参拜高宗。
D.张瑰喜爱音律,淡泊功名。齐梁时期朝政动荡不安,张瑰托病不想参与政事;回到吴中家里后,蓄养歌伎,欣赏音乐,生活过得优游自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遐逾窗而走,瑰部曲顾宪子手斩之,郡内莫敢动者。
(2)诏瑰以本官假节督广陵诸军事、行南兖州事,虏退乃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为饶州教授,摄郡。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通判江州。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嚣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会主亮果南侵。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会建康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等王朝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杀父母,奸臣杀忠臣等。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B.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⑵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父全义,仕南唐.为濠州观察使。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补殿前承旨。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周师遣谍以铁券.及其垒,廷谓拒之。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俾制防城具。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周师为浮梁涡口,廷谓语仁谦曰:“此濠、寿之患也。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仁谦初沮其议,不得已从之,即轻棹衔枚抵其桥,悉焚之。周师大败,死者不可计,焚其资粮而还。以功授武殿使。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廷谓曰:“是可图也。”又籍乡兵万余及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是秋,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而降于周。至山阳,见世宗.,特加宴劳,拜亳州防御使。宋初,从征上党,再知亳州。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代之。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闾里.,廷谓悉除之。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廷谓性恭谨,事母以孝闻,未尝不束带立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间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B.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C.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D.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李昇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其末帝就是词人李煜。
B.铁券,是古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的约定性质的凭证。
C.世宗,后周皇帝柴荣的庙号,庙号是古时君主、大臣死后在太庙供奉所称的名号。
D.闾里,乡民聚集生活之地,即乡间。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十五家也称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廷谓较为忠贞。周人拿铁券劝他投降,他拒绝;多数将领降周时,他不肯投降;一直战到最后,感到彻底绝望时,才大哭降周。
B.郭廷谓能征善战。周师退保到定远之后,他招募壮士化装前往侦察,得到定远周军的情况后,他认真训练,后前往偷袭,大败周军。
C.郭廷谓颇有远见。在紫金山大战之后,他全军撤回濠州,但他料想周师必定前来,于是缮甲治沟,提前整顿城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D.郭廷谓有爱民心。梓州沿袭旧制,车脚户、庄宅户等属州将管辖,鹰鹞户、田猎户要给州将进贡,他上任后,将这些规定全都废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俾制防城具。
(2)仁谦初沮其议,不得已从之,即轻棹衔枚抵其桥,悉焚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与从兄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B.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C.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D.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小题2】对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从”的造字法是会意,即一人前走,一人后随;所以“从”有跟随之义。“从兄”说明周昌跟随兄长周苛追随汉高祖。
B.燕时:“燕”通“宴”,有宴会之义,引申为“娱乐”,又由此引申为“闲适、闲暇”之义;此处“燕时”即指闲暇休息之时。
C.期期:此为摹写周昌口吃情状;三国时魏将邓艾说话口吃,语称艾艾。后来人们连用“期期艾艾”来形容人说话口吃。
D.万岁之后:是用避讳的说法来称皇帝死后。君王为古代尊者,故君王之死常用避讳的说法,还如“崩”,指如山崩地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苛勇敢忠诚,临危不惧。荥阳保卫战,周苛临危受命,驻守荥阳。即使是城破被擒,他也拒降赴死。汉王因此封他儿子周成为侯。
B.周昌正直不阿,直言不讳。周昌入宫奏事,面对行为不检点的高帝,敢于直言骂高帝是历史上的昏君夏桀商纣,赢得高帝敬畏。
C.周昌性情耿直,不善言辞。在废太子一事上,周昌和高祖意见不一,虽然言语不畅,但仍据理力争,为此吕后对他感激不已。
D.周昌忠于职守,任劳任怨。高祖担心自己死后宠爱的赵王不能保全,就任命周昌辅佐赵王,周昌欣然应允,不负重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
(2)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后不许,日:“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

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曰:“若有不讳,义不独生!”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太子言于后日:“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后日:“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道、释异端之教,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哀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后亦怒,请自推鞫(__________) 
(2)为太子,在德不立(__________)
(3)道、释异端之教,蠹国民(__________)
(4)获冥福(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上以非罪谴怒宫人/命巾车,棹孤舟
B.训诸子,常谦俭为先/既自心为形役
C.若为善有福,吾不为恶/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慈爱逾所生/因击沛公
【小题3】下列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若(上)有不讳,义不独生B.后不许(所请)
C.由是(上)疾遂甚D.私以(争后之言)语房玄龄
【小题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
(2)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长孙皇后身上所具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