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立场坚定,屡次谴责邓奉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县县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联合他郡追捕强盗,诛杀首领,将其余党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后,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2)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5 09:02: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成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查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
B.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
C.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
D.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归,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李密《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乞终养”也是相同的意思,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等。
B.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C.重午即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D.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多才多艺,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清廉有加。宋太宗当晋王时派人给他送去钱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已只能将其载回。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刘炤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他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2)其父查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父庸,字鼎臣,显德中,献《赞圣策》九篇,引唐贞观所行事,以魏玄成自况。世宗奇其言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王禹傅尤雅重之。尝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春秋意》《尊儒教仪》,闻于时。淳化三年举进士,开封府、礼部俱首荐,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陕州。召入直史馆,赐绯,迁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历右正言,改右司谏。真宗初,何献五议:其一,请择儒臣有方略者统兵;其二,请世禄之家肄业太学,寒隽之士州郡推荐,而禁投贽自媒者;其三,请复制举;其四,请行乡饮酒礼;其五,请以能授官,勿以恩庆例迁。上览而善之。 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何次当待制。是冬,从幸大名,诏访边事。俄权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又献疏请择州县守宰,省三司冗员,遴选法官,增秩益奉。未几,徙两浙转运使,加起居舍人。景德初,代还,判太常礼院。俄与晁迥、陈尧咨并命知制诰,赐金紫,掌三班院。何先已被疾,勉强亲职。一日,奏事上前,坠奏牍于地,俯而取之,复坠。有司劾以失仪,诏释之。何惭,上章求改少卿监,分司西京养疾,上不许,第赐告,遣医诊视。医勉其然艾,何答曰:“死生有命。”卒不听。是冬卒,年四十四。上在澶渊,闻之悯惜。何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好学,著《驳史通》十余篇,有集四十卷。

(节选自《宋史·孙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奇其言/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
B.世宗奇其言/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
C.世宗奇其言/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
D.世宗奇其言/命中书试/补开封兵曹掾/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在贡籍中甚有声/与丁谓齐名友善/时辈号为“孙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意思是脱去粗制的衣服,入仕为官。孙何勤勉学习,努力不息,在贡生中很有名声,最终凭借出众的才能一考得中,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赐绯:是我国唐宋时的服色制度,不同品级的官员官服分颜色,五品以上官员是绯袍,官位不及而有大功,或为皇帝所宠爱者,特加赐绯,以示尊宠。
C.景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的,几乎没有。
D.笏: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拿着的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的手板,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何笃实好学,著作颇丰。他专心好学,嗜好古文,曾经写作《两晋名臣赞》、二十篇《宋诗》、《春秋意》《尊儒教议》,声名远扬。
B.孙何献议治国,一心为公。他曾经敬献选拔有谋略的文职大臣统领军队、按照能力授予官职等五条奏议,得到真宗的称赞。
C.孙何恪尽职守,死而后已。在朝中上奏言事时,他因年迈将奏牍掉在地上,虽然真宗不予追究,但他因惭愧自责生病,继而故去。
D.孙何重视教化,诱掖后进。他善于教育感化,经常接见读书人,对那些有作词才能的年轻学生,一定会给予表扬并引导其上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隽之土州郡推荐,而禁投贽自媒者。
(2)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何次当待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瑾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谔,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于是权意往往而释。权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惟理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珍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

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未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黄武元年,迁左将军,督公安,假,封宛陵侯。虞翻以狂直流徒,惟瑾屡为之说。翻与所亲书曰:“诸葛敦仁,则天活物,比蒙清论,有以保分。恶积罪深,见忌殷重,解释难冀也。”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威。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遗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B.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C.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D.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又称江左、江表,指长江下游以北地区,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属于东吴政权。
B.白帝,即白帝城,因西汉末年公孙述在此自号白帝而得名,刘备伐吴兵败后在此托孤。
C.节是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授予使臣作为凭证的信物,苏武出使被困,曾持节牧羊。
D.赤乌是吴帝孙权的年号古代纪年方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瑾效命东吴,深得信任。汉朝末年他避乱江东,得到孙权姐夫的推荐,担任长史、中司马等职;后来有人告发他与刘备私下接触,孙权不为所动。
B.诸葛理品行端方,公私分明。他与诸葛亮本是亲兄弟,但在接受孙权的使命前往西蜀与刘备通好时,仅与诸葛亮以公事相见,没有任何私人的会面。
C.诸葛瑾善于言辞,劝谏有方。他和孙权谈话时,从不急迫直言;孙权判处殷模重罪,群臣为殷模说情未果,他出面替殷模辩解,说服了孙权赦免殷模。
D.诸葛理性情敦厚,仁义待人。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诸葛瑾多次替他说情;虞翻在给亲友的信中对诸葛瑾给予很高的评价,并表达了感激之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
(2)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优戚。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观音奴,字志能,唐兀人氏,居新州。登泰定四年进士第。由户部主事再转而归德府。民有衔冤不直者,虽数十年前事,皆千里奔走来诉。观音奴立为剖决,旬日悉清。

②彰德富商任甲,抵睢阳,驴毙,令郄乙剖之,任以怒殴郄,经宿而死。郄有妻王氏、妾孙氏,孙诉于官,官吏纳任贿,谓郄非伤死,反抵孙罪,置之狱。王来诉冤,观音奴立破械出孙于狱,呼府胥语之曰:“吾具香币,若为吾以郄事祷诸城隍神,令神显于吾。”有睢阳小吏,亦预郄事,畏观音奴严明,且惧神显其事,乃以任所赂钞陈首曰:“郄实伤死,任赂上下匿其实,吾亦得赂,敢以首。”于是任甲而释孙妾。

③宁陵豪民杨甲,夙嗜王乙田三顷,不能得。王以饥携其妻就食淮南,而王得疾死,其妻还,则田为杨据矣。王妻诉之官,杨伪作文凭,曰:“王在时已售我。”时杨之兄与观音奴交游,尝饮酒吟诗。杨因兄遗玉观音奴。观音奴笑而受,与其把酒甚欢。酒醉还,杨见兄乃手数金,羞赧复还。翌日,观音奴令王妻挽杨,同就崔府君神祠质之。杨惧神之灵,先期以羊酒浼巫嘱神勿泄其事,及王与杨诣祠质之,果无所显明。观音奴疑之,召巫诘问,巫吐其实。曰:“杨以羊酒浼(央告)我嘱神曰:‘我实据王田,幸神勿泄也。’”观音奴因讯得其实,坐杨罪,归其田王氏,责神而撤其祠。

④亳州有蝗食民禾,观音奴以事至亳,民以蝗诉,立取蝗向天祝之,以水研碎而饮,是岁蝗不为灾。后升为都水监官。

——选自《元史》,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归德府(________) (2)于是任甲而释孙妾(________)
(3)王以饥携其妻就食淮南 (_________)   (4)尝饮酒吟诗(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杨兄遗玉观音奴 于是宾客见相如
B.畏观音奴严明,惧神显其事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以水研碎饮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杨羊酒浼我嘱神曰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民有衔冤不直者,虽数十年前事,皆千里奔走来诉。
(2)及王与杨诣祠质之,果无所显明。
【小题4】本文表现了观音奴□□□□、□□□□的品质。
【小题5】结合第④段,评价观音奴在亳州应对蝗灾的做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姿状雄伟,善骑射。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得对便殿,因言:“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既而诸将果无大功。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至寅,疾力战,敌乃退。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景德初, 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大中祥符三年,卒。

(选白《宋史·李重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B.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C.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D.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邸:即藩王之宅第。藩王可以是宗室成员,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B.申: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可以用来记时。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
C.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D.车驾:本意指马驾的车,可以借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以用来借指帝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重贵深得赏识。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之结亲,得到提拔和重用;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李重贵年轻有谋。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毫不畏惧,精心防备,确保城镇安定。
C.李重贵见识非凡。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上言,分析当时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D.李重贵作战勇猛。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惨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受敌但坚持作战,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②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