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苍少好经书 ,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 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今,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览奏,即还宫。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不 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乃许还国。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 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亲屈至尊,降 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 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
帝 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 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初,苍归国,骠骑时 吏丁牧、周栩以苍敬 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皆引见于前, 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天下化平 以:凭借。
B.闻当遂校猎河内  寻:不久。
C.上疏归职,帝不  听:允许。
D.帝奏叹息,愈褒贵焉 省:看,观阅。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
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诸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
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 从这以后,朝廷每有怀疑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
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
B.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
C.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
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2 11:58: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小题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
(2)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
(3)(课内翻译题)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课内翻译题)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小题2】结合以上翻译,指出上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总结词类活用翻译的注意事项(方法规律总结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下,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故《易》有干蛊之义,《诗》咏众多之福,今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曲意留于非正。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臣闻之怛然,窃怀忧国,不忘须臾。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无穷之福,天下幸甚。”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成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耶。四年,选明达政事之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遮。

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玺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东有严敌,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大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

   (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B.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C.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D.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车,汉代官署名,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和现代“公车”含义不同。
B. 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简言之,就是“微服私访”之意。
C. 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D. 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的考试方式。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天折。
B. 谯玄希望皇帝心怀天下,爱惜身体,对后宫中的嫔妃给予同样的宠爱。
C. 谯玄曾一度被升任为太常丞一职,可后来因为给弟弟服丧而辞去了官职。
D. 谯玄被儿子出钱赎回性命后为保性命,隐藏于田野,直到自己去世之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帝谒诸陵,诏廷同英国公张溶居守。中官许义挟刃胁人财,为巡城御史李学道所笞。群珰①伺学道早朝,击之左掖门外。廷上其状,论戍有差。 御史齐康为高拱劾徐阶,廷言:“康怀奸党邪,不重惩无以定国是。”帝为谪康,谕留阶。拱遂引疾去。而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求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康疏语复论阶,阶亦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遂下齐诏狱。刑部尚书毛恺当齐戍,诏释为民。拱起再相,廷恐其修郤,而恺亦阶所引,遂先后乞休以避之。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刑部尚书刘自强覆奏:“齐所坐无实,廷、恺屈法徇私。”诏夺恺职,廷斥为民,宥齐,补通州判官。 万历初,齐以不谨罢,恺已前卒。浙江巡按御史谢廷杰讼恺狷洁有古人风,按张齐夺官,今齐已黜,足知恺守正。诏复恺官。于是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②。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恭节。

注①铛:中国汉代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②赵清献:北宋名臣,他请廉爱民,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亊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B.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亊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C.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亊中李邦义因幼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D.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亊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史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小题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的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亊宜。文章中,王廷曾担任户部主事一职。
B.“迁”用于宫职调动,一般指升宫,而“左迁”指贬官。文章中,“迁南京礼部尚书”中的“迁”指“升官”。
C.“诏狱”是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这里的罪犯由皇帝定罪。文中,给事中张齐就下过诏狱,后被圼帝释放。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亊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唐髙祖就是谥号.谥号不能用贬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廷关注国防,并进言献策。他曾建议派将领令门驻守吴淞、狼山,以抵御倭寇进犯。他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并成为朝廷同定的制度。
B.王廷为官恪尽职守,秉持正义。京城发生雨灾,王廷奉命赈灾;李学道惩治宦官许义之后遭到报复,王廷上奏朝廷,使恶人受到惩罚。
C.王廷疾恶如仇,敢于揭发奸邪行为。他奏请重惩心怀奸诈并与行为不埔者勾结的御史齐康.还揭发给事中张齐在巡行边境时收受賄赂的亊.
D.王廷性悄耿直,也因此遭贬黜。他任职苏州时,人们把他比作宋代名臣赵清献:他被革职后,曾省吾出于同情,奏请朝廷恢复其宫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许义挟刃胁人财,为巡城御史李学道所笞。
(2)拱起再相,廷恐其修郤,而恺亦阶所引,遂先后乞休以避之。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①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②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注释:①髫龀(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安固太守。   寻:不久。
B.仲文军次蓼堤,梁郡七里  去:距离。
C.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道而进  倍:通“北”,背向。
D.金乡人谓为然,皆喜 信:真实。
【小题2】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B.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C.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D.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
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率队攻打他。
B.《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假意给各州县下令,要多多准备粮食来麻痹敌人。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C.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后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于仲文因平定尉迥之乱而功成名就。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释菜周元公祠。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浙江按察使,再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及会勘通州城濠归,奏称旨。寻疏请终养归,御史唐凤仪、叶忠请用之留都便养,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久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举南畿,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至于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则其所自得也。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所著《学史》、简端二录,巡抚吴延举上于朝,外《定性书说》、《漕政举要》诸集若干卷。学者称二泉先生。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B.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C.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D.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因此也称新月。
B.阴阳家,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无积极作用。
C.漕运,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D.经术,犹经学,原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汉代独尊儒术后特指儒家经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宝关注民生疾苦。任许州知州时,他亲自考查农业生产状况,建立社仓,实行计口浇田法,以防备灾荒。
B.邵宝很重视孝道。少年时十分孝顺母亲,做官后为养亲多次辞官,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他改变了当地不安葬双亲的陋习。
C.邵宝为人正直。宁王宸濠向他求取诗文,被他严厉拒绝;他还说过,宁愿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士大夫,而不愿做假道学。
D.邵宝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他的诗文风格典雅,他留下的文学作品有《学史》《定性书说》《漕政举要》以及简端二录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
(2)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