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钺,字廷威,镇原人。初以佣卒给事宁夏总兵府,大见信爱。会都指挥佥事仇理卒,无嗣,遂令钺袭其世职,为宁夏前卫指挥同知。
正德二年用总制杨一清荐,擢宁夏游击将军。五年,安化王寘鐇及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广反。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锦等信之,时时就问计。钺亦谬输心腹。而阴结壮士,遣人潜出城,令还报官军旦夕至。钺因绐锦、广,宜急出兵守渡口,遏东岸兵,勿使渡河。锦、广果倾营出,而昂独守城。寘鐇以祃牙召钺,钺称病亟。昂来视,钺方坚卧呻吟。伏卒猝起,捶杀昂。钺乃被甲横刀,提其首,跃马大呼,壮士皆集,径驰诣寘鐇第,缚之,众遂大溃。锦、广单骑走贺兰山,为逻卒所获,举事凡十八日而败。
先是,中朝闻变,议以神英为总兵官,而命钺为副。俄传钺降贼,欲追敕还。大学士杨廷和曰:“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乃不追。事果定。而刘瑾暱陕西总兵官曹雄,尽以钺功归之,钺竟无殊擢。巡按御史阎睿讼其功,诏夺俸三月。瑾诛,始进署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寻论功,封咸宁伯,岁禄千石,予世券。
八年,大同有警,命充总兵官,统京军御之。钺上五事,中请遣还京操边军,停京军出征,以省公私之扰,尤切时弊。时不能用。钺既至,值寇犯万全沙河。击之,斩首三级,而军士亡者二十余人,寇亦引去。奏捷蒙赉,朝论耻之。
十年冬,称疾解营务。诏给军三十人役其家。卒,年五十七。谥武襄。
(节选自《明史·仇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B.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C.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D.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袭其世职,指继承世代承袭的官职,是世袭制中官职方面的一种传承。
B.敕,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在本文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C.世券,又称“铁券”,是中国古代皇帝分封给功臣爵位时赏赐给臣子的信物和凭证。持有铁券的重臣及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它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仇钺出身低微,但受命运眷顾。他开始是宁夏总兵府的雇佣兵,很受信任和偏爱,仇理去世后,因无后代,他继承了仇理的官职,后又因杨一清的推荐,被提升为宁夏游击将军。
B.仇钺机智有谋,立下平叛大功。他用计赢得贼人的信任,然后暗中结交壮士,派人悄悄出城,再回来报告说官军马上就到。从而哄骗何锦、丁广出兵守渡口,为自己平叛获得了机会。
C.仇钺功劳被夺,最终得朝廷重赏。仇钺平叛立下奇功,但却被刘瑾占为已有,以至未得提拔,直到刘瑾被诛,他才被提拔、封爵,赐予“世券”。
D.仇钺妄奏捷报,遭到朝臣耻笑。大同有紧急情况,仇钺统军御敌,杀死敌人三个,而自己的军士却死了二十多人,贼人退去,仇钺奏上捷报,受到朝廷赏赐,但同时也遭人耻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
(2)钺上五事,中请遣还京操边军,停京军出征,以省公私之扰,尤切时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29 04:40: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郎中。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御。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织造中官李实迫知府行属礼,樱不从。实移檄以“尔”“汝”侮之,樱亦报以“尔”“汝",卒不屈。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被逮,樱助昌期、应升赀,而经纪攀龙死后事,为文祭之,出其子及僮仆于狱。宜兴毛士龙坐忤魏忠贤遣戍,樱讽士龙逃去。上官捕其家人,赖樱以免。武进孙慎行忤忠贤,当戍,樱缓其行。忠贤败,事遂解。崇祯元年,以右参政分守漳南。九莲山贼犯上杭,樱募壮士击退之,夜捣其巢,歼馘殆尽。士民为樱建祠。母忧归。服阕,起故官。进按察使,分巡福宁。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樱以百口保芝龙,遂讨灭香,芝龙感樱甚。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时贼已残十余州县,而永州知府推官咸不任职。樱荐苏州同知晏日曙、归德推官万元吉才。两人方坐事罢官,以樱言并起用。其后唐王称号于福州。令掌吏部,寻进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清兵破福州,樱挈家避海外中左卫。越五年,其地被兵,遂自缢死。

(选自《明史·曾樱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B.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C.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D.红夷寇兴泉/樱请巡抚邹维琏用副总兵郑芝龙为军锋/果奏捷/及刘香寇/广东总督熊文灿欲得芝龙为援/维琏等以香与芝龙有旧疑/不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织造,明清设立的专局,掌管丝织品生产,供宫廷使用。
B.服阕,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服。
C.登闻鼓,设置在朝堂之外,让臣民击鼓诉说冤抑之情。
D.文渊阁,即文渊阁大学士,是辅助皇帝的秘书官,无实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樱爱护属吏,不畏强暴。御史索要名单弹劾其属吏,曾樱采取把自己列为下等的方式,主动保护下属;遭到宦官李实语言侮辱,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B.曾樱明辨忠奸,曲庇贤良。无锡高攀龙,江阴缪昌期、李应升,宜兴毛士龙,武进孙慎行等人受迫害,曾樱采取各种方式施以援手。
C.曾樱爱民为民,深得民心。山贼侵犯上杭,曾樱招募壮士,保境安民,百姓为他建生祠;曾樱遭诬陷被解送京城,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到京城为他鸣冤。
D.曾樱识才爱才,敢作敢当。曾樱曾以家中百余口人的性命作担保,举荐郑芝龙;晏日曙、万元吉获罪被罢官,他依然向朝廷力荐二人,使他们官复原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2)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

同类题2

   彭程,字万里,鄱阳人。成化末进士。弘治初,授御史,巡视京城。降人杂处畿甸多为盗,事发则投戚里、奄竖为窟穴。程每先机制之,有发辄得。巡盐两浙,代还,巡视光禄。五年上疏言:“臣适见光禄造皇坛器。皇坛者,先帝修斋行法之所。陛下即住,此类废斥尽,何复有皇坛烦置器?光禄金钱,悉民膏血。用得其当,犹恐病民,况投之无用地。顷李孜省、继晓辈倡邪说,而先帝笃信之者,意在远希福寿也。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帝得程奏大怒,以为暴扬先帝过,立下锦衣狱。给事中丛兰亦巡视光禄,继上疏论之。帝宥兰,夺光禄卿胡恭等俸,付程刑部定罪。尚书彭韶等拟赎杖还职。帝欲置之死,命系之。韶等复疏救,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终不听。是时巡按陕西御史嵩县李兴亦坐酷刑系狱。及朝审,上兴及程罪状。诏兴斩,程及家属戍隆庆。文武大臣英国公张懋等合疏言:“兴所毙多罪犯,不宜当以死。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诈奸枉法者何以处之?”尚书王恕又特疏救。乃减兴死,杖之百,偕妻子戍宾州,程竟无所减。程母李氏年老无他子,叩阙乞留侍养。南京给事中毛埕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  

(选自《明史•彭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B.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C.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D.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明清时在各省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三年的秋天举行,录取后称秀才。
B.刑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法律、刑狱等。
C.朝审:明清时对于死刑案件的会审制度,由三法司以及中央重要官员进行会审。
D.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程备受同情,多被援救。彭程获罪后,给事中丛兰、尚书彭韶、英国公张懋、尚书王恕、南京给事中毛埕等先后上疏救助,但无济于事。
B.彭程直言敢谏,体恤民生。在巡视光禄时,他看见光禄制造皇坛器物,于是上疏极力反对,认为不应该把民脂民膏浪费在这种无用的地方。
C.彭程触怒皇帝,几遭处死。皇帝得到彭程奏疏后大怒,认为这是暴露先帝的过错,立即把他投入锦衣卫监狱,欲置他于死地,后将其充军。
D.彭程巡视京城,治盗有方。任御史巡视京城时,杂居京城地区的投降者多为盗贼,事发后则躲到皇亲或宦官处,他每每占领先机制服盗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无皇坛造器之命,特光禄姑为备。
(2)程用谏为职,坐此戍边,则作奸枉法者何以处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惟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未半岁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擅政:独揽国政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 得罪:冒犯
C.刑部束奏事不实 坐:判处
D.衰病侵寻     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官”,明朝时为各府的佐官。“除徽州推官”,即授予徽州推官的职位。
B.“夺渊、侨俸”,即停止发放闻渊、屠侨的俸禄。“夺俸”,停止发放官员的俸禄。
C.“诏狱”,文中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案件;古代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才审理。
D.刑部,“六部”之一,主管司法刑狱,其最高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B.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服丧期满后,召为都给事中,又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以后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张衡传》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伯安,浙江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弱冠举乡试,学大进,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当是时,谗邪构陷,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曰文成。

初,守仁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其天资异敏,忽悟格物致知,当求诸心而非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 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B.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C.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D.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中国,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名和字由尊长取定。号是用以显示某种志趣,常常由自己取定。如本文传主,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
B.弱冠指古代男子 20 岁时举行加冠礼,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表示已经成年。文中王守仁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
C.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如文中“成化、弘治、正德”,都是年号。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名士、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有美谥和恶谥之分。王守仁谥号文成属于美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有很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王华很有才学,很受皇帝器重;并且天性孝顺,当时的士人议论他的很多。
B.王守仁被兵部尚书王琼赏识擢拔,镇抚南、赣一带;在南州大破贼兵之后,上疏要求增加兵权,以方便进一步的行动。
C.王守仁在赣州征讨浰头盗贼的时候,没有正面进攻,而是用计诱敌入城,一一擒戮;最终擒获余贼,也同样是设计成功。
D.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谗邪构陷,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2)其天资异敏,忽悟格物致知,当求诸心而非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树德字与成,尚书树声弟也。嘉靖末进士。除严州推官。行取当授给事、御史,会树声拜侍郎,乃授刑部主事。。
隆庆四年,改礼科给事中。穆宗御朝讲,不发一语。树德言:“上下交为泰,今暌隔若此,何以劘君德.训万几?” 不报。屡迁都给事中。六年四月,诏辍东宫讲读,树德言:“自四月迄八月.为时甚遥.请非盛暑.仍御讲筵. 不听.穆宗颇倦勤.树德言:“日月交蚀,旱魃为灾,当及时修省。”及帝不豫,又请谨药饵,善保护,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帝不悦,疏皆留中。内臣请祈福戒坛,已得旨,.树德言:“戒坛度僧,男女扰杂,导淫伤化。陛下欲保圣躬,宜法大禹之恶旨酒,成汤之不迩声色,何必奉佛?
未几,穆宗崩,神宗嗣位,中官冯保挤司礼孟冲而代之。树德言:“先帝甫崩,忽传冯保掌司礼监。果先帝意,何不传示数日前,乃在弥留后?果陛下意,则哀痛方深,万几未御,.何暇念中官?” 疏入,保大恨。比议祧庙,树德请毋祧宣宗,仍祀睿宗世室,格不行。已,极陈民运白粮之患,请领之漕臣,从之。
树德居言职三年,疏数十上,率侃直。会树声掌礼部,乃量迁尚宝卿.历太常少卿。南京太仆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树德素清严,约束僚吏,屏绝声伎。山东民壮改民兵,戍蓟门,隆庆末令岁输银二万四千,罢其戍役。寻命增输三万,树德请如河南例罢之。帝不从,而为为免增输之数。德府白云湖故民田,为王所夺,后已还民,王复结中官谋复之。树德争不得.乞休归.久之卒。
(《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五•陆树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严州推官   除:授职
B.穆宗颇倦勤   倦:疲倦
C.先帝甫崩 甫:刚刚
D.比议桃庙 比:等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中官冯保挤司礼孟冲而代之 客逾庖而宴
B.何不传示数日前,乃在弥留后   乃使人复茸南阁子
C.请领之漕臣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陆树德“率侃直”和“素清严”的一组是
A.何以劘君德,训万几 谨药饵,善保护
B.山东民壮改民兵   乃量迁尚宝卿
C.请非盛暑,仍御讲筵 约束僚吏,屏绝声伎
D.争不得,乞休归   极陈民运白粮之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德进士出身,在地方任职有政绩,调任后应该授职给事、御史,但因为哥哥树声身居侍郎要职,树德只被授予刑部主事。
B.树德多次急切进谏,直陈利弊得失;穆宗皇帝不是不听,就是把奏疏丢在一边,甚至面露不悦之色;只有民运白粮一事的上疏被穆宗采纳。
C.穆宗驾崩、神宗嗣位期间,宦官冯保趁机排挤掉司礼孟冲取而代之,树德及时上奏,严词追究,据理力争;冯保对 此恨之入骨。
D.本文叙事简洁,行文质朴,而一个耿直无私、清正严明的言官形象跃然纸上;从中还可看到明朝中后期朝纲不振、豪强兼并的混乱现象。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陛下欲保圣躬,宜法大禹之恶旨酒,成汤之不迩声色。
(2)寻命增输三万,树德请如河南例罢之。
(3)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