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 贡 传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齐而伐越 置:安排
B.越王道郊迎 除:清除
C.今王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 诚:果真
D.说晋君修休卒以待吴 兵:兵器
【小题2】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下面都属于“道理外衣”的一组是 (  )
①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②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③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 ④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 ⑤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⑥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A.①④⑥B.②③⑤
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国阴谋家田常想谋反,但又担心高、国、鲍、晏四大权臣反对,于是准备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子贡临危出使,辗转于各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们,保存了鲁国。
B.子贡凭着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奔走于众多诸侯国中,最终使这些诸侯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吴国和越国,原先强大的吴国灭亡了,原先濒临灭国的越国则崛起。
C.吴国以救鲁的名义入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能如愿。吴军被晋军大败的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
D.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②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4-20 11:44: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琊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②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进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任真推分,澹如也。有识咸称导善处兴废焉。

③导善于因事,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时帑藏空竭,库中惟有练数千端,鬻之不售,而国用不给。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练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练遂踊贵。乃令主者出卖,端至一金。其为时所慕如此。

④导简素寡欲,仓无储谷,衣不重帛。帝知之,给布万匹,以供私费。导有羸疾,不堪朝会,帝其府,纵酒作乐,后令舆车入殿,其见敬如此。

(选自《晋书·王导传》卷六五,有删节)

注:①晋元帝:司马睿,西晋皇室后裔,于290年袭封琅琊王,在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之际,接受王导建议南迁建康称帝,为东晋的开国皇帝。②刘隗:东晋大臣,为官刚正,为晋元帝之重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实词在句中的意思。
(1)陈留高士张公见而之 (2)窃
(3)及刘隗用事 (4)帝其府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导每劝令国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B.百姓归心 殽有二陵
C.帝亦雅器重 仰头向鸣D.帝止 尔其无忘父之志
【小题3】下列特殊句式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
C.后令舆车入殿,其见敬如此
D.其为时所慕如此
【小题4】把第①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琊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小题5】概括第①段王导使吴地“百姓归心”的办法。
【小题6】概括王导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小题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B.古文运动是指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先生行状
姚永概
先生讳汝纶,字挚甫,世居桐城之南乡。父征君居乡里,孝友任恤,勇于作事,不顾利害。先生犹其风类也。弱冠中同治甲子科举人,乙丑成进士,以内阁中书用。曾文正公见先生文于方先生宗诚所,大奇之。又闻征君善教,遂延教其孙,而奏留先生于幕府十余年。
文正公薨,李文忠公继之,复致礼焉。世传曾、李奏议,多出先生手。当文正公办天津教案时,从容谓先生,曰:“吾大臣任国事不当计毁誉。子年少,名甫立,盍稍避乎?”先生笑不应。及李公用事,其所经画皆前古未尝有,而当外交之冲,操纵应付,尤惊骇世俗,非庸人所易知。先生佐佑其间,竭思虑自効,不肯诿谢。故二公深相倚重,大疑大计,悉取资之。
尝补深州直隶州知州,丁父忧,服阙天津府知府,补冀州直隶州知州。乾隆时,方恪敏公为总督,下教建立义仓。方公薨,仓储浸坏。咸丰兵燹以后,乃尽耗矣。同治十年,钱敏肃公为布政使,复修方公仓制,先生在深州独进曰:“不可复也,又且扰民。”钱公曰:“何谓也?”先生曰:“方公当国家全盛,上下交和,名器贵重,故给七品以次,即争纳粟。今富人亡虑皆四五品矣,安肯为劝其积也,必箕敛,甚者威之。其储也,责之仓正耗减取偿焉。其散而复敛也,敦率之不还。若息不足,必勾摄而敲朴之,故曰不可复也,又且扰民。”钱公曰:“子之言然。”深州独止不复。其在冀也,开渠四十余里,导积水入滏,商旅既便,田得河流,变为肥沃,又少水潦患,民大便之。
先生所著尚有《写定尚书》、《尚书故》、《易说》、诗、铭碑、论书、杂文、笔记、评论诸书。闿生偕门人方编次刊行。谨闿生所述,参以见闻,稍加撰次,以待名公卿上闻,付史馆编录。谨状。
(选自《慎宜轩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容谓先生 从容:不慌不忙
B.不肯诿谢 诿:推脱
C.及李公用事 用事:到任
D.谨闿生所述     就:借助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女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服阙:守丧期满除服。古人守丧期间要穿用本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的丧服。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习俗,是一种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子年少,名甫立,盍稍避乎?
⑵故二公深相倚重,大疑大计,悉取资之。
⑶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4】请简要概括曾文正公和李文忠公都重用吴先生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考取第一名。次年成为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授官工科给事中。奏请皇上命儒臣每日进讲《大学衍义》,孝宗嘉许并采纳他的建议。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
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扬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古代盐业实行国家专卖,盐引也成为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之一。
C.里甲,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甲制度,最大功能在于分配徭役及按丁纳税等。
D.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罪刘瑾,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朝廷被刘瑾的党羽把持,所以一直得不到朝廷征召。
B.陶谐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又在岸旁种植芦苇,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工事。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C.陶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的负担太重,请求朝廷减少一部分。他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采纳。
D.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125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释放海盗许折桂,所以仅获得赏银,未能得到升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
(2)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署,孝武平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
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重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南齐书•列传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 (   )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C.元徽末/朝野威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D.元徽末/朝野威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案牍公务的事叫做刀笔。
B.《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的书籍,记载和论述先秦时期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述修身作人准则的儒家经典。
C.杖在这里指杖刑,用荆条或皮鞭拷打犯人,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后世将杖刑与笞刑、徒刑、宫刑、死刑并称为五刑。
D.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平民之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谧做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骠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 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2) 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