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 郡督军与悌争论,名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 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避地济南。
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徽遭太祖丧,不哀,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 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 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
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握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 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
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 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悌之义而呵之 名:叫着、呼着……的名字 |
B.仲尼历阶 历:登上 |
C.作者万数 作者:写文章的人 |
D.所以昭事上帝 所以:表凭借,用来……的 |
A.黄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明以前,一个皇帝常不止二个年号,明清两朝基本上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
B.太史令,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称太史,是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事。从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掌管范围渐小,职位渐低。 |
C.冀州,汉籍《尚书·禹贡》九州之一,传说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
D.结草,代指报恩,典故出自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语。 |
A.高堂隆格守礼制,劝谏尽臣职。太祖去世时,曹徽不但不哀痛,反而四处游猎,高堂隆严厉劝谏,尽到了职贵。因此被选为平原王曹睿太傅。 |
B.高堂隆选贤举能,深受皇帝赞赏。做陈留太守时,见犊民西牧有品行,就推举他做计曹椽,明帝以升迁侍中来表彰高堂隆。 |
C.高堂隆重视礼仪,劝谏皇帝修德。面对祟华殿火灾,他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劝皇帝要修行礼仪与品德,以战胜灾祸。 |
D.高堂隆心系苍生,反对大兴土木。明帝大肆修筑宫殿,各种劳役频繁,他上疏劝谏皇帝更应体恤民力,重视农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