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 奇:稀奇
B.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固辞  启:禀告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叔陵雅钦重之,弗罪也。  州县吏录民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
B.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还朝 其状貌如妇人女子
D.后主敕舍人施文庆曰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兽,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3)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留侯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3 09:5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人心如此。乾元二年,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

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

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廷议数日,方从岘奏,全活甚众。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酉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B.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C.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D.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也称作“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
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多次升迁,因为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B.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全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
C.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宰相元载等违反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
D.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尽数免除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2)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氏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氏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君以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有删减)
注释:①儵, shū,人名。②櫜鞬,gāo jiān ,藏箭和弓的器具
【小题1】对文中加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B.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C.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D.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小题2】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而校   校:较量对抗
B.公子取季隗 取:通"娶"
C.将适齐 适:到……去
D.君其礼焉   其:二人称代词,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
A.重耳逃亡期间娶了叔隗,后将到齐国,便让叔隗25年后再嫁,叔隗没有应允。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二十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这也是晋国后来与秦国围攻郑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2)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陵陈琳字孔璋。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征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进不纳其言,竟以取祸。

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为袁绍檄豫州文曰:“……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慓狡锋协,好乱乐祸。……操边远州郡,过听给与,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现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徙门下督。琳二十二年卒。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惧逝。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一)

(注)①袁绍,字本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B.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C.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D.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时期,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如杨修曾为曹操主簿。
B.辇,是指一种交通工具,古代用马拉着走的车子。后特指国君、帝王、皇后等王室乘坐的车子。也指乘车,载运,运送。
C.饕餮,传说中的一种贪吃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可比喻贪婪、贪残,或比喻贪得无厌者。
D.《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为前四史之一。前四史还包括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琳经国务实,见识深远。力谏何进,劝谏何进不可为了胁迫太后铲除宦官而引兵入京。何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最后果然取祸。
B.陈琳善写书檄,笔力强劲。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历数曹操数代恶迹,言辞激烈。曹操爱其才华,最后也没有怪罪他。
C.陈琳文笔之才,冠绝一时,文帝通过给吴质写信来追念逝去的陈琳等人,对陈琳等友人的评价相当高,认为当世之人很难赶上他们。
D.陈琳淡泊名利,随遇而安。陈琳先后从属了何进、袁绍、曹操等人,几易其主,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然处事、淡泊名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
(2)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有司礼官皆曰:“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以孟夏四月答礼焉。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欲出周鼎,当有玉英见。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

孝景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盖闻古者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肉、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鸣呼,岂不仁哉!

(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B.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C.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D.于是上乃下诏日/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毋讳以劳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苑囿:指划定一定范围的(如墙垣等),具有畜养禽兽、游赏等功能的皇家专属领地。
B.祖、宗:古代帝王世系,一般称开国皇帝为“祖”,第一个治理国家有功的皇帝为“宗”。
C.高庙酎:在高祖庙献酒祭礼;“酎”,经两次或多次酿制而成的醇酒,古代常用来祭祀。
D.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南面梁父山辟场祭地叫“封”,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善纳雅言,注重教化。任命公孙臣为博士,让他阐明土德的道理;顺应有司礼官的建议,到雍地郊祭五帝,在孟夏四月向天帝致礼。
B.孝文帝崇尚节俭,关心民生。他在位二十三年,宫室、狗马、服饰、车驾等用度都没有增加;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
C.孝文帝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平常穿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并严格限制所宠爱的慎夫人穿衣和用度,来表示敦厚朴素,为天下人做出榜样。
D.孝文帝功德卓著,恩及四海。他去世后,孝景帝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认为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制作了《昭德》舞,来显扬他的美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卒,以琬为尚书令,领益州刺史。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琬承命上疏曰:“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存,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由是琬遂还住涪。疾转增剧,至九年卒,谥曰恭。

(节选自《三国志•蒋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B.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C.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D.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决定;有的人也有号,一般自己取定,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作弱冠;古代女子的成人礼叫笄礼,一般为十五岁。
C.尚书郎,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魏晋后尚书各曹的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D.“疏”,是奏章的一种,古代官员用它向帝王或大臣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琬注重实效,不求表面修饰。任广都县长时,以安定百姓为本,不注意外表装饰,先主因为诸葛亮的请求才没有治他的罪。
B.蒋琬忠心正直,值得托付信任。诸葛亮外出时,他留守成都,策划军资,使诸葛亮无后顾之忧,诸葛亮秘密将后事托付给他。
C.蒋琬一心为公,不计个人恩怨。杨戏慢待他时,他认为这是杨戏诚实、爽快的表现;杨敏诬蔑他时,他也不去追究、惩治。
D.蒋琬不萧规曹随,不因循守旧。他认为诸葛亮出兵秦川道途险恶运输艰难,如果从水路东下攻击魏兴、上庸,才是长久之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欲构戏于痴曰:“公与戏语而不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2)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