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赞善。从西洋人利马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士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曰:“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古。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召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B.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C.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D.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忧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及谥光启文定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在古代官职的任免术语中,“擢”“陟”“升”都是指提升官职,“谪”是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除”是指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C.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D.“中国”在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光启博学强识,曾跟从西洋人利马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等技术,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习兵机等其他书籍。
B.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负责编写的《测天约说》二卷等著作中,有关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C.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几起几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光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D.徐光启堪称治国经世之才,可遗憾的是,等到他掌握大权时,年纪已老,又赶上奸臣专权,其抱负无法得以实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2)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1 06:2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杨琁传
①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②琁初举孝廉,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吏人忧恐。琁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渠帅,郡境以清。
③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噬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势,又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诣阙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④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⑤论曰:安、顺以后,风威稍薄,寇攘寖横,缘隙而生,剽人盗邑者不阕时月,假署皇王者益以十数。或托验神道,或矫妄冕服。然其雄渠魁长,未有闻焉,犹至垒盈四郊,奔命首尾。若夫数将者,并宣力勤虑,以劳定功,景风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以此而推,政道难乎以免。
⑥赞曰:琁能用谲,亦云振旅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二十八,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辞不听   固:坚决
B.期会战 克:制伏
C.并宣力勤虑   宣力:尽力
D.亦云振旅 振旅:整顿军队
【小题2】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枭渠帅 吾还也
B.事免   不物喜,不以己悲
C.噬臂出血 今其智反不能及
D.景风之赏未甄   黑质白章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2)潜令亲属诣阙通之。
(3)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小题4】请用词语或短语概括杨琁的主要性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王永蹈,本名银术可,初名石狗儿。大定十一年,封滕王,未期月进封徐王。二十五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六年,为大兴尹。章宗即位,判彰德军节度使,进封卫王。明昌二年,徙封郑王。三年,改判定武军。初,崔温、郭谏、马太初与永蹈家奴毕庆寿私说谶记灾祥,毕庆寿以告永蹈:“郭谏颇能相人。”永蹈乃召郭谏相已及妻子。谏说永蹈曰:“大王相貌非常,王妃及二子皆大贵。”又曰:“大王,元妃长子,不与诸王比也。”永蹈召崔温、马太初论谶记天象。崔温曰:“年有兵灾,属兔命者来年春当收兵得位。”郭谏曰:“昨见赤气犯紫微,白虹贯月,皆注丑后寅前兵戈乱事。”永蹈深信其说,乃阴结内侍郑雨儿伺上起居,以崔温为谋主,郭谏、马太初往来游说。河南统军使仆散揆尚永蹈妹韩国公主,永蹈谋取河南军以为助,与妹泽国公主长乐谋,使驸马都尉蒲剌睹致书于揆,且先请婚,以观其意。揆拒不许结婚,使者不敢复言不轨事。永蹈家奴董寿谏永蹈,不听。董寿以语同辈奴千家奴,上变。是时,永蹈在京师,诏平章政事完颜守贞、参知政事胥持国、户部尚书杨伯通、知大兴府事尼庞古鉴鞫问,连引甚众,久不能决。上怒,召守贞等问状。右丞相夹谷清臣奏曰:“事贵速绝,以安人心。”于是,赐永蹈及妃卞玉,二子按春、阿辛,公主长乐自尽。蒲剌睹、崔温、郭谏、马太初等皆伏诛。仆散揆虽不闻问,犹坐除名。董寿免死,隶监籍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曰剌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节选自《金史·完颜永蹈传》)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日剌/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B.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日刺/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C.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日剌/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D.千家奴赏钱二千贯/特迁五官/杂班叙使/自是诸王制限防禁密矣/泰和七年/诏复王封备礼改葬/赐谥曰剌/以卫王永济子按辰为永蹈后/奉其祭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节度使是唐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后来对中央政府形成了巨大威胁,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B.丑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二位。古人把地支与天干巧妙组合用来纪年,又把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丑对应的生肖是蛇。
C.紫微就是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在北斗北,以北极为中枢,像屏藩的样子。古人常常观察星象来预测吉凶祸福。
D.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马都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永蹈出身显贵,深受重用。身为皇亲贵胄,他被封为滕王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封为徐王。在章宗一朝也曾加官进爵,身居郑王高位。
B.完颜永蹈迷信谶语,私欲膨胀。他受妖言蛊惑,利令智昏,深信天象变化是江山易主的预兆,从而激起勃勃野心,最终自食其果。
C.完颜永蹈不守臣道,阴谋篡位。他勾结内侍窥视皇帝起居时间,用韩国公主下嫁的方式谋取到河南军队的援助,妄想推翻皇帝,取而代之。
D.章宗皇帝处置有度,奖惩分明。他惩处轻重有别,对完颜永蹈一家及叛乱主谋处以极刑,对其他相关人员从轻处理;对举报者予以重大奖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揆拒不许结婚,使者不敢复言不轨事。永蹈家奴董寿谏永蹈,不听。
(2)仆散揆虽不闻问,犹坐除名。董寿免死,隶监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百禄传(节选)

范百禄字子功,锴之子也。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利州武守周水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熊本治泸蛮事,有夷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样,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止之。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贿,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元祐元年,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纳。”百禄曰:“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溪心虚实木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因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B.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C.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D.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即檄文,是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的“檄”有“晓谕部下”之意。
B.“流配”,也称流放,是古代刑罚名,是给犯人刺字并将其驱逐到边远地区的一种刑罚。
C.“侍郎”,官名,本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副长官。
D.“中国”,在古代一般指的是中原地区或是在中原地区由华夏族建立起来的政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百禄心地善良,力阻杀害降民。他管辖边事时,贾昌言想杀害已经投降的夷人来向朝廷邀功请赏,被他想方法阻止。
B.范百禄拾遗补阙,完善相关法令。大旱之年,他奏请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司马光想流配受贿的官吏,在他的反对下才打消念头。
C.范百禄恪尽职守,不愿宜扬功绩。任翰林学士时,他为皇帝列举区别公正和奸邪的方法;有人想把在他治理下没有囚犯一事汇报给朝廷,被他阻止。
D.范百禄思虑周全,有眼光。有人提议接纳想要归附朝廷的温溪心八族,并推进构筑三座城,全都被范百禄否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更领兵,以辖边界,从之。
(2)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封项羽为长安侯。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五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大破汉军。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项羽本纪》节选
(注)①沛公,指刘邦②孝惠,刘邦的嫡子;鲁元,刘邦之女。③本段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的故事在《高祖本纪》中没写。④太公,此指刘邦的父亲。⑤本段故事在《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
B.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
C.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
D.汉元年十月/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符节/降轵道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高到低依次是:王、侯、伯、子、男。
B.符,中国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这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秋毫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D.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怕是顺手一笔写了刘邦的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息之中,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的冷酷无情与无赖形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B.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C.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D.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已经成人,可以加冠行礼,但身体还不够壮实。
C.元和,唐代时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4】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