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句来比喻女主人公年轻时的花容月貌和被抛弃后的体衰色减。
(2)杜甫《望岳》一诗中,“_________”一句暗示我们,虽然己近薄暮,但诗人犹极目远眺泰山。
(3)《阿房宫赋》中,杜牧从秦始皇的角度分析,认为之所以导致天下起义,函谷关被占,阿房宫被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9-11-19 02:3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须有所待。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的诗句:______ ,______。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语句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的壮观场面的两句“_____, ___ 。”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______,______”两句,追述自己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艰难,到如今几年过去,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2)荀子在《劝学》中说的两句“_____,______”,用刀刻木头来比喻,指出如果不努力,即使再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到。
(3)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_____,______”,借景抒情,用鸟儿、树林等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景物描写边塞悲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的《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7)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9)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