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旧日时光,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道:“____,___”;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表达了相似的含义。
(2)庄周在《逍遥游》中以浅水只能浮起芥草而无法浮起杯子为例,目的是类比出“_____,_____”的道理。
(3)《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出的心态大致相同。
(4)《陈情表》中,李密面对各级官员的层层催促,以“____,___”两句写出想要赴任但祖母病体渐重的情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9-11-27 09:4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创造出清丽幽婉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描写在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洞庭湖上就阴风四起,恶浪滔天。
(4)《行路难》中李白引用吕尚受重用的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仍抱有信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时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_______________。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8)子曰:“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_______________。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同类题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写诗极尽夸张之能事,如在《蜀道难》中,诗人就以“青泥何盘盘,
”
极写山路之弯曲;以“
,
枯松倒挂倚绝壁”极写山峰之高远。
(2)、杜甫在《蜀相》中借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苦痛的千古名句是:“
。
”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是宋代女词人
在
(只填词牌名)中的词句;《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作家
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名字叫
。
同类题3
理解型默写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来渲染惊险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结束后,诗人以水面四周环境的安静来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古诗文默写。
(1)______,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
(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归去来兮辞》)
(3)____,彩彻区明。(《滕王阁序》)
(4)穷且益坚,______。(《滕王阁序》)
(5)____,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逍遥游》)
(7)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8)____,死当结草。(《陈情表》)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亡国的原因。
(2)《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等人治国的贤能,在接近文章结尾处,也规劝他应该自行谋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追念先帝留下的教诲。
(4)___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鸟雀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
(7)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____________________,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8)《李凭箜篌引》中描摹音乐时而清脆激越、时而柔和哀婉、时而凄伤哀怨、时而明快欢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