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9-12-02 05:17: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__。
(3)携来百侣曾游
,
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5)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
____________。
同类题2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劝学》一文中表达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___ 。
(2)《逍遥游》中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_______ ,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以璀璨的明星来比喻打开的妆镜,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5)《赤壁赋》写清风与明月的享受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_______,______ 。
(6)《氓》中哪两句以淇水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离骚》中表达虽然芳草和污泥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未受到侵袭:_______,_____ 。
(8)《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写出秦蜀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9)《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句子是:_____,_____。
(10)《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1)《锦瑟》中________,_____表现了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12)《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3)《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1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的结局。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用了这两个意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蜀相》中,用以下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对多次出师北伐而未获成功的诸葛亮的同情。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全文主旨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宋代方回登上岳阳楼看到楼壁上的题诗时,曾感慨万千地说:“岳阳楼天下奇观,孟杜二诗尽之矣。”他所说的“孟杜”分别是指唐诗人孟浩然和杜甫,其诗分别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登岳阳楼》。杜诗中与孟诗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对象相同,境界相似,可相媲美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类题4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没有功德,“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喟叹终日。
(2)韩愈在《师说》中阐明择师方面不分地位高低和年长年少的原则:“_____”,无论年长年少,“_____”,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慨叹昔日的显赫人物都历史风雨中化为乌有的名句是“_____,_____”。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_____”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明确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青苔和野草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