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空缺部分。
(1)适千里者,三月聚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_________。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豫章故郡,洪都新府。__________________,地接衡庐。
(5)披绣闼,__________________,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__。
(6)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8)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0)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11)桃花落,__________________,山盟虽在,__________________。
(1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忘路之远近。
(15)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9-12-03 10:5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极言秦始皇的功业;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马援愿意侄子向龙伯高学习,因为即使学不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局面。
(3)在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的道理有:做事情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才可以放弃,做学问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与其仰望星空耽于空想,不如脚踏实地进人学习实践。
(2)郑板桥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也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的雅室的清幽。
(3)《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送别环境的交代和感伤氛围的营造。
同类题4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安石的《飞来峰》中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高贵人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一个人身份不同、所处境遇不同,忧患的内容有别。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归隐后可于高处放声长啸、可临水面作诗的闲适生活。
(3)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便“无所待”而达到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名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