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奴性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对其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举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3:57: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同类题2
以下对《道士塔》《莫高窟》《黄州突围》三篇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余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是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B.如果说《道士塔》揭示的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个悲剧的话,《莫高窟》则讴歌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
C.同样是翻译,《道士塔》里的陈万里是一个处心积虑帮助外国文化盗猎者的败类,而《莫高窟》里的蒋孝琬则是殚精竭虑阻止文物被掠走的中国良心。
D.余秋雨追求散文小说化的艺术效果,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二是历史现场还原式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
E.《黄州突围》引用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意在表明苏东坡经过了“乌台诗案”的打击,其人生境界与艺术才华获得了一次整馏与升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注)①终食:吃顿饭的工夫。②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说明你对孔子阐述的富贵与仁德关系的看法,150字左右。
同类题4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得知刘备消息后,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氾水等五座关口,连斩孔秀、孟坦、夏侯惇等六员大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最终和刘备相会。
B.《头发的故事》是通过N先生与“我”的对话——实际上几乎通篇是N先生的独白——理性地总结了辫子在中国历史上及其在人们精神上造成的弊病。
C.《哈姆雷特》第三幕中,波洛涅斯察觉到哈姆雷特可能是装疯,而他认为“人物的疯狂是不能听其自然的”,所以建议克劳迪斯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再处死他。
D.《茶馆》第三幕中,三位主要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在暮年相遇,他们一起撒纸钱,为自己,也为旧时代送丧;而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参加了八路军,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
E. 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在与大海的斗争中有力量、勇气和喜悦,也产生了孤独、困顿和疲惫,透露了难以摆脱失败命运的无奈情绪。
同类题5
本文的细节描写历来为人所推崇,试结合文本,探究这些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