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书桌读书。
B.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假如不是我所拥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也不高兴,因为男子的行为反复无常。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为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1 10:3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镒,苏州人,朔方节度使齐丘之子也。以门荫授左卫兵曹参军。迁屯田员外郎,转祠部、右司二员外。母忧居丧有闻,免丧,除司勋员外。大历五年,除濠州刺史,为政清净,州事大理。乃招经术之士,讲训生徒,比去郡,升明经者四十余人。李灵曜反于汴州,镒训练乡兵,严守御之备,诏书褒异,加侍御史、沿淮镇守使。德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寻除河中晋绛都防御观察使。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卢杞忌镒名重道直,无以陷之,以方用兵西边,杞乃伪请行,上固以不可,因荐镒以中书侍郎为凤翔陇右节度使代朱泚,与吐蕃相尚结赞等于清水。将盟,镒与结赞约各以二千人赴坛所,执兵者半之,列于坛外二百步;散从者半之,分立坛下,镒与结赞升坛为盟。初,约汉以牛,蕃以马为牲,镒耻与之盟,将杀其礼,乃请结赞曰:“汉非牛不田,蕃非马不行,今请以羊豕犬三物代之。”结赞许诺。时塞外无豕,结赞请以羝羊,镒出犬、白羊,乃坎于坛北刑之,杂血一器而歃。

盟毕,结赞请镒就坛之西南隅佛幄中焚香为誓,誓毕,复升坛饮酒。献酬之礼,各用其物,以将厚意而归

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李楚琳者,尝事朱泚,得其心。军司马齐映等密谋曰:“楚琳不去,必为乱。”乃遣楚琳屯于陇州。楚琳知其谋,乃托故不时发。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镒修饰边幅,不为军士所悦。是夜,楚琳遂与其党王汾、李卓、牛僧伽等作乱。镒夜缒而走,出凤翔三十里,及二子皆为候骑所得,楚琳俱杀之。寻赠太子太傅,葬事官给。

(节选自《旧唐书﹒张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B.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C.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D.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除了科举取士之外,一些高官的后代还可以凭借先辈的功劳获得世袭做官的特权,门荫指的就是借先人的余荫循例得官。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叫做“明经”。
C.盟:历史上不同的国家或部落为了争取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常常采取会盟的外交政策。“盟”就是通过庄重的仪式宣誓缔约。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的是某地方官员为接待离开京城外出巡视的皇帝而修筑的行宫。修筑行宫常常给当地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镒注重教化,在任濠州刺史期间,招来研究经学的人培训弟子。等到张镒离任的时候,提拔了很多个懂得经学的人。
B.卢杞嫉恨张镒名气大,为人正直,就想陷害他,借西边有战事,假装请求自己要到前线去战,被皇上否决了,于是推荐张镒前往西部。
C.在将与吐蕃举行结盟仪式的时候,张镒主张用羊、猪、狗代替牛、马作为牲礼,这体现了张镒节俭务实的良好品行。
D.张镒为了迎接德宗驾临,准备了好多财物,由于要求过细,引来军士们的不满,以至于在楚林叛乱的时候,自己非常狼狈,被叛军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献酬之礼,各用其物,以将厚意而归。
⑵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汜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语在《既传》。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子毓嗣。少子会,别有传。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辟:征召
B.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易:轻视
C.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 单:通“殚”,竭尽
D.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殆:几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关右,古代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
C.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D.魏太傅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其中包含了钟繇的努力。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2)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式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闻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樊於期乃曰(走上前) 素留候张良(善于)
B.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因人之力而之(损害)
C.夜而出(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朝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刻)   夫人之力不及此(略微)
【小题2】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
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项是()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小题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菜园院佛殿记

(宋)曾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丈以为

初,菜园有尚书,有地于城南五旦,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布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B.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C.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D.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古代的一种记叙性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等,如《游褒禅山记》。
B.籍,本义为祖居地登记册,用来记录人或物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尚书,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期,负责执掌文书等,在君主左右办事;文中指办公场所尚书府衙门。
D.圣人,古代圣明君主及道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者;儒家典籍多指尧舜孔孟,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栖和尚眼光与常人不同: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他却觉得可以用来建佛院。
B.可栖和尚有自知之明:小型建筑可以通过行医募资,但佛殿耗资较大,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最终是由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
C.作者善于观察分析:佛教徒擅长“以小致大,以难致易”,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用力勤,刻意专,不苟成,不求速,还有智力因素。
D.作者思维深刻全面:在这篇记中,他记述了佛寺修建,表彰了释家的才智与勤奋,反思了儒家弊端,探索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

(2)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壁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壁,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堿,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相如因持璧立(______)   (2)不欲予秦璧(______)   (3)礼节甚(______)
(4)相如持其璧柱(______)   (5)乃使其从者衣(______)   (6)而绝秦赵之(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奉璧秦王B.璧有瑕,请指示
C.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B.召有司案图C.卒廷见相如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
B.臣乃敢
C.赵王
D.秦王恐其破璧,乃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小题6】所选语段写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与秦王斗争的故事,可用成语______概括。司马迁评价蔺相如时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