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书桌读书。
B.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假如不是我所拥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也不高兴,因为男子的行为反复无常。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为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11 10:3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之矣 系:附着
B.虽舍万殊 趣:取向
C.终于尽  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  盛:繁盛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引为流觞曲水②亦足畅叙幽情③夫人相与 ④犹不能不以兴怀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德瑛,宇汝白,浙江仁和人。乾隆元年进士,延对初置第六,高宗亲擢第一,授修撰。是岁举博学鸿词科,德瑛以荐征,既入翰林,不更试。旋命南书房行走,充江南乡试考官。德瑛以原籍休宁辞,不许。再迁右庶子。督江西学政。任满,上特谕“德瑛甚有操守,取士公明”,命留任。复四还太常寺脚,命祭告山西诸行省帝王陵寝,疏言:“女娲氏陵寝殿塑女像,旁侍嫔御,民间奉为求嗣之神,实为黩褒。请毁像立主。”下部议行。督山东学政,十九年,岁饥,上发帑治顺,而邹、滕诸县灾尤重,有司格于例限,不敢以请。德瑛任满,还京师,入时,具言状,上特命展赈,迁内阁学士。二十一年,迁礼郜侍郎。充江西乡试考官,使还,经徐州,时河决孙家集,微山潮暴涨,入运河,江南、山东连壤诸州县被水。德瑛谘访形势,入陈于上前,上嘉德瑛诚实不欺。旋命尚书刘统勋董治疏筑。德瑛端平简直,无有偏党,为上所知。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及病,上每见延臣问状,且曰:“德瑛辛巳生。长朕十岁。”及病革,上方出巡幸,将启跸,犹曰:“德瑛久不入值,病必重。”德瑛即以其日卒。三十一年,德瑛子洁成进士,引见,上曰:“汝金德瑛子耶?”德瑛卒已将十年,上犹惓惓如是,德瑛论诗宗黄庭坚,谓当辞必己出,不主故常。(钱)载初与订交,晚登第,乃为门下门生;诗亦黄庭坚,险入横出,崭然成一家。同县王又曾、万光泰辈相与唱酬,号秀水派。

(选自《清史稿·列传九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B.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C.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D.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是清朝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后正榜所取的叫举人。
D.辛巳指年份。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德瑛为官清廉,很有操守。皇帝令他去做江南乡试考官,他认为有瓜田李下之嫌,推辞不往。
B.金德瑛心怀百姓,敢于直言。他具实汇报山东灾情和黄河水患,接受皇上的命令到江南、山东一带治水。
C.金德瑛端正公平,简朴质直。他为人为官没有偏向,去世将近十年,皇上还对他念念不忘。
D.金德瑛作诗打破常规,自出机杼。他评述诗歌以黄庭坚为宗,认为作诗一定出于自己,不拘守旧套常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瑛谘访形势,入陈于上前,上嘉德瑛诚实不欺。
(2)及病革,上方出巡幸,将启跸,犹曰:“德瑛久不入值,病必重。”

同类题4

阅读课文一至七段,完成以下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① )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② )知尔,则何以(③ )哉?”

子路率尔(④    )而对曰:“千乘之国(⑤ ),(⑥ (⑦ )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⑧     ),(⑨ )之以饥馑(⑩ );由也为之,比及(⑪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⑫    )也。”

夫子(⑬ )之。

“求,尔何如?”

对曰:“(⑭ )六七十,(⑮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⑯ )其礼乐,以(⑰ )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⑱    ),如会同(⑲ ),端章甫(⑳ ),愿为小相(㉑ )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
【小题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 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粗衣 衣:________________
(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 去:________________
(3)孙叔敖拜曰 再:________________
(4)官益大而心益 小: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小题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