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有能硕之也 ②而鸡豚   ③端章甫    ④孰能为之
乎舞雩  辟四窗    ⑦二世 ⑧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A.①②④/③⑤⑦/⑥⑧B.①②/③⑤⑦/④/⑥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D.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16 09:4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西周终成王道

刘 安

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康梁沉湎,宫中成市,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义,处歧周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天下二垂归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

文王业之而不,武王继文王之业,用太公之谋,悉索薄赋,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天下未定,海内未辑,武王欲昭文王之德,使夷狄各以其贿来贡,辽远未能至,故治三年之丧,殡文王于两楹之间,以俟远方。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褓襁之中,未能用事,蔡叔、管叔,辅公子禄父而欲为乱,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惧争道之不塞,臣下之危上也,故纵马华山,放牛桃林,败鼓折枹,搢笏而朝,以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

(节选自《淮南子·要略》)

(简注)
①康梁:沉溺于逸乐。②刳(kū):剖,剖开。③垂:天与地交接处,指极远地区。④悉索薄赋:指倾全国的军事力量。古代按田赋出兵车、甲士,故称兵为赋。薄,谦辞,指不精良。⑤躬擐(huàn)甲胄:亲自穿上铠甲。擐,穿。⑤股肱:大腿、手臂。比喻辅助的大臣。这里用作动词。⑦述:遵循。
(阅读指要)

文章概述了商纣王无道横行、酷烈残暴,周文王、武王两代国君用太公之谋励精图治,修文德使天下归附,并讨伐暴君,终成王道。而武王以后,成王年幼,奸臣贼子妄图犯上作乱,周公辅助王室,佑护天子,镇抚诸侯,行礼仪教化,移风易俗,终于安定天下。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地方不过百里(______) (2)文王业之而不(______)
(3)武主欲昭文王之德(______)  (4)以此风易俗(______)
【小题2】“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中文王的“令德”具体指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作答)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多行不义必自毙,纣王自取灭亡的直接原因是他无视天下百姓,失去民心。
B.文王虽修德行义,但从根本上说他还是犯上作乱,不足为后世训。
C.武王尽管经牧野之战而登天子之位,但并未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守成之策。
D.天行有常,大道昭彰,王侯将相,唯有德有力者居之。
【小题4】文章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请概括其层次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总结概括文章中“太公之谋”和“周公之训”各自的特征。
“太公之谋”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公之训”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葵,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少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为之师。又遣从南康李燔为有用之学。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嘉定十年,金兵犯襄阳,围枣阳。时边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惧。方帅范、葵往战,败走之。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歼之。翼日,葵麾军进击,金兵亦大出合战,大破之,俘斩及降者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百,逐北直城下而还。

十四年,金人犯蕲州,金大将阿海引兵出战,葵帅精骑赴敌,再兴从之,大捷,斩首万余。金人闭门不出。范曰:“金人必复谋夜战以幸胜,乃预备大鼓,令军中闻叠鼓声始动,若彼未至五十步内而辄动者斩。未几,金兵稍下山,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金人僵尸相属。复相持至夜分,金人虽敛,而阵如故。范、葵急会将校,选死士数千,黎明四面奋击,唤声撼山谷。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级,拔所掠子女万余。

十七年,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置兵,犹足制之尔。”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国曰:“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葵曰:“有兵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置使命耶?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国不听,卒败。

绍定元年,出知滁州。二年,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母卒,葵求解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

绍定六年,两淮宣抚使,扬州,进鲁国公,寻奉祠。咸淳元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舟小孤山,薨,年八十一。赠太傅,忠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北直城下而还 逼近
B.葵请视两路之兵,其精锐 挑选
C.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之  监督、管理
D.舟小孤山 驻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葵,字南仲”。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文中“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中的“授”指授给、给予官职。“判”指高位兼低职。“封”指帝王把土地、封号或爵位授予亲属或臣僚。
C.文中“寻奉祠”的“奉祠”指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
D.文中“ 谥忠靖”的“ 谥”是谥号。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葵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其机警灵敏。有一次他父亲奖赏部属不当,引起军队骚乱时,他急中生智,一句话化解危机,稳定了军心。
B.赵葵是一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的将领。嘉定十三年、十四年,当金兵进犯时,赵葵都率先带领士兵奋勇出击,并大败金兵。
C.赵葵有军事谋略。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奎商议对付贼寇的办法,赵葵分析军情切中肯綮,设计应敌方略,许国不用其谋,大败。
D.赵葵有孝心。赵葵的母亲患病,他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他割下大腿的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拔所掠子女万余。
⑵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