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阶段就(留下)大的遗憾,我看不出他们的聪明。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中有了最终的目标,梦也就一样有趣。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在西家叫,客人经过厨师身边去吃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6-20 05:0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博士李祥受《周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迥又遣宇文胄、宇文成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檀让以余众屯城武,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飨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书曰:“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叔翼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伏愿下降云雨之施,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上览表,俱释之。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B.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C.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D.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儿童七八岁。髫,指小儿下垂的短发;龀,指小孩子换牙。
B.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成为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C.起家,文中指于仲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初步踏上仕途。
D.黎元,文中指百姓。古代“黔首”“豪右”“黎庶”均指百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少年聪慧,深得太祖赏识。他从小沉迷读书,认为读书能帮助父亲、侍奉君王,行忠尽孝,周太祖非常赞叹。
B.于仲文坚守大义,不与叛军为伍。他拒绝了尉迟迥的引诱,多次受到攻击,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死战得以脱身,到达京师。
C.于仲文精于谋略,多次获得胜利。他趁檀让懈怠,攻取城武;夺取金乡,斩杀徐善净;俘获檀让,平定黄河以南。
D.于仲文勇于自辩,获得皇帝宽宥。他主动向皇帝上书,力陈自己的叔父于翼在动乱的时局中立下了功劳,最终和叔父一起被释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

同类题2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君讳舜钦,字子美。君之祖讳易简,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

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六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

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B.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垦/落笔争为人所传
C.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D.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深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    诮:讥讽
B.范文正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    设施:实施
C.乃以事君 中:中伤
D.大涵肆于六经 涵肆:潜心竭力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去掉后对意思表达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犹可伸地下B.文章有名
C.已而锁厅去D.会客皆一时贤俊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小题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舜钦生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人亦为当朝名士,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大事。
B.皇帝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却因小人阻挠而失败。
C.苏舜钦因被小人告发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而获罪,被除去了官籍。
D.自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大臣都被再度起用,官位显赫重登朝堂。
【小题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
②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小题7】本文开头写“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 分条概括杜氏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秀才跋尾

秦观

裴本秦之别姓,自汉以来,世有显者,在唐尤为望族,五房之裴为宰相者,十有七人。裴氏衣冠于斯为盛。而东眷房晋公度实唐第一等人。君,晋公之裔孙也。少笃学,锋气锐甚,颇有志于天下之事。已而举进士屡不中,乃叹曰:“人生如寄耳,用是区区者为哉!”于是退居许之阳翟,葛巾藜杖,日阅佛书,惟以专精神养寿命为事。.

元祐三年冬,君之弟朝散君通判蔡州,君自阳翟篮輿之,逾月而去。将行,谓朝散君曰:“吾绝意世间事久矣,比阅簏中故人书札,见麻温故郎中昔所赠诗,怃然.感心,不能自己。闻秦少游方为此郡学官,愿因弟一言,庶几异时有知我者。”余闻而叹之。昔马援南征,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日:‘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求贏余,但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薰蒸,仰视飞鸢跕跕墮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

朝散君起家四十为郎,声闻籍甚,所谓功名富贵,盖未易量。而君羸老疾病,卧于衡茅之下,气息奄奄仅属。既不求人知,人亦莫君知者。弟兄出处异矣!然以二马观之,二裴之事,孰为得失哉?麻君博雅君子,其所以称道君者,宜不谬。后之君子读其诗者,可以知君少时之志;而读余文者,可以识君年之心云。

注:跋尾,一种文体,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自阳翟篮輿之 过:拜访
B.愿因弟一言  丐:乞求
C.求赢余 致:导致
D.可以识君年之心云   莫:同“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B.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C.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D.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驭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族,有名望的家族,古人重视门第与门风,以先祖功绩激励族中子弟。
B.衣冠,衣服和帽子,古代“士”以上戴冠,因而用衣冠来指缙绅或名门世族。
C.学官,既指掌管学务的官员,也指官学里的教师,文中秦少游担任的是后者。
D.衡茅,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陶潜有“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的诗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秀才是唐代名相裴度的后人,年轻时勤奋好学,颇想有一番作为。
B.裴秀才因屡试不中而改变人生方向,退居阳翟,借佛道养生,不问世事。
C.作者引用“二马”的典故借以表达对“二裴”兄弟不同人生际遇的感慨。
D.麻温是博雅的君子,裴秀才想通过弟弟向他求取文章,以求留名后世。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阅簏中故人书札,见麻温故郎中昔所赠诗,怃然感心,不能自已。
(2)朝散君起家四十为郎,声闻籍甚,所谓功名富贵,盖未易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周,字纯之,冯翊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尉。岁饥,官为粥以食饿者,民坌集不可禁,县以属周,周设梐枑,间老少男女,无一乱者。转洪洞令。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郡吏咎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县之南有涧,支流溢入, 岁赋菑楗,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病。通判施州。州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也。”卒不往。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对曰:“不识也。”“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访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中国以勤远略,致百姓穷困,聚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神宗颔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执政意其异己,请试以事。除提点京西刑狱。时方兴水利,或请酾湍河为六渠,以益钳卢陂③水,度用工八十万。周曰:“湍河原高委下,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害。”乃疏言:“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渠卒无功。明年,河溢,邓城几没,始思其议。竟以直道罢,判西京国子监。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今唃氏破灭,若弃之,必归夏人。彼以区区河南,百年为勍敌,苟益以河湟,是尽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遂不果弃。累迁至工部侍郎,旋以集贤院学士知邠州。卒,年八十。周自为小官,沉晦自匿,未尝私谒执政,有公事,公诣中书白之。薛向使三司,欲辟为属,及相见,卒不敢言,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以是不偶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卷》)

(注)①梐枑(bì hù):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②菑楗(zī jiàn):此处泛指抗洪用的柱桩、草石。③钳卢陂;地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B.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C.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D.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御史:秦以后置御史大夫,是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
C.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为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D.三司:不同朝代所指具体官职不同。宋代三司指二府三司制里的盐铁、度支、户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周善于理政,治下井然有序。任长安尉时,很快解决了施粥时灾民混乱的局面,筑新堤也得到百姓的支持。
B.李周熟悉边事,能够抓住关键。在论及边境防御时,建议皇帝先处理好内部问题,避免乱自内生,得到皇帝赞赏。
C.李周关心国事,积极进言。关于治理湍河的问题,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不主张疏导,事后发生水灾,大家才想起他的建议。
D.李周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从不因私利或公事私下拜访官员。曾因直言被罢官,也因不易屈服,不被当世人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
(2)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修姱以羁兮 好:爱慕、崇尚
B.偭规矩而改 错:缺点、错误
C.宁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D.进不入以尤兮 离:通“罹”,遭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替余兮/伏清白死直兮
B.哀民生多艰/悔相道不察兮
C.屈心抑志兮/夫孰异道相安
D.吾独穷困此时也/延伫吾将反
【小题3】下列句子全能表现屈原“坚持正道、献身理想”的一项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⑤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4】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