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尘泥渗漉,雨泽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3-11 12:0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权书·子贡第七》苏洵

君子之道智信难信者所以正其智也而智常至于不正智者所以通其信也而信常至于不通是故君子慎之也。世之儒者曰:徒智可以成也。人见乎徒智之可以成也,则举而弃乎信。吾则曰:徒智可以成也,而不可以继也。

子贡之以乱齐,灭吴,存鲁也,吾悲之。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而计出于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而败也。吾闻之,王者之兵,计万世而动,霸者之兵,计子孙而举,强国之兵,计终身而发,求可继也。子贡之兵,是明日不可用也。

故子贡之出也,吾以为鲁可存也,而齐可无乱,吴可无灭。何也?田常之将篡也,惮高、国、鲍、晏,故使移兵伐鲁。为赐计者,莫若抵高、国、鲍、晏吊之,彼必愕而问焉,则对曰:田常遣子之兵伐鲁,吾窃哀子之将亡也。彼必诘其故,则对曰:齐之有田氏,犹人之养虎也。子之于齐,犹肘股之于身也。田氏之欲肉齐久矣,然未敢逞志者,惧肘股之捍也。

今子出伐鲁,肘股去矣,田氏孰惧哉?吾见身将磔裂,而肘股随之,所以吊也。彼必惧而咨计于我。因教之曰: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吾请为子潜约鲁侯,以待田氏之变,帅其兵从子入讨之。为齐人计之,彼惧田氏之祸,其势不得不听。归以约鲁侯,鲁侯惧齐伐,其势亦不得不听。因使练兵搜乘以俟齐衅,诛乱臣而定新主,齐必德鲁,数世之利也。吾观仲尼以为齐人不与田常者半,故请哀公讨之。今诚以鲁之众,从高、国、鲍、晏之师,加齐之半,可以轘田常于都市,其势甚便,其成功甚大,惜乎赐之不出于此也。

齐哀王举兵诛吕氏,吕氏以灌婴为将拒之,至荥阳,婴使钩谕齐及诸侯连和以待吕氏变,共诛之。今田氏之势,何以异此?有鲁以为齐,有高、国、鲍、晏以为灌婴,惜乎赐之不出于此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苟以邀一时之功 邀:谋取B.惧肘股之捍也 捍:抵御
C.彼惧田氏之祸   祸:灾祸D.因使练兵搜乘以俟齐衅 畔:生祸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彼必愕而问 至丹以荆为计,始速祸
B.然未敢逞志 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教之曰 招樊哙出
D.何异此 何者?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论述了机智与诚信的关系,作者认为如果不讲诚信,只用机智虽然可以成事,但这机智只可使用一次,作者也因此否定了子贡的做法。
B.作者设想了子贡可以采用的更好的一种方法,让子贡看到高、国、鲍、晏四人身体将被割裂,随后死亡,故而去向他们表示哀悼。
C.作者认为孔子看到当时齐国社会的状况去请求鲁哀公讨伐齐国的田常,这种做法可以取得大的功绩,可惜子贡没有采用。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当时的鲁国好比汉朝时的齐国,高氏等人好比灌婴,但两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表明了作者的褒贬态度。
【小题4】用“/”给原文断句
君 子 之 道 智 信 难 信 者 所 以 正 其 智 也 而 智 常 至 于 不 正 智 者 所 以 通 其 信 也 而 信 常 至 于 不 通 是 故 君 子 慎 之 也
【小题5】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徒智可以成也。人见乎徒智之可以成也,则举而弃乎信。
(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我呼入,吾得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霸上 军:驻军
B.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泛指六国之地
C.秦时与臣 游:游玩
D.吾得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的
A.君我呼入    使子婴
B.具告事 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待将军 今人有大功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在危急时刻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项伯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突然变为转机,并且要求刘邦早点儿去感谢项王。
D.张良足智多谋,刘邦隐忍狡猾,项伯知恩图报,相比之下,项羽则有妇人之仁。